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笑薇书评营哲思
《哈利波特》比《资本论》还难读

《哈利波特》比《资本论》还难读

作者: 青烟书苑 | 来源:发表于2021-01-13 23:55 被阅读0次

    小昕这学期跟妈妈有了一个约定,期末考试进入班级前十名,妈妈就要给她买《哈利波特》全集。

    为了这本书,小昕这学期的学习非常自觉,一点没用妈妈操心,期末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套《哈利波特》。

    为什么原本写作业需要妈妈一催再催的小昕为了得到《哈利波特》变得这么主动了呢?

    毫无疑问是因为读小说对小昕来说是一种愉悦的活动,这种愉悦的诱惑力缓解了读课本带来的压力,转化成为小昕学习的动力。

    美国出版界传奇人物艾德勒和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类似的这种现象做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认为:

    阅读存在一个矛盾:读想象文学比读论说性作品更为困难,一般人却似乎觉得自己阅读小说更容易。

    01

    小昕要妈妈买的《哈利波特》就属于想象文学作品。

    想象文学作品用白话说就是作者凭借想象力写出来的作品,比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电影等。

    对这类作品的阅读是一种被动的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按摩,能带给读者一种精神上的愉悦享受。可以让人们在书中暂时摆脱现实中的压力、困惑和问题。让读者发现在现实世界中未曾接触的部分自我。

    《哈利波特》小说中魔法师无所不能的魔法棒和咒语,魔法学校的不可思议,翻倒巷不可言说的秘密还有国王十字车站的神奇,让看过哈利波特电影的小昕,潜意识中觉得哈利波特就是自己在现实世界中未曾接触过的自我。

    藉由哈利波特,小昕能够获得在想象世界中拥有的超能力。因而,为了得到这本书,她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取得了好成绩。

    课本当然就属于论说性作品了。哲学、科学、数学,这些学科塑造出我们活着的真实世界。它们要传达的是知识。

    阅读者应该像个捕食的小鸟,经常保持警觉,随时准备伸出利爪,抓住猎物。

    论说性书又分为实用性和理论性两种作品。

    前者是说明规则的,解决的是有关行动的问题,比如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比如《浓缩睡眠法》。实用性书很好区别,阐述规则通常用的是命令句。

    理论性作品只和传递的知识有关。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比如马克思的《资本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之类的政治经济巨著。其主旨是在说明某件事的状态,而论述就是在强调真的如此。

    02

    为什么说读想象文学比读论说性作品更为困难?

    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的目标不同,这两种作品的写法必然不同。

    想象文学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好让这些字特有的多元性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阅读者往往都是从自身的理解角度出发来判断想象文学的目的。

    举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

    我国清朝内阁学士胡中藻因与鄂尔泰结党被乾隆帝所忌,乾隆帝说:“朕初见其进呈诗文,语多险僻,知其心术叵测。

    硬是从他的诗集《坚磨生诗钞》中找出许多罪证。

    比如“一把心肠论浊清”;

    “天匪开清泰”;

    “斯文欲被蛮满洲”;

    “与一世争在丑夷”;

    “南斗送我南,北斗送我北。南北斗中间,不能一黍阔”;

    大约就是“清”、“北”、“夷”、“蛮”等是影射满洲。而“明”、“南”则象征明朝。对于一些意义不明、难于索解的诗句,乾隆帝心里特别不舒服。

    乾隆帝

    这个案例中,乾隆帝就是完全根据自己主观意识对作品进行曲解,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需要阅读者具备一定的心智。

    而论说性作品的逻辑目标则完全清晰,毫无言外之意的解说,字里行间不会有其他的含义,文字意义指向明确。阅读者不会因文字而产生歧义。

    想象文学却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多种含义的隐晦在字里行间所传达的讯息,有时比文字本身还要丰富。

    《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认为“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那是逻辑的,不是诗的,二者完全不同”。

    实际上,你根本就无法在一首抒情诗的任何文句中找到作者想要说明的东西,然而整首诗来看,所有字里行间的关联与彼此的互动,却又陈述了某种完全超越主旨的东西。

    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

    你无法找到那一句是她想要说明的东西,但是字里行间却都透露着作者的哀婉凄苦的心情,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想象文学中学习,但是与从哲学或科学的书中学习方法不同。

    论说性作品不会提供我们脑洞大开的经验,他们所指导的经验是我们已经有的或已经获得的,这也是为什么说论说性作品教导我们基本的原理,想象文学则藉由创造我们可以从中学习的经验,教导我们衍生的意义。

    总而言之,想象文学能愉悦身心,读起来舒服,是被动的阅读,所以一般人如果不深究目的和含义的话,阅读起来没有障碍,自然觉得阅读轻松愉悦,觉得自己拥有这种阅读能力。

    因为作者的企图不同,论说性作品和想象文学对阅读者的心智便有不同的诉求。

    03

    掌握阅读规则,运用阅读技巧,帮助阅读者提高心智和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阅读者要掌握三个阅读规则

    第一个规则。架构性——拟大纲的规则

    想象文学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存在着写作上的差异。因此阅读者要具备分辨的能力,比如要一眼看出你读的是诗歌还是小说。

    阅读者不仅要能将整本书简化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小说中,这些部分就是发展情节的不同阶段,就是角色和事件的细节,它们是不能独立解读的。

    比如你要了解一个故事的架构,你一定要知道故事是从哪里开始的,中间经过些什么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你要知道带来高潮的各种不同的关键是什么,高潮是在哪里、又如何发生的,高潮过后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而论说性作品一个逻辑上的总结,就代表了对书中的论述做个总结。各个部分都可以独立解读。它的部分架构都与整体架构有关,部分问题的解决对整体问题的解决是有帮助的。

    第二个规则。诠释性——能用简短的语言诠释整篇作品

    小说的要素是插曲、事件、角色与他们的思想、言行,是作者创造出来的世界中的要素,作者操纵着这些要素的变化来说故事。

    这些要素在论说性作品中就是一种共识。小说的阅读者要熟知这些要素,要对角色、场景感同身受,与作者一同进入到这个想象中的世界。这些场景,社会组合,是小说中各个要素之间静态的联系(如同论说性作品中的主旨一样),而情节的披露(如同论说作品的论述或推论),是一种动态的联系。

    比如对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诠释:

    吴承恩撰写的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后,与唐僧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明代社会现实。

    论说性作品就要定义与诠释书中的共识主旨与论述。如果说论说性作品中有任何活动,那就是论述的发展,由证据与理由到结构的一个逻辑性的演变。

    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作为一部论说性作品,是一本工具书,是阅读指南,它指导人们如何阅读,书中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

    第三个规则。评论性——对作品的意见

    对于一本小说,阅读者首先要接纳作者的主题,想法和前提,才能真正地去欣赏小说。我们所能批评的只是作者所创造出来的结果,我们不该反对或赞成作者的角色设定,人物关系,情节走向,对作品的评论应该从喜欢或不喜欢出发。

    比如对于小说《哈利波特》,你不能质疑作者创造的魔法世界是否存在,也不能质疑伏地魔的邪恶本性,你只要知道自己对哈利波特或者邓布利多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就够了。

    在批评唯美文学时,我们主要关心的是它的美丽。

    论说性作品就可以对作者的学说,观点,论据进行质疑或者评论,以赞同或反对的意见完成我们对他作品的理解。同样,也需要阅读者完全了解这本书,再进行评论(同意或反对)。

    批评论述性作品时,要关心的是他们所陈述的事实。

    论说性作品的评论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根据一般原理所做的批评。

    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有关阅读笔记的章节,因成书年代太久远了,与当今时代有一些脱节。这就是对文章的论据做出的评论。

    另一种是根据个人特殊观点所做的批评,比如郭松民紧盯胡锡进,就是为了反对而进行的反对,是大数据时代的一种常见现象。

    了解并能在阅读时使用以上三种规则。无论你读的是论说性作品还是想象文学类作品,就不会再有阅读障碍,书中的主旨精要就都会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的阅读能力也就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这是有关《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第三篇读书笔记。

    您的评论是我前行的路牌,您的点赞是我前行路上最美的景色。

    我是@爱读书的罗青烟,南方女子骨骼,北方女子性格。我愿意和你一起读书中闲话,聊心中情感,品人生百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哈利波特》比《资本论》还难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rm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