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520 红包雨心灵之音心情随笔
《种豆》:农事曾经是神圣的艺术

《种豆》:农事曾经是神圣的艺术

作者: 情绪化的大笨蛇 | 来源:发表于2019-04-09 21:56 被阅读3次

    我以我心记真实

    文/情绪化的大笨蛇

    第[242]篇


    图片采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当我看《瓦尔登湖》越久,越为这本书被奉为经典而感慨。就像做菜越简单,越能体现一个人的厨艺水平一样,一件越平常的事,在梭罗的笔下却往往焕发出别样的滋味,实在令人敬佩。

    比如种豆,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纯属区区小事。可梭罗却干的格外投入:

    他在种豆子的时候,感觉眷恋着大地,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在锄地的时候挖掘出一些箭头,进而联想到曾经有一个已经消失了的民族曾经在这里定居;他会选择在晨露未消前尽可能把所有活儿做完,并因此感觉与植物的亲昵之情;他不在乎旁人的品头论足,只一心一意按照自己的设想种植。当观光客把种豆子这件事与一路上所见过的庄稼扯高嗓门比较,梭罗不以为忤,反而从中意识到自己在农业界中的地位。

    种植豆子积攒的经验描绘的格外形象,照着做估计真能得到一个好结果:

    比如除草,豆子中的杂草,得揪住它,往上拔,然后把根须翻转过来在烈日下暴晒,不能让根须在阴凉处,否则它翻个身竖立起来,过不了两天就又长得碧绿起来。比如种豆,首先要注意提防虫害,没出苗的空档要注意补种;接着要注意提防田鼠,地头没遮没挡的,娇嫩的叶子和卷须很快就会被吃光;最要紧的是要躲开霜冻,尽量早点收割,否则豆子就没法卖个好价钱了。

    种植豆子的时光格外的安静、漫长,梭罗在这期间甚至产生哲学的思考:

    恍若庄生晓梦迷蝴蝶一般,种植时间久了,梭罗感觉锄的不再是豆子,锄豆子的也不再是自己;鹰翱翔在天际,似乎也化作了他思想的化身。当他依靠着锄头休息,天籁美景不管在哪个地头都能听得到、看得见,如画一般镌刻在心头,成为生命无穷乐趣的一部分。

    而俗话说的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梭罗虽然播种的是真实的农作物--豆子,可他内心更希望播种诸如诚实、真理、简朴、纯真这类种子:

    他发现很多时候播种的美德的种子,通通被虫子吃光了,或者说丧失了它们的活力,所以没有抽芽生根。在古时候,农事曾经是一种神圣的艺术,农夫通过节庆日、祈祷、耕牛展示大会、感恩节等追溯农事的神圣起源。然而现在引诱农夫的,却是酬金和酒宴了。

    这样的问题梭罗并未说出解决的具体方案,反而用另外一种思路启发了读者的思考:

    他说,真正的农夫犯不着焦灼不安,真正的农夫每天完成自己的劳动,并不要求地里产出的成品一股脑儿归农夫所有。农夫心里想的是,他奉献出的不仅是他第一个果子,而且还有他的最后一个果子。

    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梭罗是借着“种豆”的亲身体验,对当下面临的社会环境做出了一个表态:

    他将会像一个真正的农夫一样,为一直关心的事务,奉献他的一切,并以此为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种豆》:农事曾经是神圣的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pg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