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君臣之于孟子

君臣之于孟子

作者: qzuser_727e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09:08 被阅读0次

在孟子的理论中,君王当以仁政治理天下,如此,则百姓推崇爱戴君王,反之,百姓就会不信任君王。而君臣之间应该统一战线,如果君王昏庸无能,这时候权臣推翻王朝并以仁政治理天下,那么就不能称之为弑君;但如果君王要杀死一位良臣,孟子就会认为那是君王大逆不道的行为。

历史上权臣不在少数,而在其中,曹操可谓是最为出名了,那么如果让孟子来评价曹操,他会是怎么样一个人?孟子会认为他是一个使天下得以安定的能臣。在礼节上,臣子按理来说应该以君王为中心,而且不能弑君,但在孟子的理论中,如果君王是昏庸无能的,是暴虐的,那么臣子做出的弑君行为就不再是弑君了,而只是杀了一个残贼。就像孟子评价汤流放桀武王伐纣一样,他也会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正义的,曹操挟的天子是刘献帝,他只有名义没有实权,之前也是由董卓抚养,已经没有实权了,曹操救了他只不过是换了人,他已经是一个窝囊皇帝了。实权由董卓掌控。同时,孟子还讲天命,他认为皇帝是由天决定的,而不是现任的皇帝,天如果选中了一个人,那那个人就会在方方面面都会得到暗示,天不说,就会用事情行为去暗示。不仅是天,民众也会去天选中的人那里,去朝拜,去那个人面前去诉讼,打官司,会为那个人去唱歌。曹操既然成功了,就可以证明他的天命就是这样,他是被天选中的人,诸侯也确实给他朝拜,他手下也确实有很多的民众,将领,人才。所以曹操有这样的天命,被天选中,孟子会评价他应该称帝,这是他的天命。所以孟一定会认为曹操是一个是天下得以安定的能臣,而不是一个篡夺王室的乱臣贼子。

但这只是从夺位的角度来说,从别的角度来说,孟子还会有不同的见解。曹操还干过一些事:①杀死了荀彧②杀了平民百姓(借住时怀疑那一家平民)③杀死华佗。这些都是比较出名的实例,先说第一件事,就仅仅是这一件事,孟子就能给他下“死罪”。孟子认为君臣应统一战线,君王不可以大逆不道的杀死臣子,这在孟子看来是荒唐的,更何况你杀死的还是一个贤臣,这在孟子看来更不应该。而加上后两件事,孟子就能冒着生命危险觐见,孟子的理论体系中关于君臣关系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说法,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曹操竟然干出杀害人民的事情,这在孟子看来实在是不应该,实在是大逆不道。这些事情都说明了曹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凭借着一点,孟子不会认为他是一个好的君王。

综上所述,如果真的让孟子来评价曹操,那么他会给出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一个好,一个坏。同时这也说明了曹操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

相关文章

  • 君臣之于孟子

    在孟子的理论中,君王当以仁政治理天下,如此,则百姓推崇爱戴君王,反之,百姓就会不信任君王。而君臣之间应该统一战线,...

  • 《孟子·尽心下》24:性、命最难保全

    《孟子·尽心下》24:性、命最难保全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

  • 不听谋士之言的后果有多惨?手握晋国执政大权的他丢了城池和性命

    翻开历史的画卷,有哪些君臣是相互成就的典范?正如姜子牙之于周文王、周武王;管仲之于齐桓公;张良之于刘邦;诸葛亮之于...

  • 孟子之于武则天

    文/观复知常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

  • 《孟子》里的小可爱——万章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特别欣赏的学生,如孔子之于颜回,孟子之于万章。万章在史书中的记载不多,我们只知道孟子晚年退而修书是...

  • 《孟子·尽心下》31:人生的基点与方向

    《孟子·尽心下》31:人生的基点与方向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

  • 性与命,安命与立命

    孟子说:“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

  • 论天与天命

    孟子日:“ロ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

  • 论性与命

    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

  • 2/100每天学习一点点

    君臣有义。《孟子.滕文公章句上》 译文:做君主的与做臣子的该各自明白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延伸:君臣有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君臣之于孟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gk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