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翻到史记卷十一孝景本纪,发现简单不能再简单了,时间地点人物,前面的十本纪多精彩啊,然后看后面的孝武本纪,什么东东?汉武帝即位后四十余年间的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的活动?对方士深信不疑,或尊之礼之,或封之赏之,并且言听计从,而结局却是方术无一灵验。武帝屡屡受骗,却始终不能醒悟自拔,仍然执着地羁靡弗绝,冀遇其真。哈哈!原来以前的孝武本纪已失传,现在的是西汉末年褚少孙抄录封禅书补缀而成,据说史记成书后,司马迁上呈,武帝见今上本纪时怒而削之,当然这可能是假的,因为若上呈过,估计史记就都不在了。虽然汉景、武两帝本纪没有什么精彩内容,但还是可以从其他篇章看两帝时期的事情,譬如景帝我知道的就有砸死吴王世子、饿死邓通、诛晁错、杀周亚夫等;武帝呢看酷吏列传,绝大部分是汉武帝时的官吏,用讽刺的文辞,揭露了武帝的爪牙张汤等酷吏的凶残和奸诈。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每个人都会做不光彩的事,上古五帝也一样,譬如传说尧帝被舜囚禁至死,但在史记是轻轻地一笔带过,为什么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和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就这样描述呢?因为司马迁被汉武帝下令施以宫刑,汉景帝可能被牵连了,连刘邦和吕后都记载了不少反面的事情。不可否认,汉武帝在宫司马迁的时候,心情很糟糕,李广利的兵败,李陵的投敌,大汉朝颜面的扫地。当时脸上无光的汉武帝最需要的是同情、支持和顺从,不需要别人指责他的武略方针,更不愿意看到别人怀疑他的雄才大略。这个时候,不懂军事的文人司马迁跳出来口无遮拦的针砭时弊,也只有找宫的份了。
其实要我说司马迁和汉武帝两个人情商都不高,一个不能认知他人情绪,敏感地感受到他人的需求与欲望,在别人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挑衅;一个不能调控自己的情绪,将不能控制情绪的部分变为可以控制情绪,估计武帝事情做了就有点后悔了,但结果已经成这样了。这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在别人情绪很糟糕的时候,千万不要去找麻烦,因为有可能被宫的哦!二是千万不要得罪,更不要宫文章写得好的文人,因为有可能让你拥有永远的污点哦!司马迁当时应该看过庄子的人世间吧?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才是正理啊!夏桀王杀了大臣关龙逢,殷纣王杀了叔父比干,这两位之所以被害,是因为他们都努力修身尽心治国,以臣僚的身份去安抚君王的百姓,越位惹得君王不高兴,司马迁只是被宫应该说算好的了。当人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为名利所动,君王能听得进去,你就说一说;听不进去,你就不说。既不要自立门户,也不要去钻营门路,这样就不会被毒害了。在我看来司马迁被宫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虽然对他来说很残忍,但换个角度想一想,他若不被宫,以他当面挑衅刘彻的心境看,写的文章估计也没什么好看的,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