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啸夜雨,今天给大家说一下关于韩国电影与中国电影的区别,虽然最近最火的是《朴大妈历险记》,但是想想韩国最近出品的电影,无一不透漏着经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雪国列车》和《釜山行》。
“韩式套餐”《雪国列车》有着自己的“进口食材”——如日中天美国队长 克里斯。埃文斯;仙气飘飘的“蒂尔达.斯文顿”,也有我喜欢的韩国大饼脸影帝宋康昊,主厨更是韩国第一导演——奉俊昊。反观黑色汉堡《釜山行》,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主演过《熔炉》的大叔主角——孔侑。再说“烹饪”技巧,《雪国列车》使用了亚洲导演擅长的长镜头,单镜头配合着适到好处的剪辑让剧情张弛有度,奉大厨对电影空间的敏感度及对演员情绪及灯光的调度更是水准之上。而“黑色汉堡”《釜山行》全城快剪辑,旨在通过简单粗暴,或者说单调的“烧烤”手法逼出观众的肾上腺素。如果是你,会选择“pizzhut”还是 “Burger King”? 很不幸,韩国和国内的大部分观众选择了快消的后者,《釜山行》在本土突破1100万人次观影,成为韩影史上最卖座的本土电影,在国内同样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神作。而《雪国列车》全球票房只有惨淡的762万,国内首日票房只有700万……
同样是拷问人性,《釜山行》用美国大片惯用的“勇士斗恶龙”的套路,主角态度的转变,反派从始至终的阴险都是那么的泛好莱坞化,而《雪国列车》用极寒环境里的“诺亚方舟”列车映射社会;用末日寓言夹塞政治,商业外壳中包裹“反乌托邦”式道德伦理的讨论,颇有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的格局。好莱坞的薄纱下满溢韩国电影一贯的冷峻不禁。
韩国电影在21世纪的世界影坛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它善于从那些令人毛骨悚然,骇人听闻的社会阴影里取材,依仗宽松的政策制度,加之韩国电影人骨子里的冷静剖析,不动声色的电影语言,让观众作为一个事件的旁观者,一个社会的参与者,一个国家的公民(与主角们一样)来触碰人性的极恶与伪善,透视政治与雾霾与陆离。朴赞郁,奉俊昊,金基德,一众韩国电影人用片尾字幕“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刷新我们三观的同时提醒我们“我们努力奋斗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我们不被世界改变。”
可是看罢《釜山行》,我觅不到韩国电影熟悉的味道,他没有《雪国列车》那 对于人性更深层次剖析的耐心,多了商业运作下的浮躁;它少了引起更多人共鸣的野心,多了捞更多钞票的贪心;它少了改变国家的责任,多了效仿美帝的戏谑。就像近几年的韩国影坛,没了像《素媛》《辩护人》《七号房的礼物》一样的佳品,多了一些对于好莱坞效仿的“神作”(今年的《小姐》还是很棒的o(* ̄▽ ̄*)ブ)。
上世纪,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就曾公开抵制西方D动画在日本的流行,他说:“如果日本动画人也开始用D,那和皮克斯有什么不同?”于是,现在的我们依然能欣赏到吉卜力式手绘风的日漫。韩国电影工业也面临同样的抉择,是甘当好莱坞的跟屁虫,还是从新静下心来,和这个世界的真实促膝长谈呢?
最后,希望多年后我们谈起韩国电影是,依然能用这句话:
“一些国家拥有改变制度的电影,而另一些国家有能够扼杀电影的制度。“
好了,今天的夜雨影评视说就到这里,下期我们不见不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