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旸瑫」真正的风雅

作者: 旸瑫 | 来源:发表于2019-03-18 07:19 被阅读36次

    中国历代文人都崇尚风雅,才华横溢的作家迟子建也不例外。

    读她的散文集,时常会想到“风雅”这个词,那是字里行间渗透的,是沉浸在纸张里的,真正直接写“风雅”或议“风雅”的很少。然而,今天,我读的两篇短文《山水豆花》和《苍苍琴》里,却尽显“风雅”之词,更显“风雅”之义。

    今天的心得就想围绕这2篇散文简聊“风雅”。

    在香港,迟子建吃到一种美食“山水豆花”,这原本是一家客栈的招牌吃食,味道自然是美的。然而迟子建不但吃出了食物本身的美味,还品出了不一样的感觉。她写道“细细品来,它的清香不完全是豆子被研磨后迸出来的香气,它还沾染了山中草木的气息,因而那清香是别致的。”

    “山中草木的气息”一下子点香了这碗豆花,也切中了它的名号“山水”,然而,只有作家特有的敏感性,才能品出了这份风雅啊。

    我的理解再次得到了后文的验证,迟子建直接在文末道出了这“山水豆花”的含义。她说,这是一种与大自然最有亲和力的食物。这样浸润着山水精华的食物,无疑是有魂灵的。谁又能忘怀这有魂灵的食物呢!

    好一个“亲和力”!

    恕我孤陋寡闻,见识浅薄,我真的是第一次读到有人用“亲和力”三个字来形容食物的!

    顺着迟子建的“亲和力”的领悟思路,我又想到,与大自然最有亲和力的食物又岂止这“山水豆花”呢?在我看来,所有的食物都是山水的结晶,都有亲和力。既然我们的食物来自自然的山水,那么,我们就要有感恩之心,感天谢地!

    「旸瑫」真正的风雅

    小时候,迟子建的父亲每天清晨会取下挂在墙上的小提琴,站在炕前,有板有眼地拉起来......

    迟子建父亲悠扬的小提琴音,让我突然想到很多迟子建散文中的风雅画面。这是父亲的风雅,也是迟子建从小耳闻目染的风雅。

    也许,我们时常会问,为什么迟子建的散文那么有意境,有情致,有味道?为什么有这样的思维,有这样的文笔?从这些故事里,我仿佛读到了答案,尽管不是全部的答案,但至少是一个正确的选项,那就是儿时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我相信,父亲这风雅的小提琴声会转化为她绵绵不断的思路和文字音符。

    父亲的小提琴是风雅的,千年的古琴也同样是风雅的。“据说有张古琴,有几百年的历史。它似乎还裹挟着旧时代梅花的苦香气,说不出的风雅。”

    我想,古琴尽管是风雅的,但这旧时的苦香梅花则是美妙的点缀,更让风雅之气浓郁。

    然而,迟子建在欣赏了香港城市大学的古琴演奏会后,与曾经在云南丽江初识古琴之音进行比较,愈发觉得还是丽江洞经音乐来得惬意。

    我和迟子建有同感,于是写下了两段类似的话:

    “真正的古琴是属于大自然的,属于山水江河的,所以任何富丽堂皇的演奏厅都无法容纳下古琴的风雅,所以古琴最不宜在室内演奏。”

    “真正的风雅是私人化的。风雅是历代文化人追求和向往的。风雅是意识化的,非物化的,所以是最个体化,最私人化的,而对风雅的认识显然是由人的知识、涵养、人生阅历和感悟所决定的。”

    “这样的琴哪怕有一种消失了,它留给天地间的,也是最美的一抹斜阳!”

    这是迟子建散文的结尾末句。我想套用这句话,评价一下这样的结尾:

    迟子建的散文哪怕读完了,但它留给我们读者的,仍然是回味的一丝清幽!

    迟子建的散文,就是如此,文尾总是让人眼前一亮,且留有回味,真的非常值得我们仔细品读和学习。

    也许,这也正是迟子建散文的风雅吧!


    备注:

    "与旸瑫同读一本书"活动的第2本书《光明于低头的一瞬》(13):真正的风雅是私人化的

    阅读时间:2019317

    阅读页数:136-144页


    旸瑫私塾

    “一对一”    同读一本书  同读金句

    以贝易书      以贝易评    以贝易课

    注:本文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朋友圈,微博等.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文中用图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旸瑫,一个烹文取暖,煮字疗饥的生活家.更多交流请加微信6942145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旸瑫」真正的风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jj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