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

作者: 非苏力 | 来源:发表于2019-09-28 21:42 被阅读0次

世上只有三件事:你的事、我的事、老天的事。把这三件事搞清楚了,苦恼会少很多。而分不清到底是你的事还是我的事(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主要的烦恼来源。如果因为不想处理复杂的关系而逃避,那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漠,你也会越来越孤独。

关系无处不在,家庭也是社会关系的一种。亲人间的关系淡了浓了都不好,太淡感觉没有亲情的味道,浓了就容易触碰彼此边界,程度难以拿捏,一度给我造成困扰。

人总是需要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

非暴力沟通

为了解决沟通难题,马歇尔·卢森堡博士(Dr.Marshall Rosenberg)发明了一种特别的沟通方式,叫“非暴力沟通”,专门用来解决人们在沟通中的矛盾和冲突。

那么,什么叫“非暴力沟通”呢?

非暴力沟通的模式不难理解,就四个要素:观察 感受 需要 请求。

第一个要素,是观察。

观察强调的是,把我的观察和我的评论分开。

比如,妻子晚上下班回家很累,一进门发现老公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厨房里也没有热乎的饭菜,就等着妻子做。这时妻子就会抱怨老公:"你总是这样一天到晚玩手机,从来没有体谅过我的辛苦。"然后就是掉眼泪。这时玩的正高兴的老公突然听到这样的指责,委屈愤怒便涌上心头:"我就玩了一会儿,被你说成一天到晚玩手机;我怎么就从来没有体谅过你了?"

如果双方都没有退让,矛盾就会越来越激烈,关系也会随着时间推移变味。各有不满,各自委屈。

"从来没有体谅过我"就是一个评论,而不是一个观察。

如果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模式,你应该说:“我今天回来晚了很累,到家看到你没做饭,而是躺着玩手机,我感到很伤心。"

我们习惯的方式,是用评价来表达意见的。评价并不是事实,而是我们在加工事实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意见。

可是,我们很容易把它当做是一个事实,并要求别人也接受。在评价所塑造的关系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关系是不对等的。评价者总是高高在上的。所以强调观察,就是强调把“我的意见”和事实分开。

评价是我的东西,是我对事情的意见,而观察是我们能共享的事实。而我们要做的,是讲我们的观察,而不是评价。

第二个要素,是表达感受。

就是说,要表达我的情绪和感觉,而不是我的想法。

“我今天回来晚了很累,到家看到你没做饭,而是躺着玩手机,我感到很伤心。"

"感到很伤心"就是在表达感受。

它像是一种邀请,通过把我真实的,甚至脆弱的部分暴露给你,邀请你来跟我真诚地理解和沟通。

可是,什么是造成我们感受的根源呢?

我们很容易觉得,对方是我们感受的根源。是对方没有满足我们的愿望,让我们这么沮丧或者委屈。如果是这样,那你还是没有把自己的事情和他人的事情分开。

事实上,我们自己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让别人为我们的感受负责,和我们自己为自己的感受负责,表现在沟通上,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通过在表达感受的时候,把“我的感受”和“你的行为”分开,我们就避免了“都是你的错”的思维误区,从而促进了合作的沟通。

第三个要素,就是直接说我们的需要。

我们总是容易以批评的方式来提出我们的主张,而不是直接说我们的需要。

越是对自己的需要不确信,我们越容易在提出需要之前,用长篇大论来说明我所提的需要是合理的。这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辩护的立场。

比如,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妻子说:"我都累一天了,你就不能做一次饭吗?光知道玩手机!"这是一种指责。

而把这种表达方式换一下会更好:"我累了一天了,希望你能做下饭,而不是玩手机。"

提需要的要点,是把自己的需要和对对方的期待分开,只专注于自己的需要,而不要去想对方会怎么回应。这样,反而能促进彼此的合作。

第四个要素,是提出请求。

请求,就是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但是,请求不是命令。

提出请求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而别人是否答应,这是别人的事情。

可是,如果我们提出请求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如果他不答应我们的请求,就会受到惩罚。那我们提出的就不是请求,而是命令。

而别人对待命令的方式,通常只是服从或者反抗,而不是出自本心的帮助。

还是上面的例子,妻子如果是以一种请求的方式提出,她可能会说:“能帮我做一下饭吗?我今天很累。" 也许老公会更容易考虑她的请求,家是两个人的家,家务是需要一起承担的。

暴力可能是无处不在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不经意间的表情,都可能会是引发暴力的罪魁祸首。

暴力沟通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产生的后果就是会让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人,都非常的不幸福。

一个对世界充满恶意的人,看什么都不顺眼,当一个人老是陷入暴力冲突当中,问题的关键有可能不在于他说话的方式,而在于他对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看法。

一切暴力行为的背后,其实都隐藏着性本恶的价值取向。当你认为人的本性是丑陋的、冷酷的,那么你自然会用相对应的暴力方式去应对。这时候你就会陷入暴力当中。而当你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积极的,那么你就会用相对应的温柔的方式去应对。你就自然会离暴力因素越来越远。

但是有时候,一个人就算明明知道了自己的价值取向有问题,也很难纠正过来。因为这种人生经历的影响,太过于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彻底改变的。在本书作者看来,价值取向的转变,很像是佛教里所说的修行。通过修行,来让你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爱的,你是为爱选择生活,而不是为了仇恨选择生活。只有让自己放下过去的心理包袱,才能够摆脱掉仇恨,让生活向着光明的方向发展。

改变自己是一种修行。根据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可以通过四个要素来不断提醒自己,让自己的思维方式向着有爱的方向发展。

非暴力沟通的思想,在很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里都产生了强烈反响。当越来越多的人学习非暴力沟通以后,他们发现,这个世界并非是冷酷无情的,而是可以通过人们的努力,变得越来越和谐。

非暴力沟通

文章内容参考自得到APP:《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每天听本书《非暴力沟通》

后记:

我们英语学习群里有个同学,一个事事都要挑毛病的人,别人说什么他都站在对立面,没法沟通合作。我们群里同学都尝试用善意提醒过他,可是丝毫没用,后来有同学实在看不下去了,跟群主要了权限把他踢出了群。我想只有心理救助对他有用了,希望他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xx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