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来聊一聊这看似不起眼,却在厨房中无处不在的葱姜蒜。葱姜蒜大概真的是配料世界里的常客。很多厉害的做饭师傅,没了葱姜蒜,都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做饭了,这么举足轻重的食材,确实在吃的世界中必不可少,没他们有些时候,还真是少了一些滋味在里面。
就拿寻常人家最爱的小葱拌豆腐来说,没有这小葱的点缀,这豆腐的滋味也就甚是寡淡了,小葱水嫩,杆儿白叶儿绿,那种绿是发自内心的翠绿,切成葱花配以本来滋味少有的雪白豆腐小块,淋上香油,这滋味,轻微有些辛辣,碧绿伴着雪白,既好看,又寻常的美味。这葱算是立了头功了。
这葱本身起源于寒带,喜冷凉,不耐热,原产中国大地,按葱白分,就有长葱白和短葱白,长葱白辣味浓厚,东北盖平的大葱,有着东北人的豪气在里面,短葱白,葱白短粗肥厚,山东的鸡腿葱最为著名。
这葱看来真是不简单啊。
我们再来说说姜。
前些年,这生姜的价格,那是过山车般的涨涨停停,这“姜你军”对大伙的生活也是有些影响的。
这,姜去腥驱寒,可是一把好手。就拿大螃蟹,最认这姜片,与姜片同蒸煮,驱寒怯湿,螃蟹典型的寒性食物,多吃易生寒气,身体不好的人少食,一般情况,放几片姜,就好多了,不耽误吃着膏肥体壮的大螃蟹了。最后来碗姜汤,胃里总是暖暖的。
这姜,喜温,湿润的气候,山东确实是我们国家产姜大省,莱芜的姜,很是有名气的。去腥,去膻味儿,在炖肉、炒菜、海鲜都离不开姜的调和,有姜在,美味也就不存在遗憾。
最后出场的便是“蒜你狠”。大蒜。
大蒜,喜湿怕旱,习冷凉的植物蔬菜。大蒜有红皮、紫皮、白皮之分。每年腊月初八,北方人家家都会腌制腊八蒜。浓浓的陈醋的酸爽,大蒜刺鼻的腥辣,就在这一天被封藏起来了,待到大年三十钟声敲响,热腾腾的元宝饺子上桌,腊八蒜,碧绿,蒜的辛辣已经随着时间,不再弥漫,吃起来还有些微甜。这饺子配腊八蒜可真是绝了。
很多的时候,这葱姜蒜像兄弟一般,一起出动,不再单独行动。最为有特点的便是这火锅和涮羊肉。
这老北京的铜锅涮,这芝麻酱就认这葱花、蒜末,配上腐乳、韭花酱这份蘸料诚意足足,锅里丢下几片生姜片,羊肉不再膻。蘸着这厚重的芝麻酱,冬天就不在寒冷了。
这火锅,吱吱的红油、麻辣鲜香。我们劳动人民最为伟大,我们吃火锅,就不在用这芝麻酱底料了,我们改用油碟,蒜泥油碟,止辣解腻,满嘴的蒜香口,哈哈,多美的串串和鸭肠从口齿之间游走。
我们包头有道吃食——焖面。就离不开这大蒜的助威加油。这焖面既可以是排骨。也可以是精瘦肉,它倒是百搭不挑,辅以圆菜、豆角等蔬菜,焖这么一锅,很少有人不爱吃这一口的。一说焖面大家都会有默契的多吃一些。吃焖面的诀窍,就在于搭配上一瓣儿生蒜,一边是焖面,一边嚼食着生蒜,这味道就好比喜欢吃榴莲,和贪恋臭豆腐的美味一般。就是喜欢这味道的综合体,吃生蒜和焖面搭配,真是特别的棒,有空您也试试?别怕,咱不是还有口香糖嘛。
说起这加油助威军团,葱姜蒜当然是不能少了,对于群体,当然逃不过这北京人儿。老北京炸酱面,吃的就是个接地气,哪里像现在这般文文明明,各种切丝,装碟。这接地气的吃法就是一碗白花花的面条子,上大海碗,上面淋着厚实的肉酱末,手里提溜着黄瓜,要不大葱一节,要不三五瓣儿大蒜,点缀些豆嘴儿,就这么一边啃着黄瓜、大蒜、大葱,一边在阴凉地吸溜着这炸酱面,单听这声音,街坊邻里早就饿了。这就是寻常百姓对待吃食的态度,这滋味,多么接地气。
大概有的人迷恋食物本身的味道,有的人喜欢无辣不欢的厚重,有的人偏偏是剑走偏锋,喜欢着边边角角的滋味。吃的世界,吃货们总是义无反顾的向着自己喜欢吃的,勇于探索吃的中前进!前进!
葱姜蒜,作为寻常蔬菜,也或许是普通佐料,老话讲冬吃萝卜,夏吃姜,大葱蘸酱,越吃越壮,这葱姜蒜保佑着每一个寻常百姓家日常饮食平平安安的走过一年四季。是该给他们做个专场了。
您晚上吃些什么呢?
我是写饿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