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鲁迅散文《琐记》

读鲁迅散文《琐记》

作者: 一树清芬 | 来源:发表于2023-01-18 22:06 被阅读0次

《琐记》最初发表于1926年11月25日的《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二期。这篇文章写了鲁迅离开故乡绍兴到南京去求学最终又决定到日本去留学的人生历程。

文章的第一部分,鲁迅写了“衍太太”这样一位女性,先扬后抑明褒暗贬,写作手法颇为“阴阳”。

衍太太其实是鲁迅的叔祖父的妻子,正规的讲,鲁迅应该称呼她为叔祖母,其所以 被称呼为衍太太当然是因为她的人品行事被鲁迅所不齿了。鲁迅的这位叔祖早逝,衍太太便与同族的一位名为周衍生的男子同居了,周衍生是鲁迅的叔伯辈,照当时的伦理道德来看,衍太太于周衍生的同居行为有违人伦。衍太太“对自己的孩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因此我们就最愿意在她家里或她家的四近玩。”

鲁迅用了几个实例刻画出了一位虚伪不善、挑拨离间、造谣生事的可恶的妇女的形象。

      一、冬天小孩贪玩吃冰,别的大人看了都要阻止告诫,衍太太却“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小孩冬天吃冰好不好?肯定不好吧,吃多了会肚子疼,衍太太却纵容怂恿。

      二、给孩子看黄色书籍又肆意取笑。

      三、先怂恿孩子打旋子,孩子的家长来了,她又说“叫你不要旋”。

      四、先教唆孩子偷家里的首饰卖钱挥霍,再制造流言污蔑他。

流言对鲁迅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一遇流言,便连自己也仿佛觉得真是犯了罪,怕遇见人们的眼睛,怕受到母亲的爱抚。”

衍太太其实是当时鲁迅家族象征和典型,这个家族早已衰败,道德沦丧流言充斥;衍太太也是当时封建落后的绍兴乃至整个旧中国的普通民众的代表。她的虚伪不善、挑拨离间、制造流言是鲁迅所诟病的“国民劣根性”的典型。“S城人的脸,早已经看熟,如此而已,连心肝似乎有些了然。”青年的鲁迅决定去“寻别一类人们去,去寻味S城人所诟病的人们,无论其为畜生或魔鬼。”

文章的第二部分,写鲁迅的南京求学历程。

当时的鲁迅应该已经认识到学习了外国先进文化的重要性,他决定去到教授外国先进文化的新式学校去学习,又因为家贫交不起学费,所以 选择了不用交学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即鲁迅文中所说的雷电学堂。然而,雷电学堂却是一所“乌烟瘴气”的学校。鲁迅描写雷电学校,“一进凤仪门,便可以看见它那二十丈高的桅杆和不知多高的烟囱。”这里又用了讽刺的手法,写学校不写其教学楼图书馆之类的主体建筑而只说其桅杆和烟囱,暗指这所学校有名无实吧!文中写到,学校原来有个池子给学生学游泳的,却淹死了两个学生;鲁迅到时,池子早天平了,上面还造了一所关帝庙,没到七月十五,还“总要请一群和尚到雨天操场来放焰口,”。鲁迅认识到这所学校思想迷信、不务实事,学习不到真材实料,于是“只得走开”。

鲁迅考上了同样免除学费的“路矿学堂”,在矿路学堂的第二年,来了个信党总办,考汉文也自己出题目,“和教员出的很不同。”但是学校的教员却往往还对新学很无知“有一次是《华盛顿论》,汉文教员反而惴惴地来问我们到:“华盛顿是什么东西呀?””“看新书的风气便流行起来,”鲁迅接触到了《天演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鲁迅如饥似渴地学习新学,引来了本家的老辈的不满,鲁迅“任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照例看天演论。但是当时官场腐败无能,矿路学堂的办学经费出了问题,学校传出了裁撤的消息,最终虽然没有裁撤,教学效果总也不大好了,到毕业的时候,“实在连自己也茫无把握”,学问没有,要想学到真知识,“还只有一条路:到外国去。”

文章的第三部分,写留学日本前的准备。

鲁迅请教一位曾游历过日本的前辈同学该如何准备。前辈同学严肃地说“日本的袜是万不能穿的,要多带些中国袜。我看纸票也不好,你们带去的钱不如都换了他们的现银。”鲁迅遵命招办,后来,“要穿制服和皮鞋,中国袜完全无用,一元的银元日本早已废置不用了,又赔钱换了半元的银元和纸票。”两条所谓的经验,不但无用,反而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真不知道那位前辈是真的无知还是故意瞎说了。

这篇文章入木三分地写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落后、民众的愚昧不善,也写出了鲁迅求学之路的坎坷:“做学生总得自己小心些。”在学校里做人做事要小心些,选择学校更要小心些。鲁迅后来到了日本,又经历了几次选择,唯有救国救民的初心不变,最终选择以笔为剑,用呕心沥血的文字来唤醒人们的觉醒。

相关文章

  • 读鲁迅散文《琐记》

    《琐记》最初发表于1926年11月25日的《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二十二期。这篇文章写了鲁迅离开故乡绍兴到南京去求学...

  • 琐记

    我记得,鲁迅是不是也写过一篇叫《琐记》的文章。今天,我也想不知羞耻的学习一下鲁迅先生的精神。 鲁迅笔下的《琐记》我...

  • 读鲁迅《琐记》有感

    《琐记》[https://baike.baidu.com/item/%E3%80%8A%E7%90%90%E8%A...

  • 《琐记》读书笔记 | 朝花夕拾思维导图整理

    琐记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接受了厦门大学的邀请之后,南下教书的时候所写,琐记所叙述的是鲁迅年轻时为求知而四处奔波,...

  • 在抉择与抗争中前行

    读一个真实的鲁迅之三:青年时期:抉择与抗争。 这部分重点研读《琐记》与《藤野先生》。鲁迅最初离开家乡,是被八婆衍太...

  • 鲁迅的出走-读《琐记》

    鲁迅的出走 《朝花夕拾》阅读感悟之一 “好。那么,走罢!” 《琐记》中五个字,三...

  • 【文本深处觅烟霞】No8.《琐记》三讲

    同学们好,我是田玲。今天我们要一起了解鲁迅的《朝花夕拾》里的《琐记》。提起《琐记》,同学们印象最深刻的人,当属衍太...

  • 简读17-《纽约琐记》

    陈丹青,《纽约琐记》(修订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83页,130千字。 琐记,恐怕最适合琐读的方式—...

  • 《朝花夕拾》中《琐记》读书笔记

    琐记是鲁迅回忆自己去南京求学时的经历。鲁迅开始写他为何要去求学,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是衍太太。衍太太对于鲁迅的影响很...

  • 赶会

    前些日子重温鲁迅先生的杂文集,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琐记”、“社戏”等篇幅,思绪追随者鲁迅先生的笔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鲁迅散文《琐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hdf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