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妈说
乐乐妈写的《婆婆带娃,有爱也要有道》一文给很多职场妈妈带去了福音(关键词:婆婆带娃),后来她又在读书会上分享平时如何带动爸爸奶奶外婆一起育儿,被大家笑称为家庭CEO,于是有了这篇更全面的系统育儿续集。
文章有点长,但值得读完。
每周六,【百家育儿】让我们育儿路上不孤单!
看了CQQ的《职场妈妈现身说法:我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系统》,大赞!(云妈注:这篇文章关键词为职场妈妈)培养目标&育儿理念,两大支柱,很难统一。“我们培养孩子的目标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独立的人,一步步扶持他走上成为他自己的道路。老一辈人则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孝顺的孩子,一个听话的懂事的礼貌的孩子。我们的育儿理念是以爱与自由为基础,对亲子关系的理解是平等的。而老一辈则是以孝道为基础,亲子关系当然是不平等的。”面对这些不同,CQQ给了“不改造”老人的育儿方法,我想说说我的“家庭变革”经历,希望给大家一些思路。
人物出场
先介绍下家庭的关键成员,便于认清自己,了解家人,知道我们的问题在哪里,再想我们怎么办。我们是标准的4/2/1家庭。爷爷在老家上班,奶奶在上海带娃,外婆&外公偶尔替班,其中有半年是奶奶和外婆一起带娃。
爸爸:
责任心超强,谨慎,悲观
勤劳、能帮忙分担家务。超级孝顺,说奶奶一点儿不好都会不高兴。
愿意陪伴孩子,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很难改变自己。有点过度保护,防止发生危险。娃吃不好的时候非常紧张。
易改变排名:4(最难改变,但起点比较高,需要改变的不多)
外婆:
乐观开朗,固执,急躁
大大咧咧,愿意接触新事物,一会儿认同,一会儿批判;脾气倔强,有点固执。
大度,心态好,善良、热心。能给孩子阳光、乐观的状态。话多爱唠叨,心直口快,易伤人。传统观念偏重,从孩子角度想问题比较少,想让孩子按她的思路做。容易急躁,打断孩子对专注力有影响。
家庭容易改变排名:3(脾气倔强,较难从心底改变)
奶奶:
平和,实干,中庸保守,偏内向
细致,踏实肯干。愿意接触新事物,心态偏年轻,面对变化时会思考再接受。最爱看电视。
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话比较少,有点敏感,听到不喜欢的话会不舒服、郁闷,不爱理睬人。传统观念,主张按父母的思想带娃。孩子只要吃的好就开心,吃不好就会郁闷。
家庭容易改变排名:2(只要认同的观念,愿意尝试)
妈妈:
乐观开朗,勇于直面问题
积极思考学习如何当父母,心态好,包容、不挑剔。有时会心急、暴躁。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家庭问题,主张平等的家庭观念。说话方式有时欠妥,容易说话伤人。对孩子心态平和,主张打有准备的仗,学好育儿知识,育儿先育己!
家庭容易改变排名:1(自己不断的反思,改进,虽然起点底,还是积极要求进步滴)
镜头回放
奶奶追喂>>>>>>
“少吃一点有啥啊?(抱怨奶奶追着喂饭)”,
“孩子胃本来就小,不喂就不吃,越不吃胃越小。(郁闷情绪&遭受埋怨,有点生气)”,
“那也不能追着喂啊!!。。。(音量变大,语气生硬)”
“两个月一斤没长,我带不了了,让你妈来带吧!”(奶奶非常生气,怎么用这种态度和我说话?我是你的长辈,一点也不尊重我。)
爸爸眼看形势恶化,马上哄奶奶,捶背按摩、陪聊陪溜,想尽一切办法仍然无济于事。再找娃妈:“要不让你妈来吧。。。”(爸爸很悲观)家庭陷于战备状态。
事后分析:
妈妈罪状:埋怨长辈,语气伤人。
奶奶痛点:面对孙子不吃饭,心力交瘁。再加上儿媳恶语,雪上加霜。
爸爸圆场:表现很好,但因悲观主义严重,太伤害自己。
外婆陪玩>>>>>>
娃正在专心的玩积木。
“乐乐,你干什么呢?”(外婆满怀爱意的叫孙子),娃没有反应,
“乐乐,你看这个是什么?”,
“我们换一个车吧!”。。。
"妈,你别老是打断他!(带着抱怨的口气)”,
“我没有啊”(外婆没有意识正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
“你叫他干什么啊?总是打断他。。。”
“我不陪他玩了!”(外婆生气收场)
事后分析:
妈妈罪状:埋怨长辈、恶语伤人。
外婆弱点:自己本身专注力差,总想让孩子随她的想法玩。
反思:
妈妈:想当然的以为家人想法是一致的,不能耐心对待传统观念的老人,看到问题没有想到帮助,不仅抱怨,而且发脾气。
奶奶:原本平静的生活被两个人(儿媳妇&孙子)改变,没有进入新家庭的状态。传统的育儿观念左右着带养方式。需要尊重和指导。
外婆:个人的思想、能力和头脑决定着带娃的方式。既需要洗脑,又需要指导。
爸爸:很给力的爸爸,只是希望乐观一点,让自己多些希望,多些快乐。
系统改革
基于这些现状,我希望能实现一个自运转的统一思想的和谐家庭系统。
我不想事无巨细,也不想整齐划一,我想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做自己擅长的喜欢的事!提升自己的短板。例如:外婆是一个外向的人,奶奶是一个偏内向的人,我的目标不是让两个人一样对孩子,我是想外婆继续大条粗放,奶奶继续细致温柔。我希望在没有我和爸爸的嘱咐指导下,我们一家的养育方向是一致的:让他快乐,让他独立,让他走自己的路!
一个系统转变怎么能把它串起来呢?一次听同事借用孙子兵法五要素阐述管理转型,给我很大的启发,回想我在家做的一些事情就是这五个方面,有机结合的:“道、天、地、将、法”。
道——出师有名,一家人,一切为了孩子
我问奶奶:“我有什么优点”,奶奶说:“正直,不耍小心眼。”一家人耍什么心眼呢?后来我想想,其实这就是:我们为了什么?为了自己的利益?还是为了孩子?也许我们是4/2/1家庭,没有其它利益关系。今年年初是外公外婆带娃,外公突然生病住院,只好紧急让奶奶来接应。我对奶奶说:“妈,这段时间住客厅委屈你了,对付几天了,我爸我妈回老家就好了(奶奶睡眠不好)。”奶奶说:“没事的,我们是一家人,住多久都行”。。。真心感谢奶奶的一家人!
娃太老实了,见人就低头,不爱说话,怎么破?奶奶不爱说话,不爱社交,娃当然一样。让外婆破吧!外婆愿意与人聊天,结交小区好几个奶奶,孩子也发生了变化,愿意叫人,开朗多了。营造出周围的环境,奶奶自然的融入了小区的娃娃圈,这时爸爸出马,奶奶很快就意识到:“我得多和他们来往,让乐开朗一点。。。“
天——回首40年,社会大变样
通过启发式提问对比三代人的童年,让家人不断感知社会和家庭的变化,通过科技冲击他们的眼球,帮助他们物质和精神都跟上社会的发展。一次溜达时,奶奶想喝水可是没带钱。“算了!”,“走吧,我有办法”,刷手机买水!惊呆了有没有:)“妈,我也帮你弄一个”。。。首先换智能机,其实耐心的教他们,最后奶奶说:“在我朋友中,我是最先进的!用QQ,有微信:)”自豪啊。。。
地——接地气,易操作,一点一滴在改变
道理易懂,操作难行。遇到问题,不要责怪,不要抱怨,要想怎么帮助,指导和引导相结合,改变慢慢会发生。奶奶说:“大米不能玩。”我们应该理解从挨饿年代走过来的50后。“妈,大米是为我们服务的,吃——有助于健康;玩——有助于健脑。”“玩的地上到处都是。”(潜台词:收拾起来太麻烦)“我们给乐限定一个范围,试试看怎么样?”n天过去了。“妈,乐乐最近玩米了吗?”“昨天我和他包饺子,他要玩面,我和他说:玩面可以,只能在桌子上玩,不能弄的地上到处都是。”触类旁通,必须赞:)
将——以人为本,关键中的重要,重要中的核心
我对孩子有千般耐心,可是对我妈就360度大变样。为什么呢?我默认我的想法长辈是明白的,想当然他们什么都行,甚至天真的以为家人都应该是有默契的。其实不然。。。他们确实需要很多解释和帮助。我家的将,就是爸爸、奶奶和外婆!不仅关注他们育儿方面,还要关注他们自己。
抓住最关键的人——爸爸。无论何时何事,首先与娃爸建立同盟,再去说服父母。奶奶对吃饭无感,且吃的少,怎么能带出吃饭香、看饭亲的娃呢?所以培养爸爸的第一能力就是当说客:)
建立家庭群,不断推送育儿文章,看或不看,文章就在那里。共同语言有了,聊吧,“乐乐最近憋小便,裤子经常湿是怎么回事知道了吧”。。。爸爸助力,“妈,最近新发的***你看了么?”,慢慢的养成看微信的习惯:),现在外婆时不时往群里发一些文章,有用没有,关注育儿就好。
带奶奶听育儿讲座,感受新的育儿理念。奶奶:“听讲座的都是年轻人,就我一个老人。”,“从联合国的年龄划分看,你是中年人;从外貌看,你也就40左右吧;从心理年龄看,那就更年轻了:)”,“坐在那有点不好意思。”,“大家都是妈妈,只是孩子的年龄不同而已。能坐在这听讲座,这是一种勇气啊,应该自豪啊,对不对?”,”我们希望孩子是成长型思维,可我们自己呢?“。。。
奶奶通过爷爷助力。在奶奶来上海之前,我给爷爷打电话。“爸,过段时间又得让我妈过来,你自己在家多注意身体”。。。“有点事想麻烦你,我妈经常心情不好,你多安慰安慰她。另外,我爸在这住院,你也和我妈说说,让她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你放心吧,让你爸安心养病吧!”。。。
老人也需要心灵的滋养。无意中知道奶奶年轻时的梦想:拥有一个小提琴”。OK,用10%的机会,实现一位长辈年轻的梦想。也许90%的机会小提琴会变成画。那也是一副带着梦想的画。”小提琴买回来了,奶奶没有欣喜,没有看,只差没说:买这东西干什么?浪费钱。我心里虽然不舒服,不过也是在成长。阿Q一下,也许她心里是喜欢的,只不过中国传统就是要这样:)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尽量去包容家人的一切,我是在成长。。。
法——“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要信任,不要埋怨。“妈,别总追着孩子喂饭!”很简单的一句话,背后隐藏着埋怨。埋怨多了就失去了信任。后来我只说:“妈,乐不想吃就先不吃了!”
要倾听,不要辩解。有一个词很好:老小孩。真心赞爸爸一下!经常耐心的听奶奶吐苦水。曾经的我是这样的。。。奶奶说:“在上海一坐车就是几个小时,不愿意坐车。。。”我说:“我感觉挺方便的啊,在公交车上可以到处看看!我挺喜欢坐车的!”现在的我正在努力:)奶奶说:“黄瓜太贵4块一斤,家里就几毛钱,二舅自己种还纯天然的。”我有时会说:“菜确实贵,地贵啊,再说平均工资也高一些!”有时只是听着。。。
要表扬,不要无感。娃和小朋友抢东西,奶奶说:“开始我不管他,让他们抢。”“妈,你这样做挺好!”外婆看着乐玩玩具,没有打扰。“妈,这次很好,你没打扰他,先看他玩,需要帮助时我们再过去”。。。
我们的改变
爸爸:天生丽质,其实变化真心不大:)
外婆:“不相信新时代的育儿—>主动看微信育儿贴,并宣传”,“因为爱经常打扰娃—>适当控制,减少打断次数”
奶奶:我问娃爸:“你妈有变化?”娃爸说:“心变了!”“整天开着电视、看电视—>不开电视,偶尔用手机看”,“敏感—>想开了”
妈妈:“较真—>温和”,“发脾气—>尽量冷静,缓和”,"抱怨—>宽容,平淡"
感谢能看到这里的读者!总结一下:
不逃避问题,正面思考如何解决,即使不能变好,也不能变得更差,如果更差,那就立马暂停!
解决问题重要,前面的分析更重要,对照自己想一想,不要急着去解决问题,要先为解决问题做准备!
用心沟通,把握沟通的时机,舒缓父母的情绪,发掘她们需要的帮助!
当每天从公司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时,看到家人都很好,自运转的小系统很棒,自己也就释然了!
延伸阅读:
婆婆带娃:《婆婆带娃,有爱也要有道》
职场妈妈:《职场妈妈现身说法:我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系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