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在路上香港
港式楼上书店与汉堡

港式楼上书店与汉堡

作者: 雪芳斋 | 来源:发表于2017-06-03 18:06 被阅读0次

有人曾这样描写香港的二楼书店:

「穿过一个个老旧而狭窄的楼梯口,推门走进这小小的二楼书店,都市的喧嚣便统统被关在门外,不管下边是繁忙闹市,滚著牛杂的香味,或者卖著法国名牌时装,这二楼书店总是静静地处变不惊,总要在全城最繁华的地方,在全城商业气息最浓的地段,顽强地维系著一缕书香。」

   

汉堡,快餐类食物的代表,无论是在KFC,麦当劳,还是在港式茶餐厅,它的制作方式和食材都是大同小异。无论里面是放着鸡肉、猪肉、鳕鱼,还是蔬菜类的生菜、西红柿,上下压着永远点缀着些白芝麻的面包。如果是一人食,十分钟就能下肚。我想,就算是米其林大厨呈出来的,你也难将这种食物归为回味无穷。

那如果把汉堡分开来呢?只剩面包和里面的内容。

面包——欲望、干瘪、安稳

面包,一个万能的食物,可作为主食,亦可作为餐后甜品。在香港,任何一个地铁站有三四个面包店也不足为奇,而一个地铁站才多大规模呀,那就更别说街市了。总之,喜欢吃面包的我,对面包的情有独钟在某港算是饱了口福了。每咬一口,感官的体会,由下至上。

 对我而言,行色匆匆的,欲望就是渴望

我在香港读研时,一个同学,白天在中文大学做研究助理,晚上赶来学校上课(老师说,为什么我们在香港读研都是晚上上课呢?因为,当地的同学很多都是在职研究生),上课前,总见他在啃一袋面包,课时结束,晚上又回到他30呎的家(11呎=1平米)。他人很好,我也很喜欢看他嘴里嚼着面包笑着的样子。

    废寝忘食,对我们来说,哪怕老之将至

还有一次,我去中环听复旦大学的讲座,身旁坐着一位男士,平头,松弛的皮肤,再配上短而杂乱的白发,让我估摸不出他的年龄,着装和背包是典型的港式休闲装扮:一件普通T恤,登山品牌的外套,下身一条牛仔裤,一双运动鞋。这一切从我来香港不久就已经习惯了。因为头脑运转太快,所以身体尽可能的舒适。只是,也许那天那位先生太过疲倦。两个小时的讲座,脑袋一直在钓鱼,更让我心生难受的是,他每次都差点靠在我肩上。而我,竟然不敢提醒他,担心他会睡不够,只等到我实在感到不方便时才小心翼翼地挪了一下位置。为什么我会这么好心?

课前两分钟,我瞥见他从行李杂乱的包里拿出一块7-11的三明治,囫囵吞下,大口漱下一口水,开始听课。期间,与老师进行眼神交汇,抿而一笑。他笑了,可我却不知道这是第几次内心为香港人的意志所啜泣。

如果是你,你会叫醒太需要打盹儿的他吗?

据路透社消息,自2003年以来,香港的房价已经暴涨了364%,而家庭月收入中位数只上涨了61%,导致买房对许多人来说遥不可及。就以2011年为例,香港的每年家庭收入中位数是25万港元,楼价中位数是300万港元。按理说,楼价应是75万港元,可现实总是折腾得让许多高薪水的医生/律师也难以企及。

可不折腾,又怎么钻出夹缝呢?

深水埗

深水埗,香港贫困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临走离开香港前,我特意又在此走走停停了一个小时。公屋紧密,行人面色百态。川流中的,有运货车,婴儿车,自动轮椅。听说,每周都有援助组织过来派送面包,妇女们排队领取,又是一袋方包拎回家,又是7天蜗在锅碗瓢盆的空间里。

面包里的——营养的、彩色的

不知道为什么?在埗,平视扫过的所谓沧桑,远处,看起来更若是微笑。那是种绝处逢生下的知足。

而且,那神态,似极了旺角楼上书店所赏心悦目的读书人。无关种族、年龄与职业,“书”是最廉价的蛋糕,也是最昂贵的车票。记往,我第一次来序言书店的时候,一位身材矮小,头发杂乱、花白的长者,肩挎个装着许多资料的结实的塑料袋,问起这周的《中国国家地理》的货到情况。席间,他和店员的交流声溜进我的耳朵,听起,像是倒了几趟车,每周来这里拿书的常客。

旺角书店

顺着旺角地铁站出口,夹杂在化妆品店霓虹灯招牌之间的,就是成块的书店招牌。白天,跟着手机导航,还是能去到想去的那家,可夜幕一沉,眼睛里感官的也就是灯红酒绿的刺激,哪还有余光注视到没有光亮的书店。

“楼上书店”里大多售卖二手的中文简体人文社科类图书,或一些在内地因为“文字狱”而无法流通的书籍,少数坐落于中环、上环一带的,会有设计类、建筑类图书专卖。反正我拜访过的,香港大学附近的,旺角西洋菜街的,都是前者。许多从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二楼书店”,迫于租金压力,大多已逐渐从“二楼”搬至楼上,其他被现实蛊惑的,也不在少数。能继续经营“楼上书店”的,若不是理想和文化良知的驱动,恐怕在快节奏、速食主义生活的香港,人们很难在逃离中环的金钱与高度,在租到比深水埗条件稍好的住宅后,从高处走下,踮起脚尖,在天堂和“地狱”的人间驻足翻阅。

作为半个文青,一个城市的文化氛围对于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可以忍受一周匆忙个六天,却不允许剩下的一天离开一杯咖啡,一页纸质书飘香的桌台。

在香港的一年,于我,若寄托于主动接受这里的文化,很难,就像是难觅稀有资源,而充斥着的是竞争、是物欲横流、是坚强者与时间赛跑的游戏。但是被动的有好几回,比如参观文化和历史博物馆、找寻涂鸦艺术的泼墨,被教会里的粤语老师们的热情感动。不管是楼上书店,还是文化场所,总是色彩艳丽的,彰显着生活本来的颜色,而不该是,也悲哀的是,压在透明的,玻璃光板的大厦下。

有时候,回宿舍,走在小区的架空层里,到了饭点,发现路过的学生都穿着英式制服,手提一袋麦当劳,不免心生遗憾,却又庆幸在拥挤的香港还幸存着这些小得像家庭阁楼的书屋。


酝酿这篇文章前,想起上次吃学校的鱼柳汉堡。因为分量太大,我决定先把面包吃完,再吃里面的东西,结果发现,食之无味,缺少了对美食和生活的仪式感,而一旁的同学把汉堡压扁后,大口咬下第一口后,虽嘴边残留些汁液,却大快朵颐,一脸满足状。

无处不在的压力警示

依我短见,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总是牵绊着宗教信仰——这是我对香港基督教信者较多的解读。书籍可以让你慢下来,暂且留煮咖啡的时间来读个书的封皮和导语。

最后,借用《追风筝的人》里一句话了却我的这桩心事:“阿富汗人总喜欢说,生活总会继续。他们不关心开始或结束,成功或失败,危在旦夕或柳暗花明,只顾像游牧部落那样风尘仆仆地缓慢前进。

相关文章

  • 港式楼上书店与汉堡

    有人曾这样描写香港的二楼书店: 「穿过一个个老旧而狭窄的楼梯口,推门走进这小小的二楼书店,都市的喧嚣便统统被关在门...

  • 楼上的书店

    楼上的书店搬走了,我有点伤感,毕竟在那儿等过不少人。 站在贴着封条的门口感叹良久,我转身想要离开,竟发现有许多人站...

  • 某一天我们读懂了恶,就真正懂得了善

    有时候我独自去以前和乐笙常去的书店,就会有些不习惯。 晚八点,我下楼买了一个汉堡吃,回到书店,汉堡放在桌子上,发现...

  • 吃汉堡

    昨天晚上,我和弟弟和妈妈还有四姑一起去大楼上玩,我和弟弟想吃汉堡,然后就带我们去吃汉堡了,我点了一个套餐,有汉堡,...

  • 香港——风情万种,无限繁华

    最近几年一直很流行“港式xx”——港式甜品、港式穿搭、港式妆容、港式滤镜……好像任何词语前面加上“港式”二字,就瞬...

  • 少吃点糖

    昨天星期六,晴。 昨天在汉堡王喝了杯港式奶茶,买了一条领带,洗了个澡,洗了一衣服架的衣服,听了三张CD,看了半小时...

  • 蚂蚁与汉堡

    《蚂蚁与汉堡》-启蒙班 引导:以小朋友是否喜欢吃汉堡为引导,引出汉堡的构造以及种类。由人到物,延伸到蚂蚁与汉堡的故...

  • 杂想——与汉堡妈妈的闲聊

    很开心,今天和汉堡妈妈在西西弗书店聊了一会儿,就好像与许久未见的知己好友促膝长谈,感觉甚是酣畅! 思绪太过浓厚,一...

  • 书应该是最好的投资

    今天带珩宝去阳光里玩蹦床,听别人说楼上新开了一家书店。于是上楼一探究竟。 书店叫“轻轻书店”,店面不大。几张桌子、...

  • 麦克思汉堡|与外卖顾客的“恩爱秘籍”麦克思现煎汉堡

    麦克思汉堡|与外卖顾客的“恩爱秘籍”麦克思现煎汉堡 在麦克思汉堡,每天都上演着与顾客之间的故事,麦克思的小伙伴们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港式楼上书店与汉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aq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