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除了收集,更应该编辑

作者: Huiweikei | 来源:发表于2015-01-19 11:27 被阅读305次

    作为两个专题的编辑者,经常有种“我要告诉你为什么要收集这篇文章”的想法,却苦于找不到地方对作者和订阅用户说。

    既然专题后加了一个“编”字,就不仅仅是收集文章这么简单。每个专题必然隐含着编者的思想,如同微信公众号、微博般,若是连转发的理由都没有,读者又如何得知收集和阅读的目的何在?作者又如何得知下次应往哪里投稿比较合适?

    专题既由读者、编者和作者三者组成,必然体现这三者的联系。然而现在的专题,仅仅强调了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读者和编者、编者和作者的联系。读者订阅专题,除了对话题感兴趣,还是对编者的信任。优秀的编者可以不必是一个优秀的作者,他/她承担的是桥梁的作用,连接起读者和作者。然而,在简书上,编者可发挥的空间实在太少。除了收集文章之外,显然没有其他功用,这座桥梁显得可有可无。

    举个栗子:这篇文章题目很棒,但内容基本都是文字,且需要仔细分辨挑出管理工具组合中的各项,削弱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如果可以编辑,我会在开头点明每个工具,甚至可以给文章加小标题和图片,吸引读者往下读。

    而且目前,文章仅凭读者对题目的喜爱便获得阅读率,显然是一种肤浅的阅读习惯。有时候一些文章题目起得并不“标题党”,内容很实在,却鲜少人阅读,反而浪费了作者本身的用意和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同时也削弱了作者继续写作的动力。因此,编者此时的作用至关重要。一个专题的编者,除了审查投稿,还要阅读大量的文章,筛选出最适合自己专题的内容。可如果好文章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得不到应有的关注时,在目前简书的功能中,编者是无能为力的,因为他/她没有途径重新编辑文章或加上自己对内容精华的提炼,从而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举个栗子:这篇文章题目一般,内容却很详细地解析了两款APP的界面功用,除了是产品观察之外,还顺带测评了两款软件的可用性,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阅读量。

    如今的解决方案是,编者特地跑到投稿者的文章下评论拒绝的原因,至于为什么接受投稿或收集,却没怎么看到编者去评论。当然评论区的功用不在编辑,所以收效甚微。

    所以,希望专题的功能可以真正意义上对得住“编”这个字,在文章内容简介上加上“编者的话”或“小编手记”之类的模块,使内容得到最大程度的延伸。

    栗子1:分享一个我的超高效率人脉管理工具组合

    栗子2:两款记事app交互对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专题除了收集,更应该编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qh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