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量思维到流量池思维,思考方式不再是粗暴地从获取到转化,而包含了对流量的生成,运营,存储和衍生的思考。这一点颇具启发性。至少包含以下几点:流量不应该是一次性的,而是可沉淀和复用的;流量是可增值的,甚至是可以繁殖的(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字眼);互联网的流量思维可以更好地和广告人的营销思维碰撞,通过跨界重组带来新的发现,打破流量和营销的双重困局。
另一个直观感受,可以用一句老话形容:穷则生变,变则通,通则久。
从上半场到下半场,互联网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精耕细作,是日子越来越紧,互联网企业的利润率将持续下滑,更多靠红利起家的企业倒闭,而靠技术提升效率和带来价值的企业优势愈发明显。
杨飞所提的品效合一,甚至包括本书所讲的流量池思维,是否只适用于预算充足,人员齐备的大公司?这是我困惑的一点,毕竟从他操盘的神舟专车和luckin coffee来看,预算都是亿元级别的,而且流量池思维本身实践起来难度并不低,也需要一支工种齐全且有经验、有战斗力的团队。
那么中小企业能够从本书中获得有实际意义的启示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