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小就喜欢看书,只要一摸上书便忘乎一切。文字构成的世界是如此让我着迷,曾因为看故事书在乡下烧火煮饭时煮出了一锅糊饭。还记得当时看得是从学校借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还有后来看的《一千零一夜》也很让我放不下手。话说最近我一直在回看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
那时是多半被惊奇的情节吸引。再长大一点后会看些港台的言情小说。然后有段时期甚至是现在都喜欢着古龙的武侠小说,特别是他的文字风格。其实也蛮有意思的,后来我学了日语发现,古大侠的写作风格,包括他本人的做派在骨子里和日本作家有些相似。感觉这时候的读书比起小学时,已经稍前进了一步,会追着某一位作家的书看,然后能自然地在头脑里归纳出一些东西。
走上社会后阅读材料也变杂了,会看各种杂志,内容丰富但浅显。说实话看那些也不需要太动脑子。我的人生就是在工作和学习这两种状态中不断切换着前行的。工作几年后我又想认真地学点东西了,于是跟着看了不少目的性很强的工具书。甚至学外语时每天规定自己要翻几页字典直到在考级前把它翻完。
真正做到思考层面的阅读是我来到日本读研时。对,不要奇怪。也许有人会有疑问,难道大学时的书都白读了吗?呵呵,我的大学是自考的,就靠着自己苦(酷)哈哈地瞎琢磨过来的。咱高中也没上过,少受了三年高中的教育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损失,为此导致我的知识结构整体不完整。
还好有了这几年的读研训练,国内情况我不太了解,在岛国,作为一个文科生我写毕业论文时差不多翻阅了50本书左右,深读了其中的30来本。这些都不包括选修的那些课及与论文题目不太相关的阅读。但最近我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变化,换做现在流行的词就该叫认知了,对于文科生来说,各种类别的书之间都是有着或深或浅的联系,没有白读的书,你为TA付出过光阴的那些书在某个时刻都可以为你所引用或给你启示。
去年毕业后,我又再一次的把自己投入到了工作当中。但,现在正在看的或准备要看的书是各种各样,有跟工作有关的松下幸之助和稻盛和夫的经营方面的书;有休闲时随手就会翻翻的村上和三岛由纪夫的书;还有看不懂的英文书也在尬看中。可以说这辈子我的灵魂伴侣就是书了!幸福。
![](https://img.haomeiwen.com/i20471879/394db95f3dc38f1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