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轻松掌握家庭教育理念,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教育的难,在方法;教育的根,在父母。
柏拉图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从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决定他后来往哪走。”
人就是这样,小时候在什么样的家庭长大,长大后就会走上什么样的路。
父母前半生在教育的土壤里种下什么因,后半生就会在孩子身上结出什么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每棵大树的生长,都要依靠阳光和水分的营养;
每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
下面这九条家庭教育观,值得所有父母一读再读。
01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在一期《开学第一课》中,董卿有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赚钱,不去管教孩子。
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抵不过他败家一年。”
父母常常以为,只要让孩子“吃喝不愁、衣食无忧”,学校有老师教导,自己在教育上放纵一点没有关系。
殊不知,家庭教育缺失所造成的后果,需要未来几十年慢慢弥补。
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里,导演花了60余年跟拍14个孩子,从童年到老年,每隔七年记录下他们的成长轨迹。
通过记录发现,那些从小缺乏父母关爱、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孩子,长大后都变得不相信世界、失去梦想,生活一片迷茫;
而那些在父母陪伴下长大的孩子,从小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中长大,成年后普遍拥有远大的理想和不凡的见识,最终都能幸福过完一生。
有句话说的很对: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当“甩手掌柜”的人,多年后都在费尽心思去填补曾经留下的漏洞。
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缺席的父母,往往最后都会付出无法挽回的代价。
各位家长,请不要在该管孩子的时候放开手,孩子成长最关键的阶段只有短短几年,一旦错过,再无机会重来。
千万别让一时的大意,成为终生的遗憾。
02 拒绝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经常挨打的孩子的智商平均数,比没有挨过打的孩子低20%。
这是家庭暴力带给孩子的其中一种极大的伤害之一。
我曾听朋友讲述过她的亲身经历:自从她记事以来,就生活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之下。
一开始只是父母激烈争吵,但后来只要一有口角,父亲就会对母亲动手。
有一年,父亲失业了,每天都借酒消愁,回家时常常烂醉如泥。
每当父亲醉酒时,他会对母女俩进行殴打,甚至会打到头破血流,毫不手软。
她上了大学,特地选择了一个很远的城市,以为可以慢慢地疗愈心灵创伤。
但是,任何突然发出的声响,例如打翻的杯子、掉在地上的啤酒瓶等等,都会触发她内心的“疼痛神经”,让她惊出一身冷汗。
童年阴影一直伴随至今,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与异性靠近,害怕婚姻,害怕社交。
见过太多因为家暴毁掉一生的人,不仅身体上遭受伤痛,还有更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除了行为上的暴力倾向,还有语言上的句句诛心,每一桩、每一件都足以彻底击垮一个人。
家庭暴力无论是言语上的还是行为上的,都会给孩子的人生笼罩一层阴影。
永远记得,家庭教育的底线是拒绝暴力。
03 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
心理学家李玫瑾在研究了上千例罪案后,得出一个结论: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
孩子的每一种心理或行为问题,都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我们应该深刻地意识到我们的行为和言语对孩子的影响。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是在我们的引导下逐渐形成的。
在电视剧《茉莉的最后一天》中,茉莉的悲剧结局让人心痛。但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其实可以看到导致她走向悲剧的原因。
当茉莉考试得了第一名时,她的妈妈并没有夸奖她,只会告诉她:“你不要太得意,要不是我盯着,你以为你可以考第一啊。”
她犯了一点小错误,妈妈就会大发雷霆,甚至和她比较自己的成就:“要是没有生你们,我现在也是一个教授.....”
她和同学有矛盾时,妈妈只会不停斥责:“哭?你还好意思哭?”
一根根稻草压在茉莉身上,久而久之压垮了她的希望,也摧毁了她的生命,这些不断的压力和批评最终让茉莉失去了希望,选择跳楼自杀。
也许很多父母不明白,但这些所谓的小事情和批评,对孩子来说是沉重的负担。父母的否定和压制只会让孩子的世界逐渐崩塌。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应该耐心地教育他们认识问题的根源,而不是简单地责备他们。
我们不应该总是翻旧账或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真正的教育应该像和风细雨一样舒适,而不是狂风暴雨般的伤害。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