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致我生命中如父般的亲人
文/一叶飘萍
于2018年6月21日夏至
又是一年父亲节,微信群里充满着浓浓的亲情,不知何时羞于公开表达情感的国人,也热衷于过洋人的节日了,把微信群作为宣泄感情的窗口,毫不吝啬地在微信朋友圈里述说着情感。我也想凑个热闹,说些煽情的话,发到朋友圈,终究还是没发,因为有太多的话想说,太多的思念扯不清,遂成此文,谨以此献给我生命中的两个父亲和两个如父般的亲人。
这辈子管两个人叫过爹,一个是自己的亲爹,另一个是丈夫的亲爹。由于距离的原因,一个从熟悉到陌生到慢慢疏远,一年也见不上几次面说不上几句话,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另一个从陌生到慢慢熟悉,经常见面,反到成了亲近的人。时间和距离可以冲淡一段亲情,也可以给另一段亲情添上砝码。
我是家里的长女,想必我出生时父母也是很高兴的,他们也给了我很多的爱,只是我当时还太小,体会不到。等我懂事了,知道父母的陪伴很重要时,由于家庭的变故,生活中缺失了父母的陪伴,多少年我都不知道怎么和父母相处。我也知道爸爸曾对我寄予厚望,想让我学医,可他把我放在师资教学极差的乡村学校,耽误了我的学习,初中的数理化都几乎没学,又怎么能考上医学院。
好在他知道我爱看书,把他当时能找到的杂志和书都给我拿回来,养成了我看闲书的习惯,经常在课桌里放上小说上课时偷看,不好好听课,严重偏科,成了高考落榜生。老爸心里一定很失落,盼女成凤的愿望落空,我没能成为他的骄傲,这是我欠他的,永远也弥补不了。后来我考上银行,去外地工作,离他越来越远,联系很少,隔阂也越来越深,我知道父女一场我们是缘分不够深。每次想给他打个电话,又害怕听到电话那头的声音,怕双方都尴尬不知说些啥,索性就不打了,但我心里还是很挂念他的,想必他也同样,只是有了隔阂我们都不知道怎样互相表达。
第一次见公爹,他就对我说,我们家不封建,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好多年证明他这话没说错。公爹是个很严厉的人,脾气不好是出了名的,但他没有对我发过脾气。公爹从小没了爹,跟着寡母长大,13岁就出来参加了革命,给首长当警卫员,解放后上了工农速成中学,做为调干生又上了医学院,后来就成了泌尿外科的专家。他这辈子最自豪的两件事,一是有幸拜当时的泌尿外科权威名医后来的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为师,他们的师生之谊延续了多年。另一个是带领医疗队参加了唐山大地震的救援工作,这是他多年后常常提起的事。
公爹是个性情中人爱憎分明,他对自己要求严格更对别人严格要求,他对工作精益求精,生活上也很讲究干净整洁,这可能和他的职业有关,毕竟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马虎不得。他在家里有绝对的权威无人敢挑战,他对孩子的爱是严厉的,在他那里很难得到表扬,在孩子眼里他是个严厉得不敢亲近的父亲。他对病人很有耐心且富有同情心,尤其是对农村来的病人他会额外关心关注,以致好多病人最后都和他成了朋友,在病人眼里他是无可挑剔的好医生。
公爹的坏脾气也遗传给了他的二小子我丈夫,公爹也知道他儿子像他脾气不好,经常对我说,二小脾气不好,但他心好,你不要和他吵闹,要让着他。我当时不理解,心想凭啥老让我让着他,为啥你不劝你儿子让着我呀。到现在我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知子莫如父,他知道他儿子的脾气,吃软不吃硬,如果两人都不相让就是两败俱伤,他知道劝不动儿子就劝我,他是在真心地维护我们的家。公爹老了后,完全变了个人,在他孙女和孙子的面前简直就是个慈祥的老爷爷,绝对不发一点脾气,脸上全是满满的爱意,儿子和他爷爷感情很深。为了和我们联系方便,他早早地学会使用电脑、手机,还学会了用微信。经常给我们打电话,每次都是同样的话,你们要吃好喝好照顾好自己。
公爹常对我说,他是把我当女儿看待的。不过我知道他没有女儿不知道怎么和女儿相处,我很小就不和父母在一起也不知道怎么和父母相处,我们都是真诚相待,真心换真情,多年下来我和公婆的关系要比和我父母的关系好得多,我们互相都成了对方的牵挂。五年前得知我病了,公爹难过的流泪,忙着给我找医生,我手术的那天他早早地就到了病房,送我到手术室门口。后来他病重时我照顾了他一段时间,他走的那天我们一家人都在多伦多,没有送他一程心里很难受,特别是儿子好长时间都不能释然。公爹离开我们都三年多了,公爹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脑海里,又到父亲节了,想对他老人家说,爸爸,我们想念您!愿您在天堂安好!
这辈子还有两个人虽然不是父亲但胜似父亲,一个是我的亲姑父,一个是我的表姑父。他们都和我没有血缘关系,却在我生命中的一段承担了父亲的角色。人们常用寄人篱下形容在别人家生活的不容易和憋屈,父母分开后,我被送到了太原的姑姑家,姑姑姑父视我如女儿,在姑姑家的那两年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两年,我不仅有姑姑姑父的疼爱,还有哥哥姐姐们的关心,一点也没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却有如鱼得水的感觉。最近又听闻一个新词-扶弟魔,说每一个姐姐都是扶弟魔,扶弟魔就是无条件支持弟弟的姐姐,就是说弟弟需要什么,姐姐都会帮忙。我姑姑就是这样的姐姐,我爸爸在太原上高中、大学时都有他姐姐我姑姑的照顾,他有了困难后也是把他女儿托付给他的姐姐和姐夫,姑父有恩于我们两代人。后来我在太原上学工作,姑姑家自然而然地成了我的娘家。
也许是上天也为姑父对我的情意感动,特意让我陪伴姑父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如果姑父早走一年,那时我正在病中,没时间和精力照顾他。如果那年我不是那个时候回来也见不上他最后一面。2014年8月中我回来的第二天就去医院看望姑父,他还能说能笑,几天后就陷入昏迷状态,我看着他每吸一次痰就痛苦地抽搐一下,心里就难受的不得了,我能做的就是轻轻地握着他的手,守在他的身边。姑父走的那天是8月底,好像有预感似的,早早地去了医院,看着医生拔掉他身上所有的管子,知道那个如父般的亲人离我远去,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不知怎么形容自己的心情,不舍他的离去又不愿看见他痛苦地活着。第一次亲历了亲人从生到死的痛苦过程,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
姑父一生为人正直善良刚正不阿,为官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尤为称道的是他和姑姑的感情,那真是伉俪情深相濡以沫,是我们小辈们学习的楷模。正因他们夫妻情深,姑父走了后姑姑的身体很快地就垮了,不到两年也随姑父走了。姑父一生吃素不吃肉,却能做出最好吃的红烧肉,欣慰地看着大家津津有味地吃着,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多么温馨有爱的一幕,可惜只留在记忆中了。姑父是离休干部,工资待遇不低,晚年本该好好享受生活,到处走走逛逛,但为了支付他唯一的孙女高额的留学费用,生活简单省吃俭用,我一度很不理解,看到他们这样生活感到心酸。这就是中国的父母,以他们独特的方式深沉的爱为子孙无私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我上高中时有两年在表姑家住,表姑是我大姑奶奶的小女儿,我爸的表妹。小时候跟着我爷爷她舅舅生活过️一段时间,虽是表姑也和亲姑一样。表姑父有四个姐姐,差不多每个姐姐家的孩子都在他们家住过,家里经常有很多人吃住。当时表姑和表姑父都是普通干部,上有年迈的老母亲下有三个孩子,工资不高房子不大负担很重,我在他们家吃住,无形中又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他们没有一句怨言,尽可能地给我提供最好的条件。冬天怕我冻着,把小蜂窝炉放在我床边,让我暖暖和和地睡觉。上高中时,每天都有早自习,早上五点就要起床,有天早上我觉得有点头晕,就多睡了会,怕误了早自习,硬撑着起来了,刚站起来就一头栽到了地下,惊醒了里屋的姑姑和姑父,才惊觉我是中了煤气,赶快把我拖出去,吸了半天的新鲜空气才缓过来。这个事件使他们惊吓不小,深感责任重大,也庆幸发现的及时才避免了大祸。
表姑父爱看书,知道我也爱看书,一直都很欣赏我,给我好多鼓励。有一年他和姑姑在我太原的家里住了一段时间,我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一起回忆过去的岁月,更加深了我们的感情。直到现在,还经常和我微信联系,嘘寒问暖的很让我感动。他和姑姑也是夫妻情深,用他儿子的话说,我老爸啥时啥事都是我妈说了算,这也是他们家和睦的关键,也让我一个外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我很羡慕我的两个姑姑,都有深爱着他们的人,也正是他们夫妻情深家庭幸福,能把爱播撒到各处,才有一个遮风挡雨的港湾供我栖息,使我在亲情缺失的同时又收获了额外的亲情,从某种意义上讲我是幸运的,感谢苍天待我不薄,给了我丰富的人生经历,又让我得到了如山的父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