壹
最近在读阎真的《沧浪之水》,越往深了读下去,越没信心动笔开写。因为,对故事主角实在爱不起来,写不出满怀深情的句子。当然,也讨厌不起来,同为世俗中人,懂得他的无奈和妥协,对其挣扎历程不忍卒读,亦没底气对其行径评头论足。
有人把这本书作为官场教程,认为故事主角池大为的成长经历堪称屌丝逆袭典范。可将近四十万字读下来,刻在我脑中的,不是小人物如何绝地反击成为机关一把手的壮阔历程,而是一个清高的知识分子如何跌入世俗的沧浪,在沉浮翻滚中一层层洗尽灵魂的质朴与谦卑。
《沙与沫》中有这么一句:一个人有两个自我,一个在黑暗中清醒,一个在光明中沉睡。池大为的生存境界亦是如此,在两种全然对立的自我选择中,他经历着灵魂摇摆带来的彷徨、犹豫和怀疑,在被生活逼至死角时决然自宫了所谓的情怀操守,在权力的麻醉下阉割了最初孤傲纯净的自己。
贰
池大为的父亲一生恪守“清白做人”的处世之道,视《中国历代文化名人》里的孔子、孟子、屈原、嵇康、文天祥等道德楷模为榜样。在五七年,池父因仗义执言被打成右派,又在文革中受尽屈辱折磨,从县医院下放至穷乡僻壤成了一名乡间医生。
对于这样对人生满怀浪漫主义气息的父亲,池大为心生崇敬却又抱憾不平,他有时也怀疑像父亲这般把信念和原则置于生命之上的行为是否真正值得。不过对于这个问题,他并未放在心上反复揣摩,或者说,对于当时胸怀大志的池大为来说,这点囿于个人得失的庸人哲学简直轻如鸿毛。
有前辈说,“有人替你撞过了每一堵你可能要撞的高墙,摔落了每一道你可能落进的沟壑,那你就不要再撞了,除非你有一颗想当烈士的心。”
可是不自己撞一下、不自己摔一次,谁会把未经检验的道理当真理?池大为正是如此,在见证了父亲的遭遇后,他依然抱守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以及撞破南墙不回头的执着。
叁
研究生毕业后,池大为进入卫生厅工作,并被马厅长看上指名点将地留在办公室工作。从学府到官场,池大为一下被卷入职场潜规则的漩涡,见识了同事对上司极尽谄媚、卑躬屈膝的“狗人”姿态,见识了卫生官员投领导所好对疫情弄虚作假、隐瞒虚报的罪恶行径。
对于所见所闻,池大为不愿做沉默的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使命感让他不能将自己困于以私利为半径的个人主义圆圈内。终于,在一次会议上,他积极响应马厅长的“鼓励”,坦诚对领导提出建议意见。
马厅长常对下属说一句话,“有话直说,天不会塌下来”。可池大为首次有话直说后,他的天就很快塌下来了。
同事对这位耿直Boy避之唯恐不及,处长将其由厅办公室调岗至无甚发展机会的中医学会。显然,在与游戏规则的对抗中,池大为得到了与父亲一样惨痛的教训。
肆
坐冷板凳的日子清闲又难熬,在这种状态滋养下,池大为心底的迷茫犹如荒原上的野草,不知不觉就长出了模样。下下棋、写写论文、聊聊家长里短,这个中年男人的政治生命在日复一日的百无聊赖中越发黯淡渺茫。
寂寞使人成长。在受尽冷落、尝尽清贫的日子,池大为亦逐渐接受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心底的声音告诉他,“说是人人平等,那是安慰小人物的神话,一个温柔的骗局”,“尊严不能建立在空洞的骄傲之上”,“想不可怜,就升到那个位子上去。”
道理都懂,可还是撕不开面子,就算妻子董柳整日向其唉声怨道,池大为仍不愿驱使内心仅存的那点儿道德优越感,去为世俗的金钱名利冲锋陷阵。
他不是完全没有行动,不过他的行动充其量是选择逃避。又是活动调离单位,又是筹备开药店,无奈都以失败告终。如果不是因为儿子意外烫伤事件,或许池大为会纵容自己在要否顺应官场规则的内心挣扎中一直清高下去。
池一波不小心被开水烫伤,池大为得知消息后痛心疾首,回家抱起儿子就往医院冲。然而,看病有看病的流程,任他呼天抢地、作揖下跪,医生、护士、收费员就是不答应他“先就诊再付费”的恳求。直至最为他所不齿的同事丁小槐打电话跟医院主任通融,一波才顺利就诊。
别人一句话就搞定的事儿,他池大为踩碎尊严都没办成。这件事儿可以说是最直接的导火索,彻底引燃了池大为心底对于“权力即自由”的笃定与追求。
伍
“一个人,只要不把自尊看得那么重,放得下脸来,机会还是很多的。”池大为已然摸到了为官的门道,加之甘愿放低姿态,自然很快就尝到了跟丁小槐一样做“狗人”的甜头。
不久,卫生厅上演了一场群众政变。发起者拉拢池大为加入,同时联络了三十多人,准备联名写举报信扳倒马厅长。池大为意识到这是大好机会,一旦反水告密,分分钟就与马厅长结成统一战线。“没有比讲良心更能坏事的了”,这次他没有犹豫,连夜直奔马厅长家做下了卖友求荣的勾当,也至此打开了他后半生名利双收的黄金通道。
作为一个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池大为溜须拍马的水平,比丁小槐高出不知几个段位。相较洗袜子、点烟此类小儿科式的讨好,显然马厅长更离不开池大为颇具知识含量和政治智慧的那套。比如,建立厅史陈列馆,不显山不露水地为厅长歌功颂德、树碑立传;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拱手相让并走后门拿下国家课题,为厅长争取一直悬而未决的博士点。
就这样,池大为一步步由边缘走向核心,在政治漩涡中积极稳妥地完成了官场达人的历练与转身。
陆
小说最后,池大为回乡祭父。站在父亲坟前,他极为动情地说了一段内心独白。
“在没有天然尺度的世界上,信念就是最后的尺度,你无怨无悔。而我,你的儿子,却在大势所趋别无选择的口实之中,随波逐流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那里有鲜花,有掌声,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于是我失去了信念,放弃了坚守,成为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
寥寥数语,歌不尽的官场烽火,说不出的如斯寂寞。
生活有百态,历尽千帆后任谁都会有所改变。我始终觉得,不管你是敢于仗义执言的愤青,还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的善者,又或者是执掌他人贫富荣辱的权威,都该对人生心存感激与敬畏。
然而在池大为身上,我很少看到这些。相反,逆境时他高傲又卑微,以受害者心态辜负了原本纯净的爱情,也过度曲解黑化了官场中的人情世故;顺境时他拿着道德凹凸镜四处检视,照到自己时是迫不得已的君子模样,照到别人时又是自甘堕落的小人嘴脸。
相较这样双重标准的虚伪人物,我有时反而更能接受丁小槐和任志强,至少他们从不掩饰对权力或金钱的渴望,张狂得自信大方、坦坦荡荡。
当然,也许是因为作者以第一人称方式对池大为进行了过于直白的呈现,让读者能够细致入微地观赏到他情绪的每一寸蠕动,以至于总是以旁观者姿态大胆耻笑主人公的矫揉造作。
平心而论,谁没有经历过内心的撕扯与挣扎呢?表面风平浪静、内心波涛汹涌的时刻,自己不说外人又何从知道。一旦暴露无遗,想必也不会比池大为淡定多少。
不管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不管你成为了怎样的自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安心足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