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起源于何时,有传说是起源于殷商时期,据说为了纪念太师闻仲,而做的一种饼,所以又名太师饼,但是这个说法好像有点扯。
因为闻仲是明朝才出现的商代古人,而月饼唐朝就有了。
历史上没有闻仲这人,太师闻仲最早出现在明朝中叶许仲琳写的小说《封神演义》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83636/d99a382604ab7248.jpg)
但是月饼明显比闻太师要古老的多,唐朝就有了关于月饼的记载。
月饼在唐朝已经出现,唐朝的月饼,主要是用来祭奠月神的祭品,对月亮的崇拜很早就有了。
古人用月亮的望朔来记日,自然也就产生了对月亮的崇拜。
既然是月亮的祭品自然要长的和月亮很像才行。所以月饼是圆的,代表圆满。
古代祭品都是可以吃的,像祭奠祖先时,庙里的冷猪肉,最后是要分给族人吃的,祭品是被仙人眷顾过,带了灵气,人们认为吃了祭品能带来一年好运。
为了表示虔诚,人们往往把月饼做的很好吃。
![](https://img.haomeiwen.com/i83636/d21220a94c5fd222.jpg)
到了宋朝,作为祭品的月饼,已经成为了一种很风行的点心,苏东坡就曾经写诗: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小饼就是月饼,饴就是糖。
古代甜味是一种很珍贵的食材,古人的冶糖的技术很不发达,甜味主要来源是蜂蜜。
三国时袁术死前想喝一口蜂蜜水,而不可得,如果蜂蜜等甜食唾手可得,像袁术那样的汉末枭雄,大约也不会把喝蜂蜜水当成了自己临终遗愿了。
人是缺啥才拼命补啥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83636/41adddbba1e2f9a9.jpg)
古人吃甜食,也很有仪式感,大户人家的月饼超级甜,八月十五的月饼放到春节依旧能吃,糖起到了防腐的作用。甜象征了大户人家的底蕴。
月饼这个点心虽然很早就有了,但是定名月饼要到南宋。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首次提到月饼这个词。
《梦梁录》是对南宋的缅怀,所以这里面记载的月饼大约也是苏式月饼。
到了明清,月饼已经是很风行的点心了,能做出很多花样,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所写的月饼,和我们今天已经很接近了:
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这大约是最早的五仁月饼吧。
明清的月饼都很大,明末《帝京景物略》里提到过有二尺大的月饼;比脸还大的月饼,想想就酸爽。
五仁月饼是月饼的代表,但是也曾经作为月饼的原罪,被讨伐,在微博上甚至曾经有个话题叫:
五仁月饼滚出月饼界。
很多人之所以讨伐五仁月饼,是因为很多八零后,部分九零后都有童年吃五仁月饼的惨痛经历,尤其对五仁月饼里的青红丝记忆深刻,谈之色变。
在袁枚的食单中好像没看到青红丝这种反人类的东西。
![](https://img.haomeiwen.com/i83636/71e59d601922d56a.jpg)
不过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已经出现了青红丝:
用青梅做绿丝、用红玫瑰做红丝。
青梅和红玫瑰,应该能接受啊。
不过很多人小时候吃的五仁月饼中的青红丝既没有红玫瑰也没有青梅,而是用萝卜和橘子皮腌制的。
算是低配版青红丝。
这东西初吃惊艳,吃多了就有点腻了吧,而且腌制再好的橘子皮,吃起来也有点难以下咽。
现在食材丰富多了,月饼种类越来越多,五仁月饼里好久没吃到萝卜丝了,但是却有了肉丝。
现在的月饼馅五花八门,有肉有素,有甜有咸,至少数年前有肉的月饼是我无法想象的。
今天月饼馅居然有了能装万物的趋势,大约吃着脸盆一样大的齁甜的月饼的古人无法想象吧。
=================
文:薛白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