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万清叙语》19:寻找生命的支线故事

《万清叙语》19:寻找生命的支线故事

作者: 心喜欢生0003 | 来源:发表于2022-04-20 03:16 被阅读0次

    接纳不了别人的苦难,就接纳不了自己的苦难;反之亦然。——万清心理

    这是我阅读《金瓶梅》中篇之后的领悟。也写了一段评语:

    却看那云雨,却看那情深,却看那人间白描最动人。

    面对那反思,面对那觉察,面对那人性接纳最深沉。

    我开始理解到,人的心理看世界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嵌入体验阶段,类似于自动化思维,我们看到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嵌入姿态类似于心理等同,把心理世界等同于现实世界。

    第二个阶段是心智化阶段,类似于反思能力。我们常常说如有不得,反求诸己,不会简单的把心理世界等同于现实世界。对事物能够进行表面和本质的区分,能认识到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对一个人的观点随着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情境有着不一样的意义。通俗说就是具备反思和共情的能力。

    第三个阶段是觉察阶段,是不带任何评判和评估地对体验有所觉知。就是前面我们谈到的自我的虚化,里面是空的,可以承载所有的东西进来;但他也不是全是空的,毕竟还有一个觉知在旁边观察。似是而非,似在非在,就是正念所体验的无我之境。

    而在过往的体验中,我很大部分的体验可能都处在第一个阶段——嵌入体验——把心理世界等同于现实世界。在此等信念的基础之上,我不敢坚持学习,坚持学习意味着自己没有才华;我不敢看《水浒》,难以接纳宋江最后的背叛;不敢看清朝的书籍及影视,闭关锁国的耻辱会引发我童年的耻辱的记忆;甚至也不敢追女孩子,我没有凌驾在她们之上追求她们的体验,我总是习惯了仰视——就像我一直仰视我母亲的体验一样。

    我想说,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

    其实,我想说,未必是真实的。趋利避害的本能驱动模式,让我只能看见表面的主线故事,而支线故事源于建构,我其实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建构,更不认可自己的建构。

    我不坚持学习,我怎么能考上大学,甚至我高中毕业之后打了一年工,在那种满是污染的三合板加工厂干了大半年知道其中的不容易,咬紧牙关再苦再难也要从老家走出去,你能说这是不坚持吗?!

    宋江最后确实被招安了,也杀了很多兄弟,可是,如果他不被招安,最后起义成功了,水浒的故事能出版吗,能流传下来吗?!这是水浒的另一条支线故事。

    清朝的衰败,可能从明朝就已经出现迹象,很多历史的因素不是单单一个维度就可以表述明了的。

    甚至,我不敢追求女孩子,那其实也谈了好几回恋爱,我不是缺少追求女孩的能力,而更多的是虚化出来的无力感。

    如果给我的人生画一张地图,我的心里一直绷着一股弦——我一直感觉它马上就要断了,时时刻刻的担心着,一刻不得闲。这是无力感。这是主线故事,这是趋利避害的本能模式。

    但实际上,它从来没有断过,我一直活得很好,既不缺喝,也不缺吃,有媳妇有娃,身体健康,吃嘛嘛香。这是支线故事——我一直嵌入在主线故事的体验里不能自拔,从来没有认真地去观察自己的支线故事,甚至去建构自己的支线故事。

    而在当下的体验里, 我不是学习了心理学了吗,不是学习了叙事疗法了吗,于是积极主动的去建构自己的支线故事。于是,解释通透了,人生完整了,叙事一致性了,心情舒畅了,活在当下了,身体灵活了。我要理直气壮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我的建构对这世界是有贡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通过阅读金瓶梅打开了这种从嵌入体验——心理世界等同于现实世界;到心智化阶段——心理世界不等同于现实世界,比现实世界更复杂,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建构;到觉察阶段——将自我虚化,可以接纳更多的可能性,接纳更多的建构。

    年轻时候看《金瓶梅》竟盯着那些云雨情节欲罢不能,也读不出个所以然来。等经历了一些岁月的浸染,再读《金瓶梅》能看到一些人性的光辉,看到西门庆生养儿子时那种人性的光辉。甚至他儿子被潘金莲害死了,他都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伤心,而在李瓶儿去世时,哭的那真是动天地、泣鬼神。而在此时,我的内心确实也感受到那种充满被破碎的无力感——我为什么不能接纳故事跌落在谷底?!也许他投射的是我自己为自己命运的不甘——我一直抱怨自己为什么是我父亲的儿子,我为什么要生在这个破百之家,如果重新给我一个选择,我一定不选择给我父亲当儿子!

    但是这是真实的吗?!

    这不是真实的,这是被社会文化的浸染后构建出来的解释系统。

    细想一下就很容易明白,如果没有所谓的按劳分配的解释系统,大家出生后都在一个社会出钱供养的解释系统里面,读书学习成长,可能我对我父亲的抱怨都是不存在的,甚至还会为他这种勇敢追求自己极致体验的个性所骄傲。

    再仔细挖掘一层,所谓的解释系统的构建,即是大脑的认知。认知是大脑的功能,而大脑是身体的一部分,而作为大脑的载体的初始模块——精子与卵子的结合它们是充满生命力的相遇,这是生命的真相。当我们挖掘到生命的真相,这也是生命的支线故事,为什么难以挖掘——它存在于我们的觉知之外,存在表层的认知之外,它不是大脑的一个功能,容纳了大脑本身的载体。所以我们需要将大脑思考出来的那个“自我”虚化,将大脑的载体容纳进来,才能发现这个载体的真相,进而构建更好的支线故事。

    所以下一期开始,寻找生命的支线故事开始了。有幸阅读到这段文字的你,寻到你的生命支线故事了吗?

    最后感谢一下那位送我《金瓶梅》的发小,那些非言语的沟通里建构了最好的生命支线故事,我用心的发现其中的价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清叙语》19:寻找生命的支线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gxt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