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凝之是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次子。王羲之一共有七个儿子,他们分别是: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王肃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王家七子个个得到家传书法艺术的熏陶,但是老七王献之书法成就最高。
东晋是个最重门阀世族和玄学清谈的朝代,其政权基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和太原王氏这五个士族家族。以王凝之堂伯祖王导、王敦为核心的琅琊王氏作为世族之首自不必说,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即司马帝室),共天下”。相传当年晋元帝司马睿登基时突然拉住王导欲同升御床,意思是愿与王氏共有天下、一同接受群臣的朝贺,只是由于王导力拒才作罢。
与琅琊王氏几乎齐名的就是以先谢安、谢玄领衔的陈郡谢氏家族。两晋南北朝那个时期中国士族如林,可是几乎没有哪个世家大族堪与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比肩。因王谢两家之王导、谢玄及其后继者们于东晋的权倾朝野、文采风流、功业显著而彪炳史册,成就了后世家族无法企及的荣耀。故后人把“王谢”作为显赫世家大族的代名词。唐诗中的“旧时门外堂前燕”、“王谢风流满晋书”等等所说的“王谢”就是指上述王家和谢家。
王凝之出身王家,联姻谢氏才女谢道韫。在世族掌权的情况下,士族子弟可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在社会上凭借血统世系就先天占据崇高的地位,自然在仕途上是一帆风顺,得到时人的追捧和赞扬也是必然的,一般都认为王家七子个个珠玑,都是风流雅士。
但是,实际上王凝之并非一个才华高妙的人,也不是个魏晋风流的代表者。就算跟他的弟兄们相比,也只能算是平庸者。当时的人评价:“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献之)书具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涣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由于王献之在书法上造诣最深,和父亲王羲之被后世书法界合称“二王”,他本人也被晋简文帝司马昱招为东床驸马。
王凝之字叔平,历任江州刺史、右将军、会稽内史,专工草书和隶书。他没有多大的政治抱负,也没有像弟弟王献之、王徽之那样书法上有极高的成就,不过也曾以名士身份参加父亲王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其妻谢道韫就是来自东晋“王谢”大族的谢家,西晋名相谢安的长兄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谢两家同为当时的名门望族,这算是典型的强强联手的政治婚姻。
据《世说新语》记载:牛人谢安在一个大雪天和子侄们聚在一块讨论可用何物比喻飞雪,这也是那个时代大家世族熏陶子弟文采风流的常见家庭文艺沙龙。谢安的一个侄子谢朗说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这时张口就答:“未若柳絮因风起”。
按说她的哥哥谢郎也是个才子,少有文名,当时的人评价他“文义艳发”、“博涉有逸才”。叔父谢安出韵起题,他立即唱和,用撤盐空中比拟粉白晶莹的雪花飘散而下,也算过得去。然而在谢道韫看来,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她更突出了雪花六瓣,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征。两兄妹相比较,谢道韫的雪花柳絮,可谓异迹而同趣,贴切传神,新颖入妙,高下立判。
历史上就这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定鼎了谢道韫的“咏絮才”地位,家喻户晓的《三字经》里有“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典故。《红楼梦》里“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的后半句也是说的这个谢道韫,曹雪芹把谢道韫的才与东汉时期续写《汉书》、母仪天下的班昭的德相提并论,可见其确实是才高八斗。
相传,东晋名臣谢安为他珍爱的才华横溢的侄女谢道韫选婿的时候,其起初看中的王凝之的五弟王徽之。王徽之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以一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名著魏晋风流榜的王羲之第五子。
可能是因为王徽之已经定亲或比谢道韫小的原因,再加之儒学修养深厚的谢安对王徽之过于“恃才放旷”、不拘小节有所保留,最终谢安没有选中当时风流闻名天下的王徽之,而选上了浑浑噩噩、平平庸庸的王凝之。《世说新语》记载谢道韫第一次看见王凝之后就很失望,所谓“大薄凝之”,并感叹“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意思是想不到天地之间,还有王凝之这样差劲的人!
直到谢道韫嫁入了门当户对的王家一段时间,回家省亲时依然闷闷不乐。叔父谢安看在眼里,很奇怪问她道,“王家名门世族,王凝之(谢道韫的丈夫)也算是青年才俊,何以不快至此?”道韫怅然道:“一门叔父,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有封、胡、羯、末”。
一门叔父中阿大指谢安,何等人物就不必多说,中郎指西中郎将谢万(另一叔父),手握重兵,威震一方;在谢道韫的兄弟和堂兄弟中,有四大才子,“封胡羯末”分别是其小名:封是谢万的儿子谢韶,曾任车骑司马;胡是谢朗,官至东阳太守;羯就更了不得,他就是谢道韫的亲哥哥谢玄,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中的主帅,把骄狂不可一世的大秦天王苻坚的百万人马打得落花流水,当真有再造社稷之功;末是谢川,也颇有文才,只是早夭。
谢道韫的本意是说自己的丈夫王凝之与本门的英才相比差得太远!这不能不说是她一生悲剧之根源。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古今皆然,睿智聪慧如谢道韫也终于不免,正应了巧女常伴愚夫眠的古语。谢道韫再怎么才情远胜王凝之,作为封建时代的女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宿命,她也无可奈何。谢安长长叹了一口气,再也无话可说!
王凝之总的来说比较平庸、迂腐,甚至糊里糊涂。他能娶到谢道韫这么才情无双的妻子也算是糊涂福气。东晋末年,王朝气数将尽,适逢孙恩之乱,正好王凝之当会稽太守,他深信五斗米教。叛贼孙恩攻打会稽时,孙王凝之居然死活都不相信跟他一样信仰五斗米教的教友兄弟孙恩会谋反攻打自己领地!寄托于虚无缥缈的“五斗米道”会保佑自己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等孙恩率叛军逼近时,他才不得不相信,却不组织军队抵御,而是踏星步斗,拜神起乩,说是请下“鬼兵”助阵,守住各路要津,贼兵不能进犯。攻守站一触即发的情况下,王凝之竟然不信将士信“鬼神”,结果很快城被攻破,王凝之却仍然不相信教友孙恩会杀他这个同教兄弟,并不逃走。最后王凝之和他的几个儿子一 一被杀,“鬼兵”没有来,王凝之却去见了鬼,死得糊里糊涂,让人唏嘘不已。
当初孙恩贼兵进犯会稽城以前, 谢道韫曾提醒丈夫整兵备战,无奈王凝之不为所动,谢道韫只好亲自招募了数百家丁天天训练。孙恩大军长驱直入冲进会稽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谢道韫手持兵器带着家中女眷奋起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俘此时她还抱着只有三岁的外孙刘涛。
面对孙恩及其虎狼叛军,谢道韫镇定自若,厉声喊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孙恩因感其节义,故赦免道韫及其外孙。王凝之死后,谢道韫在会稽独居,终生未再嫁。
东晋的王谢二族,几乎高下难分。然王凝之逊谢道韫远矣,当无异议!王凝之治下的会稽古城一郡魏晋风流,焉能守得住风雨中的江山?腐朽门阀制度走向没落,造成王凝之个人的悲剧,也造成了国家的悲剧!
欢迎交流、分享 敬请关注“山色归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