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下,为了让学生课堂高效,又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备课:教师精读、深读课标,把握课标精神,了解本单元、每课时要达到的学业质量标准和要落实的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建构:
1.自主学习——展示学习目标,留足充分的安静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参与课堂前有知识准备、心理准备。
2.议题探究:议题—情景—命题
展示清晰的议题,学生的探究有方向感,最后我们要得出这个“议题”,并推出了一些有效的观点。
对于议题的探索并不是一步讨论到位,需要一些环节。在各个环节中教师呈现真实的情景体验,提出命题,学生在情景体验基础上讨论命题、解决命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议题的相关论点。
最后总结各环节得出的结论,从而更好地理解议题。在这个过程中也把握了重点、难点,并加深理解和运用。
一课有两个议题的采用议题探究一、议题探究二
3.固学
谈本节课收获
或当堂检测
4.道法课中关于“议题”
(1)在自主学习中展示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形式体现本课要探究的总议题,总议题可以是结合教材的理解上提出一个有味道、接地气的总观点,可以不同于课题。
学生有总体思维后再层层探讨,训练全局与部分思维模型。
(2)针对一课中子标题可以提出子议题,让学生明白中心论点。
(3)结合每个子议题,设计充分的情景探究和命题导向式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让思维和核心观点油然而生。
新学期道法课堂改进:
1.上课环节清晰化,内容清晰化,深入浅出,学生能在充分体验上真正有所触、有所思。
2.做题训练时会圈记题目关键词,会审题,答案能从文本信息中推出,体会无情景不命题,做题思路、角度找文本信息。对一些题型及时总结。
3.每节课记住2个名字。一个学期差不多记住全班名字。
4.新闻5分钟不超时。
5.上课从候课开始激扬学生,并每天反思学生状态对了没有
新课程下的教学:1.体现新课程理念,运用“议题—情境—命题”模式教学,和学生一起探究的总议题、子议题清晰、明确、易懂。
2.用好统编教材,理顺教材知识逻辑,呈现知识脉理,教学生读懂教材
3.做好练习,深刻理解和把握“无情境不命题”,答题时回到题目文本找材料和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信息,多角度答题。
4.在议题式教学下,运用充分的情境体验,实现课堂生动的生本教育,给时间给学生思考,给学生探索,给学生交流分享。
见教材、见学生、见自己
如何有效激励学生踊跃发言
1、良好的教学设计、接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能激发学生思考、反思,想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在讲解价值观时,呈现两张图片,一车橘子翻倒在路旁一抢而空的情景和一起捡橘子完好归车的情景,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情景?学生能很好地结合图片分析受不同地域文化、年龄、居居地人民文化水平影响的价值观决定的。
2、学生有充分的情景体验,学生有感悟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谢。如在讲解如何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时,播放视频“英雄的力量”,在看完无数平凡的英雄以自己的实践行动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学生有感受所以发言的同学积极且结合视频材料谈出了自己的感想及自己今后的行动。
3、学生充分领会意思,知道如何去有条理地表达才能迅速集中思维,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讲传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时,进行了这样的设计:株洲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请你为来株洲的游客推荐旅游景点,并称述推荐理由。我先给学生做了个示范,介绍株洲禄口县的朱亭镇,它是一个有丰富历史故事的古镇:如“朱亭”的来历,南宋朱熹和张曾在这里结苇为庐,讲朱熹理学所以这里取名“朱停”,后来更名为“朱亭”。如这里有“拴马樟”的故事。三国时,这里曾是吴蜀军事必经之地,张飞曾在次路过,把他的宝马拴在路边一棵大樟树上,这棵樟树现在还枝繁叶茂,需要几个人合抱才能围一圈。当学生听了老师结束朱亭镇的故事后,明白了我们推介游客有一地,更是领略这里的历史人文和风景,去传承一种文化和精神。后来学生纷纷介绍“建宁驿站”,“株洲动力谷”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