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杨天龙的生活轨迹,故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离家远行、上海流浪、房产中介、金祥担保。正文14.2万字,50个小节。
小镇青年杨天龙好高骛远,他不满意家人的婚姻和工作安排,决心只身闯荡上海,故事也由此展开。在他的坚持下,家人作出了让步,而他也终于来到了梦想中的超级都市。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初来乍到的杨天龙很快就沦为街头流浪汉,他睡草坪,睡网吧,拖着病体还要想着找工作。为了暂时过渡一下,杨天龙找了一份送快递的工作,在一个雨天,他骑车送快递的时候撞坏了一辆汽车的后视镜,面对车主的索赔,杨天龙只能结束这份工作。后来又误打误撞地进入了房产中介行业,他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可是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不断扭曲着他的灵魂,他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工作方法。得益于所见所闻,他学得也不慢。在不断地努力下,杨天龙在业务上小有所成。就在他志得意满之时,一个客户的意外死亡彻底击垮了杨天龙。饱受心灵折磨的杨天龙不得不离开房产中介这个行业。
杨天龙失落了一阵子,决心远离销售工作。他重新规划了自己,决心学习财务知识,并打算考一个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他在宝山他找到了一份相对轻松的文职工作,开始了新的历练和学习。不同于从书本上学知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得学会处理同事关系,业务关系,还有上下级关系,甚至还得学会应酬和喝酒……在一次公司的饭局上,杨天龙再次遇见了刘苏——一个他曾经为之打抱不平的姑娘。经过短暂的交往,他爱上了刘苏,可是面对对方家长的暗示(也许是警告),杨天龙知难而退,一场还没有开始的爱恋只能草草收场。与此同时,同事兼室友大伟因多次公务员考试失败而自杀。心灰意冷的杨天龙进行了一次徒步旅行,旅行途中他遇见了一个叫麦子的诗人,诗人隐晦的话语对杨天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回到上海的杨天龙做出了新的决定,他要成为一种怎样的人?
是价值扭曲?还是精神成长?
本书是我思考城市文明的一种尝试。
眼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加速进行之中,这个故事有些不合时宜。它没有顺应时代趋势高唱现代化的赞美之歌,却对城市文明持怀疑态度。有这样一个说笑,说城里的儿子接乡下的父亲去城里生活,可是刚过几天老头就闹着要回去,儿子问怎么回事,老头说住在城里太憋屈,没地方溜达,也没人说话,还有就是坐不惯城里的马桶,说不蹲茅坑就拉不出屎。这种论调常常发自农村人,以一种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城市的不满。这个故事很小,说大点,也就是一个农村人无法适应城市拥挤逼仄的生活空间。更进一步说,农村人的道德观念、价值判断、生活情趣,又如何在城市安放呢?
这是一个农村人在城市的故事。
中国的农村人都有一个城市梦,只要有可能,他们的梦想就是逃离土地去往城市。这种梦想浸透在农村人的基因里,异常顽固,不可撤销。这么说来,杨天龙走向城市就有了一种必然性。可是农村人并不了解城市,城市是他们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想象。因为是想象,所以才可能是梦想。他们不知道城市不仅是车多人多房子多,城市还有城市自己的规则,和农村广阔的世界不尽相同。一个农村人来到了城市,势必会产生思维情感上的错位。就像那个农村老头,在城市生活中手足无措,倍觉尴尬。
然而杨天龙也不仅仅是一个农村人。涉世未深的杨天龙其实是一张白纸,我用一张白纸凸显现实世界的荒诞。在一张白纸上,任何色彩看起来都有些夸张,甚至触目惊心。这也是一个有关改变的故事。对比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我没有让杨天龙变得更好,而是相反。作为故事的创作者,我喜欢这个结果,很有可能这就是我的创作动力。
这是我的第一本小说。我是一边写,一边学着如何写。断断续续写了几年,写得异常艰苦。但我并没有因为是初学写作就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可以自豪地说,此书是我的最高水准。
关于书名。《双重迷宫》乍看像是悬疑惊悚类小说,我也做过其他尝试,但均不满意。
说了这么多,我担心故事本身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优秀。读完再做评判吧,它绝对值得一读。它可能有点粗糙,就像初恋,有些潦草,但也刻骨铭心。
献给我哥许明辉
献诗:《夜游云龙湖》
其实,徐州很美
云龙湖的水映着月光
一盏盏温暖的灯火
在水里摇晃
云龙湖啊
我明日的故乡
是你教给我爱情和善良
是你告诉我——
切莫说恨,而要说爱
和同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