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了不同种类的人格缺陷,本文来聊聊人格障碍。一种心理问题到了障碍的程度是一件挺糟糕的事情。
因为心理障碍是一种疾病,它就像风湿病,关节炎,胃溃疡一样,是不可逆的,是一旦得了,就不太容易治愈。它会和人一生相伴。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d6bde3a579733f66.jpg)
其次,障碍是心理咨询很难疗愈,但又是解决的唯一路径。因为吃药只能缓解症状,不能改变认知,真正的疗愈还是需要心理咨询。
但这种咨询是那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常年累月的,没有办法在短期内治好。其中需要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成本是非常高的。
分裂型人格障碍
个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都在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有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比如梵高,顾城。
我觉得这种类型的人,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比如小说、影视里有很多经典的形象塑造,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最典型的代表是一部电影叫《搏击俱乐部》,感觉是一群压力特别大的人,他们通过拳击,通过打人和被打来释放心理的那些痛苦。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7e28d0e42bc75ced.jpg)
主角是一个人,分裂成了两种状态,一种是胆小怯懦,对别人顺从,有一种世俗的成功;另一种是野性本能的,但很有魅力,很有生命力,很有攻击性的状态。
优秀的文艺作品是人性的洞察者。在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一些特别独到的观点。只要人存在,电影作品诞生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这些情绪,这些感受,依然会触动那个时代的人。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缺乏道德观念与罪恶感,以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差,耐挫力不足,易被激惹,做事不计后果,情感、意志和行为严重偏离常规。比如暴君尼禄。
这种类型的人有一个核心的逻辑是:我没有错,都是别人的错。因为缺乏道德感和罪恶感,做事不计后果,所以很容易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我听武志红讲他的亲身经历,有一次他去监狱给罪犯们上课。他在课上讲到了一些悲惨的案例,下面竟然有人发出笑声,这些发笑的大概率就是反社会型障碍。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dfa31f374095d937.jpg)
还有一个经典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就是《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小丑。那部影片中他是纯粹的恶,没有一点人性的闪光点。
我还听过一个细节是明成祖朱棣,在晚年时,有个爱好,特别喜欢去折磨宫女,然后听对方的惨叫声。在对方的惨叫中获得快乐。
写到这里,衷心的感觉,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人与人之间,有时候是隔着一层纸,有时候是隔着一座山,有时候是隔着一整个天地。
表演型人格障碍
以人格不成熟,过度情绪化,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征的人格障碍。比如关羽。
没想到在岳老师眼里,关羽是表演性人格障碍的代表人物。我对这种类型,接触的比较少,不是特别了解。
但我可以尝试把它拆解,首先过度情绪化,情绪波动很大,上一秒哭,下一秒就笑了,和他一个人相处,感觉跟五六个人相处一样,会有不同的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8300115/c01e1ada2814f3b8.jpg)
其次是吸引他人注意。特别在意别人的注意,能从别人的注意中获得需要的满足,并且持续不断的被满足。
理论上讲,人格障碍只有心理咨询能治。一些固定的疗法,但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又没有办法接这种人格障碍的患者。
因为不具备医师资格,而且重度的疾病类,需要精神科医生。在法律上讲,心理咨询师没有诊断权,感觉这就是个悖论。
今天就到这里,谢谢你的欣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