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洒的诗絮(一二O)

作者: 诺鸫竹隐 | 来源:发表于2019-08-16 15:05 被阅读14次
    飘洒的诗絮(一二O)

            现在想来,我读词时隐隐的初衷,是对“曲”的上溯。而读曲,又是对现、当代“歌”的洄游。因为如今的“歌”,海潮泛泛,浪涌漫漫一一人们的思想感情几乎都在通过歌曲来演绎、传达。如此,则诗、词、曲的融合与传播也将更迅更广。于是,就到了现在的读“散曲”。

            散曲,于元代已成蓬勃之势,大约即如今天的歌了。如果说词承诗而至,那曲即由词而来。之所以称“散曲”,一是相对于“戏曲”而言,它可以无关于“戏”而独立存在。二是散曲的语言更多融入了“賦“,即叙事铺陈的散文化倾向,不像词那么要求严格,可以有“衬字”,可以加“俚语”。

    散曲的音乐建制

            音乐建制上,散曲由宫和调合成。金元之际,宫,指的是律位,即在今天音乐术语所说的“调高”。调,是由一定旋律、节奏组成乐曲的代称,即今天所说的“曲牌”、“词牌"。每一首散曲,离不开宫和调,说明这种文学体裁和音乐有着共生关系。

    散曲的篇制

            篇制上,散曲主要有小令、带过曲、套曲几种。小令据说源于唐代的酒令,类于词的一片或一阕。它是散曲篇制的基本单位,一支曲调,通常就是一首小令。而带过曲,即几首小令连为一串(多不过三),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了。套曲,则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结尾有“尾声”,音乐上首尾呼应,构成一个整体。而到了戏剧,则是由若干套曲组成。

    飘洒的诗絮(一二O)

            先以一首小令为例一一

              越调 · 小桃红·采莲女

                    元代:杨果

            芡花菱叶满秋塘,水调谁家唱?帘卷南楼日初上。采秋香,画船稳去无风浪。为郎偏爱,莲花颜色,留作镜中妆。

    注释:

      小桃红:越调中常用曲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余的都叫“调”,故称调子为宫调。隋、唐的燕乐本有二十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仅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等十二种。

      这首小令,写采莲女的生活和爱情,格调清新可喜。写了采莲女的天真活泼和对爱情的一往情深。

    “芡花菱叶满秋塘,水调谁家唱?帘卷南楼日初上。”

            写秋天的早晨,太阳初升,池塘里一片芡花菱叶,传来了水调歌谣。是谁这么早就唱起了水调歌谣,闻声寻源,原来在湖畔的南楼,一位采莲女正迎着初升的朝日,一边卷起竹帘,一边信口歌唱。这三句写湖上与湖岸风光,有声有画,旖旎清爽。接下去,写采莲女离家下湖,

    “采秋香,画船稳去无风浪。”

            湖面上风平浪静,彩船平稳地驰去,采莲女在采充满秋香的莲子。在湖上,一面是成熟清香的莲子,一面还有清丽的秋荷开花。采莲女想到她心爱的情人偏爱荷花的颜色,不忍乱折。

    “为郎偏爱,莲花颜色,留作镜中妆。”

            采莲女把荷花留着,对镜化妆,迎郎归来时再用。这首小令,展现了自由活泼、矫健秀丽的采莲女的形象,而且表现出她多么细密多情的心思…

    飘洒的诗絮(一二O)

        2019.8.16.己亥七月十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飘洒的诗絮(一二O)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bof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