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本纪》主要记载了汉武帝即位后四十多年间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的活动。它以汉武帝为中心,通过描写李少君、齐人少翁、栾大和公孙卿等方士以方术行骗的事迹,嘲讽了方士的伪诈与武帝的愚昧。
1.巡游郊祀
这年秋天,皇上幸临雍县,将要到郊外去祭祀五帝了。这时有人说道:“五帝,乃是泰一之神的辅佐,应该于此处立上一座泰一神坛,而且由皇帝亲自主持郊犯。”皇上迟疑不定。齐人公孙卿说:“今年得到了宝鼎,这年伸冬辛已日是朔日,早晨又交冬至中气,与黄帝得到宝鼎的时间吻合。”公孙卿有一篇写在木简上的文章,上面写道:“黄帝在宛朐得到宝鼎,向他的大臣鬼史区询问此事。鬼臾区回答说:'您获得宝鼎和占卜用的神策,这年已酉日是朔日,早晨又交冬至,合乎天道的历数。天道历数是周而复始的。’于是黄帝依照日月推算历法,以后大致每二十年就能碰上朔日早晨交冬至,总共推算了二十次,一共三百八十年,黄帝成仙而登天。公孙卿通过所忠将此事奏知皇上。所忠看到木简上的话不合情理,怀疑那是荒诞的伪书,多次推脱说:“宝鼎的事情已经定下来了,你还想做什么呢!”公孙卿又通过皇帝宠幸之人把木简呈奏给皇帝了。皇上看后十分高兴,就把公孙卿召来询问。公孙卿回答说:“我是从申公那里接受这木简的,他已经死了。”皇上问:“申功是什么人啊?”公孙卿说:“申功,是齐人。他与安期生有私交,接受过黄帝教诲没有留下什么文书,只剩下这部关于宝鼎的书。书中说:'汉代的兴盛时期应该与黄帝得鼎的时节相同;汉代的圣贤之君将出现在高祖皇帝的孙子或曾孙那一代。宝鼎出现了就可以与神仙相通,应当举行封禅典礼。古代进行过封禅的帝王共有七十二个,唯独黄帝登上了泰山进行封禅。’申功说:'汉代的皇帝也应该登上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登上泰山行祭天礼就能够成仙升天。黄帝的时候有上万个诸侯,为主持祭祀而建立的封国就有七千个。天下的名山有八座,而其中的三座位于蛮夷境内,其余的五座位于中原地区。中原的名山有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和东莱山,这五座山是黄帝经常去巡游的地方,在这些山上能够与神仙相会。黄帝一边征战一边学习仙术。黄帝担心百姓非议他所学的仙道,所以就杀掉了非议鬼神的人。一百多年过后才得以跟神仙沟通相会。黄帝当年在雍县郊祀上帝,在那里住了三个月。鬼史区别号称为大鸿,死后莽在雍县,鸿家就是他的坟慕。那以后黄帝在明廷接见了上万名神仙。明廷,就是现在的甘泉山。所谓寒门,就是现在的谷口。黄帝开采首山的铜矿,在荆山的下面铸鼎。鼎铸成之后,有一条垂着长须的龙从天上下来迎接黄帝。黄帝骑着龙背,群臣及后宫的妃子跟着去的也有七十多人,龙这才飞上了天。剩下的小臣上不去,于是都拉着龙须,龙须被小臣们扯断了,黄帝的弓也掉了下来。百姓们仰着头看着龙飞天而去,便抱着弓和龙须号啕大哭,因此后世把这个地方叫作鼎湖,称那张弓为乌号。’”于是天子感慨地说道:“啊!要是我能像黄帝那样,那么我看离开妻子和子女,就像脱掉鞋子那么容易了。”封公孙卿为郎官,向东去太室山等候神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