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创网:吵吵闹闹的“寒门再难出贵子”说伴随着高考结束很快也从人们视线中淡出,广大吃瓜群众们各自继续捧好手里的一碗饭,虽然依旧时常羡慕别人碗里的饭菜比自家丰盛,但是由于种种顾忌,多半也就是在心里羡慕嫉妒恨,至多上网顶个马甲吐槽几句,还要选那些没有实名制的网站,生怕被查水表、请喝茶。
于是小创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是,捧着金碗吃饭的富裕阶层,捧着铜碗吃饭的中产阶层和捧着瓷碗吃饭的平民阶层,究竟是如何在起跑线就被拉开距离的。或者换句当下更流行的说法,平民阶层子女、中产阶层子女、富裕阶层子女,是如何输赢在子宫的。
另外,当下媒体热议的话题还有一个焦点:平民阶层、中产阶层、富裕阶层究竟该以怎样的标准划分?有论资产的,有论收入的,有论地位的,但是归根结底,依旧没有一个令所有人信服的说法。企创网的观点是,三者之间的差别不应该是按绝对数值,而应该论相对比例。因为经济形势始终在变,中国面积广阔各地发展水平更是千差万别,用某个绝对值来区分三者,显然十分被动。
正确的方式是,用相对比例区划。小创这里给出相对乐观和相对悲观两种比例,大家可以自相考量。相对悲观的分类比例大概是——平民:中产:富裕=90:9:1;相对乐观的分类比例大概是——平民:中产:富裕=70:20:10。
一、关于上学和高考
1、平民阶层:平民阶层子女的上学方式,基本停留在“有学上”这个层面。举个直观的例子,在大中城市务工的广大农民工群体,它们的子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因为户籍限制,是无法在父母工作所在城市就学的,于是就产生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想要子女接受所在城市更好些的教育,就必须选择咬紧牙关购房,这样其子女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上学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策的改进,对于该群体而言,地方政府也专门划分出了一批学校供其念书。但是高考的按户籍地参考制度却是仍未有太大改动,所以平民阶层子女高考的最终命运,多数还是要回到他们的出生地解决。按照当下的各高校生源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平民阶层的子女,就读的学校以高职专科和普通本科为主;他们当中的极少数顶尖学生,考取到了211/985这一层次的高校,但是数据显示,比例是在逐年降低而非增加。
作为这一阶层的女子而言,从来都只有学校选他们的份儿,而不存在他们选学校的事儿。哪个学校招生略宽容些,自然就赶紧报名上学。至于师资力量、学校环境、升学率这些事情,根本还都不在他们考虑的范畴内。更多时候,他们甚至无力掌握当下,更也就无所谓奢望未来了。
2、中产阶层:就学资格层面的困扰,基本不会影响到中国目前的中产阶层父母了。在中国,中产阶层或许有多种多样的解读标准,但是无论哪一种有一点却是相似的——有房产。貌似没有房产还妄称中产阶层的人,说出来都是要被其他有房一族鄙夷的一样。所以中产阶层圈子里讨论最多的是,该让孩子上所在城市的哪所重点中学,或者换种说法就是,该买哪一片区的学区房。
学区房这个概念之所以会在近几年房地产市场中甚嚣尘上,核心因素一是曾经的刚需族已经到了刚改阶段,资金层面的捉襟见肘已经不那么明显,而改善型需求自然逐渐浮出水面。二是中产阶层本身的焦虑,他们中的多数,是平民阶层的子女,通过艰苦努力才爬到中产阶层位置上的,所以他们非常恐惧自己的子女跌出中产阶层,或者说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还能更上一层。那么中产阶层力所能及为子女铺垫的,无疑就是想方设法把子女送进重点中学。
多数普通级别的中产阶层,他们讨论是学区房;而少数精英级别的中产阶层,他们已经在讨论升学城市了。比如说吧,早些年很多河北中产阶层都会想办法投资一下天津的户口,因为相比北京户口的获取难度,当年天津户口的获取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平易近人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就在于作为和省份同级的直辖市,总人口数量却要比河北低得多,这在高考录取率上,就是绝对的优势。为什么像河南、山东、四川这样的人口大省想要考上一个好大学如此艰难?核心因素正是在此处。
重点大学、名牌大学,211/985大学,多数是中产阶层的子女,这一点都不令人感到意外。
3、富裕阶层:平民阶层子女在普通中学,中产阶层子女在重点中学,那富裕阶层的子女呢?一部分中学在贵族学校,大学再出国就读;另一部分干脆从中学开始,就已经在国外就读了。就在广大中产阶层还在咬紧牙关把子女送进双语幼儿园和小学时,富裕阶层的子女,早已经开始融入国外的生活方式了。语言,自然不在话下。
至于高考这个存在,对于富裕阶层及其子女而言,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感觉。他们有资格也有能力,让其子女无须与千军万马拼抢这座独木桥。
二、关于专业和方向
1、平民阶层:平民阶层为子女规划的职场方向,基本只有一条原则——好就业。所以我们发现,例如理工科技术类的专业,是最受平民阶层父母偏爱的。因为在他们的理解下,“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和“一招鲜,吃遍天”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在他们目所能及的稳定收入人群,基本就是靠着某项别人不会的技术吃饭的。
想想前些年蓝翔技校这样的民营技术类学校为什么大行其道,其核心价值,其实就是给了广大高考落榜的平民子女一个学习一门技术,从而能够找到一份工作生存的机会。
2、中产阶层:中产阶层为子女考虑的更为长远一些,结合他们自己的职场经验,他们希望他们的子女,能够从事高薪行业、朝阳行业。所以我们发现,中产阶层的子女中,就读于财经、金融、媒体、设计、信息、软件、医学类专业的比例相对较高。因为在这些领域,基本上有两个共同特点,其一是社会地位较高,其二是收入水平较高。
3、富裕阶层:传统的富裕阶层为子女规划的专业方向,基本主要集中在商科这个领域。因为富裕阶层的构成,基本是企业家或企业高管。这样一来,商科无疑就是最适合他们的选择。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富裕阶层显然越来越西方化,他们已经有十足的自信,不需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只希望他们能够过得开心,如愿。
于是我们发现,例如王思聪这样的顶级富裕阶层子女,就读的专业并非商科,而是比较冷门的哲学。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可能王思聪本人的确喜欢哲学,而他的父母也没有去干涉;二是对于王健林家族现在掌握的资源,王思聪已经完全没有必要再去通过就读商学院进行扩展人脉之类的行为了。
三、关于就业与事业
1、平民阶层:多数平民阶层子女进了民营企业,少数较为优秀的,进了体制内。可能对于很多平民阶层子女而言,能够考进公务员队伍,就是他们人生所能够碰触的最高水平了。尤其是在三四五线小城市的平民阶层子女,他们周边工作环境和待遇最好的工作,似乎也只剩下公务员这一条路了。
而拒绝进入体制或完全完全无力进入体制的平民阶层子女,多半去做了北漂、沪漂、广漂、深漂这样的人,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见识了这个世界的丰富和人与人天生的差距。他们不甘心,不情愿任命,于是选择了他们认为最有可能改变命运的路径,奋力拼搏。
2、中产阶层:公务员、国企、机关单位、大型民企、医院、学校等等,是中产阶层子女目前的主要集中地。在民营企业较为活跃的地区,不少中产阶层的子女也会选择做生意或创业。
比如小创身边的两个朋友,目前同时从事设计相关工作。其中一个是本地人,父母算是中产阶层,送他上完设计专业后,就花钱给他开了家图文设计门店,经过五年的发展,现在也成为了一家小型的广告公司。另外一个是外地人,父母是当地农民,他高中毕业就出来工作,在一家小型图文店工作了五年,边干边学掌握了常用的设计软件和技巧,现在自己出来单干,旱涝保收,反正养活自己是没太大问题。同样的五年时间,同样的拼搏努力,差别在哪儿,一目了然。
3、富裕阶层:说来烦恼,富裕阶层的子女,一般是需要回国继承家族产业的。当然,一部分进取心更强的富裕阶层子女,选择了自主创业。由于有家族的资源优势,成功的比例自然也是不低。还有一部分,则留在了国外,进入了世界最顶尖的一些企业做管理层面的工作。
本文到了最后,我突然想起两个人来,一个人叫高晓松,一个人叫赵雷。这两个人的人生经历和路径,我认为和本文想要表达的思想非常匹配。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到百度百科里翻看一下二人的出身情况和发展历程,或许对于多数人而言,都会有所收获和感悟。
无论社会进化到何种阶段,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是始终存在的。但是想要完成这个梦想,首先需要认清形势,这既包括认清各个阶层的形势,更要认清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是确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对于身处平民阶层的广大年轻人,小创个人的建议是瞄准中产阶层,实现了再说。上来就盯着逆天改命,一步登天,小创只能说一句,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乐视的贾跃亭,就是前车之鉴。但贾跃亭已经身处富裕阶层,扯着蛋也无须弃蛋自保。但是,如果换了是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