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减少对孩子的心理控制

减少对孩子的心理控制

作者: 若有光亮 | 来源:发表于2020-11-05 09:08 被阅读0次

    心理控制是指父母通过影响孩子的心理、感受、情绪和想法等控制孩子。使用心理控制的父母, 容易培养出内摄动机强的孩子。 内摄动机驱动的孩子,做事是为了满足别人,比如不辜负家人的期望、不让妈妈伤心、得到别人的肯定、有面子等等。 这样的孩子看似做事积极、主动、不需要外在压力驱动,但他追求的是别人的肯定,而不是自己的肯定。这样的动机不利于孩子形成自主的心理。 

    父母常用的六种常见的心理控制的方法:

    1、否认感受:通过否定孩子表达出来的感受,从心理上控制孩子。 

    妈妈:天冷了,你要加衣服了;  

    孩子:我不冷;

    妈妈:不会的,你肯定冷,会感冒的;

    接着一件大厚外套强制给孩子穿上了;

    否认感受可以让孩子听话,想你所想,不再与你争辩, 但是它压制了孩子的感受,会使孩子贬低自我价值,影响自我整合。 

    勇气并不是什么都不害怕, 而是虽然害怕,但仍然坚持去做正确的事情。

    所以我们不应该否定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感受只能接纳, 接纳之后,再解决问题; 

    2、压制思考

    我不是为了你好吗?

    你听大人的话就好了,我们是为了你好。

    你现在不明白,将来就明白了

    类似的话,经常从父母的口中说出,这就是心理控制的一种方法, 叫压制思考。这样确实可以让孩子暂时听你的话, 但是从长远来看, 代价是孩子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那么我们父母如何避免压制思考这种心理控制方法呢? 我们应该退一步, 把什么才是好的决定权留给孩子。 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 先肯定和接纳孩子的感受, 再尝试解决问题。 

    3、激发内疚

    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居然这样。。。

    妈妈为了你, 每天这么劳累奔波,你这样,有没有良心啊。。。

    我每天工作这么晚, 你考试考这么少, 你对得起妈妈吗? 

    这种就是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内疚”。

    这个妈妈把自己的感受凌驾在孩子的感受之上。 她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孩子没有考好, 他想的是自己的付出; 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 所以孩子应该内疚。她并没有从孩子的感受出发, 孩子考不好的时候, 孩子的感受是什么? --他是不是很沮丧、失望、难过、甚至可能也害怕妈妈的惩罚? 这时候他还没来得及感到内疚。 

    用激发孩子内疚的方法控制孩子, 虽然常常会有效, 但却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贬低其自我价值。 

    那父母应该如何做呢? 

    a、孩子应该有内疚感, 但是内疚感要自然产生。

    b、我们要干涉孩子的行为, 而不是孩子的感受。

    c、父母有时候激发孩子的内疚, 是因为自己太沮丧了。 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也不干涉孩子的感受

    4、有条件的爱

    妈妈: 来吃点青菜

    孩子: 我不吃

    妈妈: 你怎么这么不懂事,青菜营养好,不吃青菜的孩子, 妈妈不喜欢

    爸爸: 你要是考不到全班第一名,你就不是我儿子

    爸爸: 不许哭, 再哭我就不喜欢你了, 不要你了

    有条件的爱,是最恶劣的一种心理控制方法,是指父母告诉或者暗示孩子: 我们给你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你的表现符合我们的条件时,我们才爱你,不然我们就不爱你了。 

    孩子最害怕的就是失去父母的爱,父母的爱对孩子就意味着什么,那是和空气、水和食物一样重要的东西。 

    5、动机分析

    别以为我不知道, 你这样做就是为了。。。。

    你就是想。。。。。

    很糟糕的是, 我们对孩子的动机的猜测常常是错的,对孩子的动机, 我们不能讽刺,拆穿的口气来分析,哪怕我们不喜欢孩子的动机, 我们也应该先接纳,然后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或者把他的动机往正确的方向引导。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觉察和接纳自己的内心动机, 发展出一个健康的自我。 

    6、激发焦虑

    再这样下去, 一辈子扫大街

    这些话语,家长们经常脱口而出,家长以为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斗志, 实际上激发的,确实孩子的焦虑。

    父母不焦虑,孩子才会心理健康,在这里,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自己要调整心态, 不要太焦虑。 过度焦虑的孩子, 背后往往是过度焦虑的家长。

    孩子不是帮助我们弥补人生缺憾或者攀比的工具,也不是需要我们时刻警惕、稍加放松就会堕落的小恶魔。 相反, 孩子天生就有成为自己、实现自我的内在动力。 控制孩子的心理, 既没必要,也不可能真正成功, 而副作用可能大的惊人。 

    归根到底, 我们不是孩子的木匠,而是孩子的园丁。 规范孩子的行为,但鼓励他的心理自主发展,才是最健康的教养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减少对孩子的心理控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qb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