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读懂的石刻

作者: 禹剑 | 来源:发表于2019-07-28 07:19 被阅读0次

    绍兴城区有座府山,宋前称卧龙山,又称种山,称卧龙山是说此山俯瞰如卧着的龙,称种山,是因越国大夫文种死后葬于此山,而称府山则因旧时府治据东麓,故俗称府山。

    作为在绍兴成长的顽皮男孩,从小就经常去府山摸爬滚打地游玩,现在虽上了年纪,但仍然会经常去府山游览,可以说这样断断续续来府山近百次,因此自以为对府山非常熟悉。倘若去府山也经常会路过一处缠满青藤,爬满苔藓的唐宋名人摩崖崖壁石刻,但从来没有去细细品读它,但对“动静乐寿”四字个石刻大字,自第一次少先队来府山活动就认识它,所以自以为是耳熟能详,但最近看了一本介绍府山摩崖石刻的书籍,让我一下明白,以前自认的耳熟能详,其实是熟视无睹。

    首先府山石刻历史非常悠久,最早从唐代,最晚至明清;二是内容很不寻常,历史上大多石刻,一类多为勒石纪事,目的是为透出历史信息,二类多政治名人为述说或倾述自己的思想主张;三类多为名人书法,为展示其作品的精美,以上三类崖壁石刻之名人通常本身品质高尚。而绍兴府山上的其中两块崖壁石刻,无论从内容看,从人品论是截然不同的俩人。

    一块府山石刻,说白了让人大跌眼镜。刻录“绍圣二年十二月晋江吕升卿明甫以提点到狱摄领州事数与宾佐宴集卧龙山”,看看这则内容,实则是记录了一次宴请,是何人将这件事公然地刋刻在衙门处的崖壁上呢?原来此人是宋朝的提刑官兼任越州知州吕升卿,在任知州毫无政绩,是靠朝中副宰相哥哥吕惠卿才混得一职,而吕惠卿在史册上也是名声狼籍的忘恩负义之人,正是朝中有人好做官优越感,让其能如此胆大妄为地将其作乐之事刻在府山的崖壁上,当然物极必反,这一刻,也刻出了这位知州的小人嘴脸,而且永远留在历史上为 人所耻笑。

    一块石刻说明了让人肃然起敬。这个块石刻是明代绍兴知府汤绍恩留下的手迹:”动静乐寿”四个大字,这位知府大人,在任绍兴知府六年,兴学馆,设社学,缓刑罚,恤贫弱 ,旌节考,济灾荒深得百姓爱戴,他为绍兴百姓建立的丰功伟绩历历在目。但对这四个大字,以前对此从没深刻去理解它,现在上了年纪,再读这四个大字,虽然明白了其意是动健身,静养神,乐养心,三者统一,则长寿的含义,可作为知府的汤绍恩,一不在崖壁上为皇上歌功颂德,二不在崖壁上为自己贴金,三不刻告示教民示民,却为何要将这四字刻于崖壁呢。现在重读这四个崖壁石刻,方读读懂了汤知府提刻四字的的可贵之处,即体恤百姓健康的拳拳之心,他用石刻的形式在告诉他的百姓,要注重健身与养身,并告诉他的百姓动静结合,乐观积极是养身之道,这种不说空话,大话,套话,不唯书,不唯上,唯百姓的为官之道,是天下最大的功德,是最实实在在的政绩,只有这样的父母官,才能主持建成中国古代著名的,恩泽千秋的三江大闸!

    古往今来,当官有两种人,一种当官的为自己活,拼命享受,死而后已;一种当官的为民而生,鞠躬尽瘁。吕升卿就是第一种为自己活的人;汤绍恩则是后一种人,为民而生的人,两块崖壁石刻,鲜明地刻画出了当官为民与当官为己的人生观,刻画出了为己而活与为民而生的品质,所以我惭愧地说:六十五岁才读懂绍兴府山崖壁上的这两块石刻。

    品读一段绍兴故事,品一番为人德性,写一点读书体会,与好友共知同享并知,不亦乐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方读懂的石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fqu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