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开学,估计很多幼儿园老师都免不了要给家长布置一道作业:写育儿心得,前两次我都偷懒没有交,不是不想写,而是一直没有整理好思绪。
一说心得似乎不写点方法论的东西,不写点干货就仿佛对不起大家,但在育儿这方面我也是初次上岗,一路踉踉跄跄走了过来,成就感不多,更多的是懊恼、自责和不停的反思。
我带娃不算太精细,当然也不是完全放养,应该属于粗中有细。小孩3岁以前我想我带娃的主要方向就是伺候他的吃喝拉撒,保证他健健康康、不经常生病就算比较成功了,然后如果能够引导他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那就是额外加分项了。
我和孩他爸一直都是全职工作,在上幼儿园以前是奶奶、外婆轮流带,然后天天两岁半以后老人家们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没法带了,不得不提前上幼儿园。为了方便接送,幼儿园特地选在了公司附近,从此和我们过上了朝八晚五的生活。
好在我们俩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即便有一人出差或者加班,另外一个人可以替换上岗,早晚接送基本不成问题。
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拉扯中,不知不觉他都四岁半了。有天晚上接他放学回家,下车后他主动要求帮我拎包,晃晃悠悠屁颠屁颠的走在我前面,那副画面触动了我柔软的内心,这是属于一个妈妈的幸福时刻,而这种时刻现在似乎越来越多了。
那一刻我决定应该为他写点什么,至少一年一篇吧,阶段性总结一下。这样等他长大以后在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往哪里去等终极命题时能从我的文字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我想这是我能给予他的一份珍贵而有意义的礼物。
那么就趁着这次幼儿园布置的作业的契机开始写我的第一篇吧,讲一讲天天的成长以及我们仨的小故事。
很多妈妈可能在怀孕时就开始做各种胎教,甚至参加一些培训班,系统的学习育儿知识,而我虽然也知道这些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当时工作比较紧张,一直上到预产期前一个星期才休产假,所以胎教也是断断续续,约等于没有。育儿书籍也是在天天出生后遇到各种问题才事后去书中寻找答案,没有提前做功课,唯一完整看过的一套育儿相关的书籍是《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为了省钱,还是看的电子版。
因为在我看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大过于知识启蒙,所以有必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幼儿护理知识,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以及疾病发生后如何快速治愈。事实也证明,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不错,一般的感冒发烧都是自己护理,买点药吃吃,很少去医院折腾。就连去年感染手足口,也是在家里吃药护理了一周后痊愈,没有去医院。所以目前来看他的体质还算不错。
在成为妈妈后,我给自己定了3个小目标,一是坚持亲子阅读,培养他终身阅读的习惯;二是少看电子产品,保护好眼睛;三是少吃糖,保护好牙齿。
在学生时代,我比较爱看的一类电视节目是人物访谈,也看过一些名人传记的书,我发现这些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喜欢读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这个习惯伴随一生,而我自己也从阅读中收获了很多知识和乐趣,所以我希望天天能成为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
在天天两岁半进入早教托管班后,学校布置了一个亲子阅读打卡作业,连续打卡21天可以领取一套绘本,我们成为了为数不多坚持下来的家庭。也是从那次以后,我们仨就把这个睡前亲子阅读项目一直坚持到现在,哪怕出去旅游、节假日回乡下都带着绘本,每天都会读一段。有时确实时间很晚了,或者大人自己很累了,但天天还是坚持要读,哪怕读一页也行。
很庆幸帮他养成了这个好习惯,我始终相信让习惯来驱使他比让父母去推动他更有效。
今年过年回家,天天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获得了一众亲友的夸奖,跟陌生人打交道时一点都不羞怯,落落大方、“侃侃而谈”,我想这就是阅读的魔力。因为我和孩他爸都是比较内敛的人,不太擅于跟人打交道,平时话也不多,从遗传学上讲不太可能生一个天生就喜欢表达、外向的孩子。但是通过阅读,他可以比较恰当的表达出他的感受,跟人交往时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强,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上次带他看《流浪地球》时,他看得很认真,最后木星爆炸影片结束时,他问我:妈妈,地球是要去跟火星做好朋友了吗?我有点惊讶,他以四岁小朋友的语言问出了一个高深的问题。因为前几天刚带他读了九大行星的故事,所以他能理解这个故事背景,还要求我下次有火星时再带他去看。
至于保护眼睛这件事,我是有点偏执的,我很不希望在他读小学期间就架着一副眼镜,我觉得除了不美观,还会严重影响他的日常活动。所以只要我在家,看电视、看手机都严格限制时间。但是孩他爸和老人家在这一点上没我这么偏执,孩他爸有时还教他玩游戏,还说男孩子玩点游戏没关系,所以我估计每个家庭里都有个猪队友。目前来看,天天视力发育还不错,希望猪爸爸加强监督。
而对于牙齿,我就更加偏执了。因为我自己小时候吃面食比较多,又很晚才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所以长了两颗蛀牙,经历了两次根管治疗,痛不欲生。我不希望天天重蹈我的覆辙,所以除了很早开始给他刷牙,平时也严格限制吃糖。但是可能因为他小时候断奶比较早,经常半夜喝牛奶,婴儿泡芙也吃得比较多,在去年还是发现了一颗蛀牙。去年下半年已经通过治疗补好了,希望他接下来的人生不被牙齿问题困扰。
当然天天也有一些小毛病,有点任性,挨了批评会闹情绪,我们俩经常会有剑拔弩张的时候,他跟爸爸在一起就基本上是父慈子孝,因为相对来说猪爸爸纵容他一些。
对于是否要体罚、打骂小孩这一点,网上、书上很多理论是认为不能,认为会对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同时有损亲子关系。而我的个人观点是:在警告多次后小孩仍然不听教诲、无理取闹可以适当惩罚,当然惩罚也有原则,不是父母情绪的任意发泄。我一般是罚站和打屁股,我从来不骂他,不用言语侮辱他,也不打他的脸,即便是惩罚他也要对他保持基本的尊重。然后惩罚完后一定要安抚他,抱一抱他或者说一些安慰他的话,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始终是爱他的。
都说为人父母都是未经培训就上岗了,我也是在磕磕碰碰中学着怎样做一个好妈妈,怎样培养一个身心健康、活泼开朗的好孩子,怎样建立一段健康亲密的亲子关系。我是一个对爱感知比较迟钝也不怎么知道表达爱的人,但是因为天天,我感知爱表达爱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会经常对他说妈妈爱你。
那时候他第一次离开我们进入早教学校时才两岁半,我很担心小小的他不能承担这种分离焦虑,但是很出乎我意料,老师说他适应能力很强,早上就哭了几分钟就停了,然后一整天情绪都比较稳定,然后时不时会自己嘟囔:妈妈爱我、妈妈爱我!我想正是我给他传达的这种信息陪伴他度过了最初的那段艰难的分离时光,反倒是我自己焦虑、内疚,不能自已。
所以情绪管理是我们一生要做的功课,我希望天天能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这样就不会像我一样经常被无端的各种情绪困扰,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有意义的事。
都说母爱是人的本能,仿佛与生俱来。我觉得不完全对,至少对于我来说不是。天天出生的那一刻,我长舒了一口气,我想终于完成这个大任务了,完成任务的快感大过我当母亲的欣喜;天天几个月大时,每晚闹觉,严重时我抱着他坐在床上,一坐坐大半夜,那一个个无眠的夜晚,并不是母爱而是一个母亲的责任在支撑着我熬到一个个天明;两岁时的terrible two,他暴躁易怒、不合群、各种淘气,那段时间,对他的恨大过于爱。。。。。。
可见我的母爱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随着他越来越懂事越来越可爱后一点一点被激发被召唤出来。
有天晚上,我们散步回家,猪爸爸背着天天走在我前面,天天的小脑袋摇摇晃晃,嘴里念念有词,路灯拉出一对长长的身影。在那一刻,我的母爱又多了一点。我想不管经历了多少苦难、多少手足无措,这一场相逢,终究是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