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在思考,阅读带给人什么样的一种感觉。如普鲁斯特所言:“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
读书亦同感,总是去升华那个灵魂。遇见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自己。那总是需要勇气,承认自我无知的勇气。不过,无知又是无畏他爸,总是又在书海的游弋中,习得一身不懂就看的武艺。惧怕寂寞,阅读来凑。书成为了无声的交流,读者和作者借助书籍的小舟,携手共度一段特别心路。
在阅读之中,有阅读中的自己,有记忆的自己,还有这书的作者。三者在一本书的面前,玩躲猫猫。作者要藏的好,用文本去勾勒藏身之处。读者要找的好,除了阅读过程中的自我,还有在记忆中的自己。两人携手,找到到作者的秘密。就好比,福尔摩斯,过去的那个你就是助手华生了。
每个人阅读的体悟,由于背景和职业的关系大相径庭。一万个人读《万历五十年》有一万个申时行,万历。这些人在默读中与你拉进,让你在阅读的时刻,观察几千年来特有的官场文化。一万个读《邓小平时代》,也总会有不同的改革开放。精神世界的浇筑,总不是一朝一夕,总要有几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积淀。看的久了,也学会少许,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的专注。故事的千变万化,总是在临摹那个多样的生活。正如读汪曾祺的书,总是让人感到食物就在眼前,香气扑鼻。生活的细节被慢慢压缩在文本的万花筒中,尽管是管中窥豹,也够怡然自得一番。
阅读有时让我们关注当下,关注书中的时刻。那种超越自然时间的体悟,往往令人欲罢不能。本人曾在读小说时,深深折服于剧情。从早上读到下午,任钟表的时间淌过,竟未曾感知。只是一心一意的关注,主人公的跌宕起伏。在经历挫折时,自己翻看有丰满情节的小说总是让人心绪宽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看来不是哄哄读书人的精神胜利法,更像是多年传承来的一句谆谆教诲。保持一种精进的阅读态度,让书为自身服务。读书着经常陷入我看了很多书,你呢?的竞争秩序。可惜,那些书也只为读者自身的心灵世界供给养分。内化实践后,化为自己的渔网。不也是在日常之中教自己,授人以渔的大道理。
希望自己能够坚持,每日读书,每日早起。做到那句惟精惟一,允厥执中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