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试想当代人碰到“帝王心术"

试想当代人碰到“帝王心术"

作者: 青石街道向晚_22d6 | 来源:发表于2020-03-10 20:04 被阅读0次

        培根有言“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从无数前车之鉴中悟出启迪自己的智慧。

        然,沧海桑田,人事变迁。楚汉争霸的硝烟曾经弥漫整个华夏大地,时至今日,虽半丝半缕莫取,而今朝,早已没有了马革裹尸和烽火狼烟起的战场。再谈帝王心术封建专制岂非更是遥远的不可触及?

        哲人说世上从未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理又怎么会有完全相同的历史呢。命运只可相似,不可雷同。在此前提,我们试想当代人碰到“帝王心术"。

        范蠡言文钟"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萧何,张良似乎早已深谙此理。

        鲍生谓萧何日“莫若遣君子孙异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萧何只叹了一口气,缓缓吐出,刘邦何许人也,是为了逃命,舍弃自己孩子的父亲,是一介地痞无赖,何默默点头,照办了。等到刘邦派卫队来保护他,在别人艳羡的目光里,不觉飘飘然矣。却又有人来了,劝他将家产赀财全都捐助军队。萧何有点懵,这是何必呢,在想来何谓"舍得",有舍才有得,如今自己算是无可封赏了,无可得了。那么下一步必将是...萧何吓得不敢想,只叹“伴君如伴虎”,照办了。 接下来他为民请命获牢狱之灾。刘邦在其位原因紧张的身体前倾,显得格外滑稽。这一下仿佛软软的陷在了皇位里。且罢,过个十天半个月,想起这个"素恭谨"的萧和就赦免罢。

        萧何与刘邦之间微妙的君臣关系,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刘邦也累了,他为巩固封建统治不择手段,还要时刻提防。萧何早在进咸阳时就显出非凡的智慧,在别人都忙着收秦王金帛财务,他却忙着整理文献档案,这为刘邦掌握全国地理,户籍有巨大贡献。他作为一把"良弓"一只"猎狗"一名谋臣,他干好了自己本分的事,这不足为奇,相较韩信的只会打仗,萧何却让自己永远有用。"给馈饷,抚百姓,不绝粮道"盛赞之余再想想这些用处,都是些贴心之举,没有韩信在某一时刻几乎能抉择刘项之存亡哪般巨大,他从不锋芒毕露,深谙韬光养晦之道,面对帝王心术,他审时度势,游刃有鱼。刘邦也佩服了。

        明白如张良,也许是看透了,"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自有一番聪慧,较何更有一番急流勇退的潇洒。他凭一本《大公兵法》决胜于千里之外,帮助刘邦一统天下。张良算是对刘邦知根知底,深知只可与其共患难,不可与其同享乐。好在研究辟谷之术,行道引轻身之道。拥有对世俗功名的一份超脱。早在当初,刘邦封他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时,张良只愿封留县,不敢受三万户,后来立储之争中吕泽竭力要挟,张良只向他荐四人自己却不干涉。归隐天地后,无论朝廷之内多么纷扰。帝王之术多么残酷,张良都能在清净幽兰之地"独善其身"。

        奈何韩信既无萧何的深沉老练,也无张良的出世洒然,他苦苦挣扎仍终落的个夷灭宗族的惨淡收场。

        尽管刘邦从一介草莽逆袭成一代帝王但是从他内心深处他仍是自卑的,他自己也明白,他的成功靠的是底下这群有勇有谋的大臣,其中更有不乏功高盖主的,尤是韩信。在谈气量与气度,刘邦杀英布,彭越,眼里不容沙子。韩信之死,除自身原因外,也有帝王的猜忌。

        在武涉和蒯通劝反时,我们看到了韩信的妇人之仁。韩信念刘邦"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从"正如蒯通之言,甘愿做劈柴喂马差事的人,就会失去争取万乘之国权柄的机会,安心微薄俸禄的人,就得不到公卿宰相的高位。韩信曾有多次机会翻云覆雨,翻腾历史,他却仍念旧情,野心不够,他对刘邦的不切实际幻想,奈何被一贬再贬。而刘邦呢,听闻韩信的死后,却是"先喜后悲"。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相较他这个知己,韩信几乎没有政治头脑。月下追韩信成一代贤相的美名,与吕后密谋,在长乐宫斩杀韩信,得君王信任保住自己性命。

        且看今朝,帝王专制只在历史里显余威,千年前故事只化为今朝的一叹,千年一叹。而"帝王心术″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己化为虚指。

        时代变了。当我们碰到现代版"帝王心术",猜忌,嫌疑,阴谋,利用。我们又该如何做?

        依我来看,生命轻盈,学萧何也太累了吧。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也学不成张良找块清净之地了。

        还是学韩信吧,光芒万丈,永存善良。虽然,有那么多虽然,但是,有一个但是就行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试想当代人碰到“帝王心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dwg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