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乡土故事记忆中的那些事随笔散文
清河散文|那些“寄养”在大姑家的日子

清河散文|那些“寄养”在大姑家的日子

作者: 印记_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11:56 被阅读247次

文|清河

清河散文|那些“寄养”在大姑家的日子

今年11月14日,是大姑七十大寿的日子。三位表哥为她隆重操办了寿宴,各方宾朋前来朝贺。席间,三表哥深情致辞,表达对勤劳善良,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感恩之心。听着饱含深情的话语,我不禁泪眼朦胧,年少时大姑一家对我关心关爱的朝朝暮暮顿时浮现在脑海。虽然时光荏苒,几十年已经过去了,但童年的那些记忆依然那么清晰,仿佛就发生在昨日。

一、大姑也是我“保保”

在广大农村,找精通易经八卦的术士看相、算命、起名字、看阴阳宅地,是十分普遍的事情。这可能是传统习俗,也可能是宗教信仰,还可能是封建迷信。对此,绝大多数民众基本上是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佛系态度,遵守之,反正也没有任何害处,但他们更坚定的信念是:人生精彩需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实现。

懵懂年纪,不知道何种机缘,反正经过某种仪式之后,我也是有干爸干妈的人了。当时,我一共有两个干爹两个干妈,分别是大姑大姑父和隔房的叔叔婶子。由于称呼大姑大姑父为干爹干妈不合适,于是就将他们统称为“保保”,应当是有保我一生平安健康的愿望吧。

由于有了这层关系,大姑于我变得更加亲近了,我去他们家比去别的姑姑家更勤一些。高中以前,每年几乎都有一两个月“寄养”在大姑家,俨然是其中一份子。

二、我叫“张万千”

大姑家住在华蓥山脚下一个叫双朝门的小山村。看过《红岩》小说的人都知道,著名的烈士江姐和革命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都曾在这一带战斗过。当然,这些事情都是我长大后从书本上获得的。

当时正值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尚未吹拂到偏僻农村,带动农村人走向繁荣富强。可喜的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在广大农村落地生根,激励着广大农民勤劳耕耘,用自己的双手向土地要产量,解决温饱问题。

大姑那儿的山多油光石(即石灰石),可耕种土地被各种各样的石头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非常不规则的形状,甚至有些土块小到只能种下一两株玉米。大姑家五口人的土地可以用“广袤”二字来形容,散布在周围各个小山的不同方位,蔚为壮观。现在想来,当是何等的劳累。

初到大姑家,大人们需要忙碌种地的事情,不可能总是带着我。大姑就叮嘱三个表哥要照顾我,别欺负我,因为我是她干儿子。后来,好像是长我两岁的三表哥发现了“端倪”,说既然是兄弟,为何我又不和他一个姓呢?

经过几个表哥反复酝酿,给我“赐”了一个名字:张万千。

后来上高中,学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读着“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怎么都觉得那么的亲切温暖,很快也就能背诵全篇了。

虽然这个名字仅仅是儿时的一个非正式称呼,但亦在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名字,三个表哥从来都是对我关爱有加、呵护备至,我们之间也从来没发生过任何矛盾冲突。

三、人家还没上学都会!

文革结束后,教育重新被提上重要日程,可师资匮乏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于是,民办教师就应运而生,担当起了农村教育的重要责任。

当年,大姑父就是他们村小的民办教师,也是唯一的老师,身兼校长和各门课任课老师多职。

当三表哥上一年级时,我去大姑家去玩的事开始留存到了记忆里。由于大姑要干农活,大姑父教书,几个表哥上学,我就没有玩伴了。有时候,大姑父就利用“职务之便”,把我带到学校,让我和三表哥一个班,当一个不交学费的旁听生。

有一回大姑父问了个问题,班里好几个同学都回答不上来,结果我这个四岁多的旁听生居然答上来了。大姑父“狠狠”地表扬了我,说:看人家还没上过学都会。我心里觉得美滋滋的。殊不知,这是三表哥在和我一起玩耍的时候,不经意让我学会的。

或许,正是因为不时地在大姑家与几个上学的表哥和教书的大姑父一起生活,耳濡目染,加之在家小叔和小姑精心的启蒙教育,才让我这个没上过幼儿园、学前班的娃娃很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的吧。

四、土豆的n种吃法

大姑她们那个地方,石头比泥土还多。要造一块能种水稻的田地,得费力不尽先消灭成片的油光石,有的时候甚至需要动用炸药雷管。然后,就需要一遍又一遍翻土,把一些小块的石头给清理出去。所以,水稻田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还有,她们那儿的土质很特别,种玉米、小麦倒也是不错,可生态环境保护很好,野猪,野兔之类的野生动物经常出没,偷食辛勤种下的粮食。

其实,那种黏黏的泥土特别适合种植旱烟和土豆。种出来的旱烟叶厚味浓,有劲儿,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每到夏天,会收获很多的烟叶,经过揉搓处理后用绳子穿好挂竹竿上晾晒,一晾就是好几十竿,蔚为壮观。待到合适的时候,把它们从竹竿上取下来,制作成一个一个的“烟娃娃”,放到干燥的地方储存,让大自然的魔力去成就优质旱烟应当具备的味道。每到赶集的日子,大姑或者大姑父就会背上一两个“烟娃娃”到集市上卖掉,然后换回大米、面粉、佐料等生活必需品。

印象中,每年大姑她们会种植两次土豆,分别叫一季土豆,二季土豆。一季土豆开春即播种,到五六月份就可以收获了,二季土豆在四五月份播种,到七八月份到达收获的旺季。加上土豆的储藏期长,几乎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土豆,很是弥补了粮食不足的问题。在大姑巧手的烹饪下,我吃过各种各样的土豆主食和菜肴。

个头较小的一季土豆出来后,大姑会将土豆和米一起,再加上一定量的盐,做成有盐有味的土豆饭。或者,把土豆切成片,加上辣椒等佐料,做成红烧土豆片。有时候,将土豆切成大块,和肉骨头海带之类一起炖成土豆汤等等。当个头较大的二季土豆出来了之后,大姑能做出的和土豆相关的品种就更多了:炒土豆丝,土豆片,土豆块,土豆条等等的样式,加上不同的佐料和做法,既可以是主食,也可以是菜肴,每顿饭都吃得美滋滋的。甚至偶尔和表哥们一起出去打柴割猪草,还会带几个土豆出去。烧一堆火,把土豆扔火堆里烤熟,一剥开皮,真是清香四溢,简直堪称人间美味啊!

时过境迁,当年吃过哪些样子的土豆形式基本已经淡忘了,但是都是一样好吃,一样美味,在脑海中根深蒂固,永远无法磨灭。应当说,老是吃一种食物,容易让人吃“伤”,产生厌烦情绪。可神奇的是,小时候我每年吃那么多土豆,至今依然对土豆有着浓郁的情怀。这应该归功于大姑的一双巧手,运用无与伦比的创造力,把圆咕噜咚的土豆制作成让人百吃不厌的美味佳肴!

五、大姑背我去“朝圣”
华蓥山

位于川渝交界的华蓥山,外人常因传奇人物双枪老太婆而闻其名。其实,华蓥山是当地的一座佛教名山,曾经有气势恢宏的庙宇,供奉着诸路神仙。其最高峰更是被称为“宝顶”,是当地人的精神家园。在华蓥山,还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民间传说,为之增添了无尽神秘色彩。另外,周边有好多比华蓥山海拔低的一些山,还“蹭热度”呢!比如,我老家所在那座山就叫玉华蓥,旁边还有两座山分别叫小华蓥和赛华蓥。

遗憾的是,在动乱年代轰轰烈烈的“破四旧”运动中,华蓥山供奉的神像以及庙宇楼阁全部都化为废墟了。即便如此,人们依然铭记着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是华蓥山的盛大庙会,周围的民众都会在六月初便开始一直持续到六月十九前往登高,在宝顶的残垣断壁处烧香拜佛,祈求一生平安。从六月初一开始,当地亲朋好友间问候就变成了:上华蓥山去!

那时候,我们家去登华蓥山一般以大姑家为驿站,先走上几个小时到大姑家,然后吃饭歇脚。等到晚上八九点,带上手电干粮,前往爬山,目的是到宝顶看日出,看着风景返回。当然,一般情况都是我都在大姑家等着父母他们,汇合后在大姑的带领下一同前往爬山。小时候的我,根本不懂什么信仰之类那么神奇的东西,只是觉得和大人一起走,还可以偶尔给买点平时吃不到、玩不到的东西,挺有意思的。殊不知,我十岁之前的每次登山,都会给大姑增加很大的负担。

小孩无长劲,上山容易下山难之类的俗话,放在我身上真是一点都不假。我每次登山,上山的时候兴致勃勃,精神抖擞,斗志昂扬,还能一路跟上大人们的步伐。在山上,人流如织,卖各种各样的吃的、玩的临时小摊密密麻麻,让我应接不暇,根本感觉不到累。可是,下山返回的路,越走人越少,我会觉得越走越累,估计耍泼哭嚎等各种技俩我都综合运用过吧。这时候,大姑就会把我背在背上,继续前行。甚至,我还在大姑背上给睡着。

多年后,我也已经为人父,在外出游玩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把女儿背在背上前行,真是感觉稍微多背一会就会腰酸背痛,手也不舒服,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那时候大姑是背着我翻山越岭啊,真实太辛苦了。

六、小苹果树

大姑家房子对着不远处有一口小水塘,下雨时候储存一些水供天旱的时候浇灌下方的几块水稻田。大姑家有个邻居是做香烛的,他们平时也会把砍伐来的成捆竹子泡在水塘里,以便进一步加工。另外,在酷热难耐的炎炎夏日,这个小水塘还是男孩子们戏水游泳的地方。

我似乎天生胆小,水塘的深度明显超过我的身高,我不敢下水,只好看着表哥们玩耍,空留艳羡在心头。

有一年,四姑家的杨二表哥也来大姑家玩耍,他会一点点水。在他的鼓励下,我终于按捺不住,下水了。

我不敢往深处去,只是在坐在水塘边的台阶上,身子埋进水里,头露在外面,看着杨二表哥“表演”。他告诉我,不会游没关系,可以抱住泡在水里的竹子,先练习腿部动作。说完,他就给我做示范,开始还一切顺利,可是当他快游到对岸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可能是杨二表哥在摆腿的时候,不经意在手部施加了旋转的力,圆形的竹捆开始转动,越转越快,他已经快控制不住了,要下沉!他会的那一点点游泳技法派不上用场了。看到在不远处的张二表哥,他大喊:二哥,救命!二哥,救命!

张二表哥跑过来,把杨二表哥给救了上来。看到这架势,我觉得挺害怕的,不敢往深处去了。好在水塘边有一棵小苹果树,枝条蔓延,靠近水面,我就拽着苹果树在那儿扑腾。

于是,每次他们要去水塘洗澡游泳,我也一同前往,只不过每次都是拽着苹果树枝条在那儿泡着,扑腾着,自得其乐。

在上小学的某一年,和小伙伴去学校旁边的水库玩耍,在陡峭的坡壁上踩滑了,呛了好多口水,差点没死过去,我就对水更加敬畏了。

后来,随着年龄的长大,我觉得光溜溜的到大姑家门前的那个小水塘里去游泳不好意思了。可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哪一年,水塘旁边的那棵苹果树被砍掉了,再下水也没有依托了。所以,我一直没有学会游泳!

直到今天,去大姑家的老房子参观,路过那个小水塘的时候,几个表哥还不时对我说:你以前拉着岸边的苹果树学游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童年早已远去,我也人到中年,但童年在大姑家生活的点点滴滴依然清晰印在脑海。不时地,去当旁听生、吃土豆饭、上华蓥山,和表哥们去给烟叶短顶、砍柴、打猪草、找野地瓜吃、扯黄狗皮(一种树皮比较柔韧的小植物)做陀螺鞭子等等一些童年往事会浮现出来。每每这时候,我就觉得,那时候真快乐!

相关文章

  • 清河散文|那些“寄养”在大姑家的日子

    文|清河 今年11月14日,是大姑七十大寿的日子。三位表哥为她隆重操办了寿宴,各方宾朋前来朝贺。席间,三表哥深情致...

  • 寄养的那些日子

    我家一共有三个小孩,我之上还有一个二哥和一个大姐。在我长到五岁的时候,我父亲母亲就外出打工去了,把我们仨拆开了生活...

  • 在大姑家。

    今天中午,我放学之后就来到了大姑家。我写完作业之后,我对大姑说我饿了。大姑说:“我现在就给你们做饭。我就高兴...

  • 青州之忆

    青州,在我内心承载了太多的回忆。 小时候,因为自幼丧母的缘故,家里人打算把我送到河南的大姑家寄养。 对于家人的这个...

  • 那些从小被寄养的孩子...

    那些从小被寄养的孩子,, 他们生长的环境不断变换,好不容易有了停留的岸口,又随时可能被带走。 从小被寄养在亲戚家的...

  • 来说说我家大姑姐的那些奇葩事儿

    来说说我家大姑姐的那些奇葩事儿。 大姑姐在一家养老院工作。 看着天气预报过两天就要降温了,担心大姑姐没带厚衣服,所...

  • 来说说我家大姑姐的那些奇葩事儿。

    来说说我家大姑姐的那些奇葩事儿。 大姑姐在一家养老院工作。 看着天气预报过两天就要降温了,担心大姑姐没带厚衣服,所...

  • ramadasa唱诵第十五天

    ramadasa唱诵第十五天:今天回想到小时候为了躲避计划生育,我被寄养在大姑家,大概一个月时间。那个时候应该也就...

  • 大姑家

    今天回家爸爸说今天去大姑家吃饭的,我很开心,又能和哥哥姐姐在家里做游戏了,爸爸说我爸今天的功课做完了我们就去,我把...

  • 走姑姑家

    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大伯去姑姑家。 首先我们先去的大姑家,大姑家在流洼寨村。在大姑家看见了好几只小狗,还有一...

网友评论

  • sunny_1fd2:有点读小说的感觉!很好!期待“小苹果”:blush:
  • sunny_1fd2:果真是天资聪颖!四岁就上小学一年级了:clap::clap:
  • sunny_1fd2:很是期待……

本文标题:清河散文|那些“寄养”在大姑家的日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at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