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会员优秀文集红楼世界粤港澳青年作家创作学会
【070】《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内容分析⑤—贾妃点戏点出贾府

【070】《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内容分析⑤—贾妃点戏点出贾府

作者: 梅美生活1 | 来源:发表于2021-09-26 23:46 被阅读0次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红楼梦》里的点戏部分非常值得研究,这回贾妃省亲点了六出戏,两出被龄官所改。它与之前十二钗判词、十四支曲同等重要,曹雪芹揭示的贾府人物命运便藏在其中。

我们知道,戏班子里的十二女孩是贾府为迎接贾妃省亲仪式准备的,戏曲这块专由贾蔷负责,他特意从姑苏聘请采买十二女孩并置办乐器行头。所以,这个戏班子可称为是贾府的私家戏班。排演喜庆、热闹剧目以迎接贾妃省亲为重点目标。

明清堂戏对点戏与参堂都是非常讲究的。堂戏(堂会戏)便是指以家庭为场所所演之戏(有时主人为图方便,也会把戏园茶、酒馆作为宴请娱乐之地)。

在明清时期,真正私人堂戏偶犯忌讳,不会关系到身家性命与个人前途。但官府衙门的或官场上的堂会戏就比较复杂,点戏不当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赴堂会遇到点戏,懂戏的人还好,不懂戏的就很被动。于是便出现了懂戏的人,称为“戏提调”,他们可为堂会主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按照要求,戏单多由末脚(传统戏曲中的角色,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的男子)转由生、旦呈送。这回里,贾蔷显然是充当了呈送戏单的角色,兼任“戏提调”(推荐剧目人)的贾蔷显然不合格。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作为贾府私家戏班,可能没有那么多严格的规定吧!但这可是省亲环节,皇宫里有人跟着贾妃的。

戏班在堂戏中往往要参堂,其时间、人数、仪式都有一套规矩,稍有疏忽或不懂规矩,戏班子便会有麻烦。而通过本回贾蔷表现与龄官所为,他们并没有执行严格的规定,这也看出贾妃出于体恤家人之情,在此事上并未过多追究。

贾妃与家人作诗评毕,便到了贾妃点戏环节,贾蔷将锦册(戏单)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呈给太监,这个细节可看出,贾妃省亲的堂戏是兼带私家与朝廷两种色彩。

贾妃点了《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四出戏。十二女孩表演“一个个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虽是妆演的形容,却是尽悲欢情状。”

贾妃钟意龄官表演,再命其作《游园》与《惊梦》二出却不得,原因为龄官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贾蔷扭不过,贾妃甚喜并由此赐予龄官礼物。

可见,贾蔷在排演剧目上考虑不周,龄官也准备不足,但龄官敢在贾妃跟前自行做主本违反大忌,体恤戏子不易的贾妃并未强人所难,出乎意料竟表现对龄官所为的赞许态度。

这细节透露了贾妃的性格,她作为贵妃支持龄官公开不从,等于纵容自由之风,这在当时,在身份考虑上,是否有悖于贵妃的身份呢!

贾妃喜爱的《游园》、《惊梦》两出戏,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的经典曲目《牡丹亭》中的两出。主要演杜丽娘梦中与柳梦梅在牡丹亭欢会事。


而《相约》、《相骂》是来自明代传奇作家月榭主人的作品《钗钏记》(内容写落难书生皇甫吟与富家女史碧桃几经波折,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相约》演皇甫吟与史碧桃约为婚姻事。《相骂》演丫鬟云香与老夫人张氏拌嘴相骂事。


《牡丹亭》与《钗钏记》都是经典的昆曲曲目。但《牡丹亭》里杜丽娘起死回生与柳梦梅结为伉俪的故事于现实却是虚无缥缈的。《钗钏记》里的男女爱情虽然波折过多,但终于喜结良缘。这对于贾妃省亲大喜的日子,龄官自作主张的两处戏寓意虽不讨彩但毕竟比《游园》与《惊梦》更多了些现实味道,所以贾妃能赏赐龄官也就能理解了。

让我们重点关注贾妃点的那四出戏里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一)《一捧雪》寓意

由清初李玉所作,写明朝嘉靖年间,官员莫怀古家藏稀世珍宝玉杯“一捧雪”。权相严嵩之子严世藩得知后,诬告莫怀古谋反,企图将玉杯据为己有。

莫怀古乔装改扮逃出京城,被蓟州总镇戚继光抓获。严氏父子命戚继光将莫怀古就地斩首。戚继光想救莫怀古一命,但苦于无计可施,危急之际,莫家忠仆莫成挺身而出,代主人而死。

戚继光将莫成人头送到京城,莫怀古昔日救助过的好友汤勤为攀附权贵,向严世藩告密,说头颅是假的。

严世藩于是将莫怀古的侍妾雪艳抓来审问,雪艳为保丈夫性命,一口咬定头颅是真。汤勤垂涎雪艳美貌,于是要挟雪艳,告诉她如果肯嫁给自己,他就设法让严世藩相信头颅是真的。

雪艳为救丈夫性命,被迫同意嫁给汤勤。洞房花烛之夜,雪艳假献殷勤,把汤勤灌醉后杀死,自己随之自尽。

《豪宴》是《一捧雪》的第五出,写莫怀古初到京城,拜见严世蕃,向严介绍古玩,推荐善识古董的汤勤,在严府饮宴,为后来遭受迫害埋下祸根,被奸邪害得家破人亡的故事。

这个剧情与贾赦硬要石呆子二十把古扇不得,于是与贾雨村串通,诬告石呆子拖欠官银,将他打入大牢,最后贾赦便把扇子占为己有。脂批谓《豪宴》“伏贾家之败”。

(二)《长生殿》寓意

清初洪异《长生殿》讲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杜牧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名句。

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而终日游乐不理政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哥哥杨国忠被唐玄宗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为求爱情长久,唐玄宗于七夕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向杨贵妃密誓永不分离。

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被胁处死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杨玉环上吊自尽。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原谅。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团圆。

《乞巧》这出戏讲的便是杨贵妃乞巧,“恐陛下与妾的恩情,不能够似他长远。”因此选七夕这天乞巧,乞唐玄宗一个诺言。

贾家同样如此,因祖上有功得皇帝恩宠,后代受祖荫庇护得皇帝重用都袭了官,贾元妃同样被进晋凤藻宫及贤德妃,但贾元妃同样没有与皇帝白头,她噩耗传来后,贾家败落已成定局。脂批《乞巧》“伏元妃之死”。

(三)《仙缘》寓意

《仙缘》为汤显祖作品《邯郸梦》中一出。这出戏讲何仙姑需要人天庭扫花,吕洞宾便帮助寻找扫花人出来点化卢生。

吕洞宾借给卢生仙枕使其黄粱一梦,卢生梦里不仅叱诧风云,权倾朝野,皇帝还特意分拨了仙音院女乐二十四名,按二十四节气,吹弹歌舞,卢生多情纵淫最后乐极生悲,醒来一看吕洞宾在身旁,而身边的黄粱饭还没有熟。卢生由此悟化,随吕洞宾而去。

太虚幻境里贾家祖上委托警幻仙子以情色之幻警示贾宝玉,警幻仙姑多次启发宝玉不得其意,最后不得让可卿与宝玉梦中成为夫妻,然后梦醒后同袭人初试云雨,最后在大观园彻悟后出家。一僧一道送给宝玉的“通灵宝玉”几救宝玉也算是仙缘吧!

据说《仙缘》这部戏因富贵成空,万境一梦,寓意不吉祥,一般戏班子都不爱演,整出演完连戏班子都要散。喜庆的场合更不可能点。但是贾妃省亲却点了这出戏,实在大违常理。脂批《仙缘》“伏甄宝玉送玉”。

(四)《离魂》寓意

《离魂》是汤显祖《牡丹亭》改编本中的一出,杜丽娘因钟情梦中柳梦梅而痴情不得而离世的片段。

故事讲的是受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影响的南安太守之女杜丽娘,十六年来按双亲封建伦常教导,恪守女儿本分,不出闺房半步。

家中丫环春香偶然发现杜府家中有一座风景秀美的后花园,于是有意引小姐赏春游玩,杜丽娘刚开始以父命难违为托辞不肯走出闺房,经不起春香百般逗引,终于来到后花园,她被美好春光所折服,自叹辜负了太多良辰美景。

回到闺房后,她彻夜难眠,被压抑许久的爱情芳心怦然萌动。入夜后,一位梦神前来叩魂,引导她与倜傥公子柳梦梅相遇并相爱,谁知醒来后,却是南柯一梦,杜丽娘万般凄凉......

脂批《离魂》“伏黛玉死”。这么说,林黛玉对贾宝玉一往情深,后来却被薛宝钗掉包,林黛玉伤心过度,泪水流完,离开了人世,便算还了神瑛侍者的恩情。也倒跟杜丽娘对柳梦梅一往情深很像,只是,宝黛恋是否有柳杜后来的后世传说“起死回生”说,就不一定了。“假作真时真亦假”!

总结

贾蔷于秦可卿离世后,在贾府修建省亲院时又与贾珍、贾蓉又可以在一起了。

想到贾蔷当初离开宁国府的理由很牵强,竟是因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谣诽谤主人。贾珍风闻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便分与房舍予贾蔷,命他搬出宁国府,自立门户过活去了。

闹学堂贾府弟子开打一事便因贾蔷从中挑唆,可见这人不嫌事大,喜欢看热闹。而此回可从他备戏不足反映到办事欠周到。

此回出现的龄官给人眼前一亮,她性格清高且倔犟,唱戏极好,擅自改戏得贾妃欢喜,选戏更胜贾妃一筹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女孩在后回还有更多表现。

贾妃省亲的点戏剧目应该是曹雪芹有意而为之,脂批说她点的四出戏预兆不好,按封建礼法,元妃点的四出戏毫无喜庆与热闹之感,她在如此隆重场合犯下此错实在不该。
作者通过细节表现,为牵出贾府主要人物的悲情命运埋下伏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70】《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内容分析⑤—贾妃点戏点出贾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ezc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