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娃他们学校的课后延迟咋弄的?”
“咋弄?说是自愿,还不就是强制吗?现在全部都在延迟,由原来的3:40延迟到现在的6点,但是我觉得没有任何意义。”
“为啥这样说呢?我觉得挺好的呀,原来3:40大家都没有下班孩子就放学了,没有人接送。现在刚好能接上孩子,回来又没有作业,多好的呀!”
“你娃是低年级,我娃已经四年级了,高年级怎么可能没有作业?原来4点左右放学就去托管班了,在托管已经给孩子把晚饭和作业都解决了,我不慌不忙,悠闲自在地把孩子从托管接上,回来光睡觉呢!作业,托管老师已经帮处理过了,饭也已经吃了。现在可好,孩子从12点饿到6点,放学之后我还得赶紧给他做饭,作业也没做完,这是方便呢还是添堵呢?”
“也是哦!那不对呀,你娃在学校应该把作业就写完了吧?老师不是管孩子们作业吗?”
“往后延迟了两节,第一节是让写作业,第二节是上什么社团课。吹个葫芦丝啊,学个剪纸啊,娃倒是挺高兴。可一节自习作业也写不完呐,回来了还是一堆作业要写。让我辅导,我就血压飙升,还得给他做饭,真是头大。”

孩子舞蹈考级,我站在机构的门口等孩子出来,两个妈妈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学校的课后延迟服务。的确,课后延迟服务从九月份开学到现在,一直都是个热门话题,各种声音层出不穷。
“你们学校的延迟费是咋收的呀?”红衣服女士继续问黑衣服女士。
“钱倒是不多,一个月100块钱。但我实在不想让娃上,但又不想得罪班主任。延迟多了两节课,有什么意义呢?”黑衣女士有点不满意的回答道。
“哎呀,100块钱一个月买你个方便多好的。关键你专门在家看娃不上班,现在延迟了,对你好像意义不是很大。”红衣女士接过话茬。
“谁说不是呢?我娃他们班现在退的可多了,我也不想让娃上了。开始是一两个,现在都退掉20个学生了。而且他们收钱,我看家长也不愿意交,收钱开的票是什么增值税,估计学校也不愿意干,老师们肯定不想晚下班。”黑衣女士嘴里嘟囔着。
…… ……

应许多家长的要求,学校实施了延迟服务,方便家长接送孩子。改革初衷的确是好的,但是众口难调,再好的厨师也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小学生早上8点到校,有的学校管午饭,有的学校要接回去,下午6点放学,一天在校时间也确实不短。这大大压缩了亲子相处的时间和教育,真的不知利弊?初中阶段的孩子更是辛苦,早7:30到晚9:30,一天在学校十几个小时,孩子们回家与父母几乎零沟通,即使交流,时间也是极有限的,因为家长实在不忍心损失孩子的睡眠时间。回家来如果想要再下点功夫加强一下,时间上都是不允许的,毕竟第二天还要早早起床。
自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教改政策以来,先是“暑假托管”,“延迟服务”,而后“双减”,一个接一个政策的落实,使得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有点儿手足无措,跟不上教育改革的节奏。假期的“”暑期托管”,有许多学校已经做了试点,可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报名的学生比较有限。当今生活条件不错的情况下,大部分的家长还是比较愿意带孩子出去长长见识,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延迟服务”自9月份开学实施以来,各地区,各学校的落实情况也不尽相同。拿我们本地区来说,小学延迟到6点。初中不需要什么延迟,本身放学就在6点左右,再加上上晚自习,只有更晚的。倒是不牵扯家长接不上孩子,就是苦了学校的学生,难了学校的老师。

中国每个家庭,每一家的现实情况都不一样。希望我们的教育改革慢些走,符合国情,校情,更符合中国人的民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