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幺过了暑假就是毕业生了,即将进入找工作的人潮中,幺幺有些恐慌。她不知道自己能否在这场浩战中取得属于自己的胜利,她惧怕失败,她输不起。要做的事太多,要学的东西汪洋一片,不舍得浪费掉哪怕一秒钟时间,因为被迫浪费掉的自己无法追回,用专业术语讲,就是“沉没成本”她无法承受。
幺幺知道如果能考到那个证,她未来的职业道路一定会非常顺利,可是那是本专业神灵级的证书,像一座永远无法攀登的大山。
在好友的劝说下,幺幺决定备考了,整整一个暑假,她都在学校复习,笔记本记了厚厚的几本,书快翻烂了,为了这次考试她真的用尽了洪荒之力。每天都觉得自己好疲惫,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不断的跟室友抱怨。室友约她周末去逛街,想到还有很多没复习,就拒绝了。
天不随人愿,幺幺并没有通过这次考试。她伤心透了,开始怀疑自己能否适应这个社会,她仿佛进入了一个绝境,感觉自己一无事处,感觉未来在风雨飘摇。于是,她决定进体制,仿佛现在这般一无是处的她只能在体制里安稳度日。
于是,她又进入了下一轮的考试,又开始了早出晚归的复习中。上天似乎不把这个可怜的人儿折磨透就不罢休,这次的考试她依旧遭遇滑铁卢……
幺幺是他,是你,也是我。生活中你我都会遭遇这样的不幸,没有谁会一帆风顺。我们没有资格去指责幺幺,更没有资格也无需同情。
《把时间当做朋友》中说:要知道,人生其实一场马拉松长跑,最后的胜者是那个最能坚持的人。17年间,无数的人来来往往,现在回头一看,掉队的竟然是聪明人,留下我一个当初土里土气傻头傻脑的人跑到最后……做人要勤奋,做人要执着,但做事不一定要图快。马跑起来比骆驼快,但骆驼一生走过的路却是马的两倍。
听完这些类似鸡汤的话,我们需要从上述故事中反思,分析为什么幺幺付出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01 缺乏规划
幺幺想考本专业“大山”般的证书,并为之付出努力,固然励志,然而上文中也提到了,幺幺过了暑假就要开始找工作了。所以当务之急应该是如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工作,而不是这座“大山”。也就是说,幺幺并没有分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如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好工作,这份工作是否需要实习经历,自己是否具备。再退一万步,找工作需要的简历做了吗?证件照照了吗?这些都是暑假期间她可以努力的方向。等签了Offer以后,有大量的时间可以攻克“大山”,不论是否毕业,这都可以是初入职场的她值得拥有的小目标。
《把时间当做朋友》中提到,因为“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拒绝学习的人,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虚度无数光阴。而与之相反,因“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而选择努力学习的人,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收获,并且会在将来的某一天获得更多的意外收获,哪怕他们可能显得漫无目的。
作者努力在说明一个“试错”的问题。试错本没有错,然而它并不适用于任何时候,关键时候还需要分清楚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02 缺乏效率
在复习过程中,幺幺整日早出晚归,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却依旧没能通过考试,有可能她学习的效率并不高。人的身体想一个弹簧,长时间处于拉伸状态会疲倦。拒绝室友的逛街邀请或许是不太妥当的做法。做事要有张有弛,只有学会休息才能学会学习。换句话讲,即使要要拒绝了室友的邀请,也不见得她那天下午想学效率会有多高。相反,释放放松过后,内心是满足的,愉悦的,同时也带有些许的愧疚,于是第二天才能更好的投入学习中。
关于如何提高效率,属中提到了列计划。书中提到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作者将之称为“时间账本”,里面记录着每天做过的每件事和所耗费的时间开销,可以让人更清晰的了解时间,了解时间都去哪了,从而进行反思,提升。此外,作者还提到“时间预算”,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列表。在本子上记录第二天的计划,一件一件去执行,减少了因觉得无事可干或无从下手所浪费的时间。
此外,我还想提两点可以提高效率的方法:番茄工作法和网络断舍离。
番茄工作法是说将25分钟看做一个单位的时间,在一个单位时间内,集中精力、高度认真的做一件事,一个单位时间结束后,去休息,喝喝水,去趟卫生间,伸伸懒腰,看看窗外的风景。注意,看手机不算休息。因为我们在玩手机时大脑依旧处于运作状态。这里所说的休息是全身心的放松。
而网络断舍离就是在工作时关掉网络,防止网络对自己的干扰。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列好了计划,真正执行却因为这样那样的消息使自己无法安心投入,有人发微信消息,拿起手机和他聊天,聊完之后忍不住点开朋友圈看看,看完之后发现自己喜欢的博主推文了,又忍不住点开公众号看看。这样时间就流失了,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没做。所以在学习工作时,适当的关掉网络,会无形中提升效率。
03 缺乏兴趣
上文中幺幺想翻越“大山”,却每天都感觉特别累,唉声叹气,跟室友抱怨。在学习这件事上她缺乏耐心,也缺乏兴趣。
或许你会告诉我,人生有很多无可奈何,我们不得不做那些不感兴趣却不得不做的事。《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中也提到“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才有兴趣”。
作者说没错,我们首先要做好一件事,才会有成就感,从而对这件事有兴趣。而我要说,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是培养兴趣。
想要培养兴趣,首先,你要学会自我暗示。在学习之前,告诉自己,我爱学习,我爱我的专业,给学习增添一种仪式感。而不是告诉自己,又要学习了,真讨厌学习。如果你比较“耿直”,无法做到暗示自己“爱学习”,你至少可以暗示自己通过这次考试你会获得怎样的好处,比如更好找工作,未来出任CEO,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上巅峰。每次学习之前,暗示自己这样的好处,为学习增添动力和激情。
此外,还需要对标他人。比如网络上的经验贴里笔者说自己每天看多少书,做多少题,这是所谓的远景目标。或者你的室友每天看多少书、做多少题,身边总有比自己牛逼的人,这是所谓的近景目标。有了这两个目标之后,每当学习没有动力的时候就拿自己和他们对比,寻找不足,告诉自己还需要努力。对标他人的好处在于找到挑战感,从而激发你的好胜心,学习的兴趣就会随之而来。
说了这么多,都是个人的粗鄙之言,有些对书中观点的抨击并无蔑视之意。《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还是很值得推荐的,有很多别出心裁的观点,对自己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引发思考,耐人寻味。推荐大家去看,五星好评哦~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结束本文:得按你想的去生活,否则,你迟早会按你生活的去想。
各位,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