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重阳前后,在天寒地冻到来之前,是备柴过冬的黄金时间。想起少儿时,上山耙柴叫人最是难忘。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9601c16aa31f501f.jpg)
家乡的山上几乎都是松树,间有少量沙树。而在惠城,山上多青杂树,松树难得一见。一到秋天,松叶黄了(老了的部分),随风摇曳,轻轻地沙沙的,宛如摇篮曲,给林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软毯。
松叶很适宜做柴火,易点燃,烧起来又方便,是我们最爱的柴火之一。只要是晴好的天气,大人们(多是妇女,也有男人参与)三五成群,拿着工具,上山打柴去。孩子们放学回来,也能去家近的小山坡搂箩柴回来。
耙柴不用动刀,只需一件(竹)耙子,一只箩筐。
耙、箩都是竹制的。那个时候,很多农具包括家用物件都是竹子做的。这个耙子我曾仿做过,倒也不难。由耙齿、耙脑、耙腰、耙柄构成。耙齿前端需烫成钩形。小小竹耙,线条美观,构造大方,如今看来,堪称艺术品(家乡竹耙的形状,可见附图)。耙子用久了,因为磨损,耙齿会变直变短,一看就知道是老耙子了。因此,我们懂得选择耙齿“深”的耙子来用。但并不是新耙子最好用,最好用的耙子是新耙用了几次之后,这样的耙子即集柴,又不很费力,可谓称心应手。一件好的劳动工具,常常事倍功半。俗话说砍柴不误磨刀功就是这个理。耙有了,箩用的是大菜箩。即便是大菜箩,装柴火实在有限,因年少我们只适合拿菜箩,一箩柴用耙子扛着驮回家来,直接倒在灶后。到长大了,就可以像大人们不拿箩,用绳捆,一担挑了。
所耙的柴,不是别的,正是松叶,即松针。我们家乡土话叫“丛猫(猫音)”,跟松毛的叫法差不多。
一到秋天,秋风飒爽,松林婆娑,金色的松叶悠然飘落。我们把这样的秋风叫“刮丛猫风”。风起后,山林空隙地上落了一层,趁此去耙不消工夫。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92879/8047a42e0b0e6805.png)
我家有两处自留山,去耙柴也就有两处。一处山在老屋的对面。先沿着老屋小河的右岸,横过田间小路,曲折翻过一个坡坳,坳口有两户人家,再曲折走过山洼间的一段田埂,田的西边是一条河,河岸上就是山了。这条小路曾是我们上小学一二年级时天天走的。这处山很陡峭,几乎是石头,红褐色的石头。据说有矿,不知何时,老早前曾有堪查队来挖过,山体中间从上到下还留有一条槽形的沟,并在山腰横修了一条两米宽的土路。这条土路,成了我们耙柴的主要场地。从山上耙下来,柴都集中在这条路面上。因石头多,柴里常裹有石子。这座贫瘠的山,松树稀疏,又没有大树,不是理想的耙柴之地。但有兴趣的是山下的这条河,河水常年清澈,有小小的鱼儿在水草边游来游去。霜降时节,砍大白菜,成担的挑到这儿来洗,即便离老屋有两里路,那时没有自来水呀。印象深的是秋冬,妈妈挑一担衣服来河边洗,一洗小半天。记得有一年冬下大雪,这山上的松树都冻成大冰棍,煞是壮观。这些情景,都成了我珍贵的回忆。
还记得,和妈妈去另一处山上耙柴。这山更远,少说有四里地,是接近大山的次山林了。沿老屋小河左岸上边的小路,曲折向上。我在《想起家乡的萝卜》文中写过这条小路。要经过一个鱼塘。这鱼塘最大的用途是蓄水灌溉,顺便养鱼。小时候我们常上这儿来钓鱼,会游水的游水,摸蚌壳,采莲角。如今,怕是成野塘了。过了山塘,就走进了山林。再走一间逶迤的林间坡径,就到了我家这处的山。这处山是黄泥土,山上有野柿、野栗子、山楂,曾是我们的乐园。到了山上,我们选好场地,开始耙柴。除了耙柴,还带上柴刀,砍些矮小的灌木,或砍些松枝,连着耙的松叶混在一起。不再是箩装,拿绳捆。下面垫几根松枝,用耙将柴拢成一层一层,码堆成捆。一担柴,有相当的体积,但烧起来很快。因此,只要田地有空闲,我们就上山备柴。不然,一到大雪封门,就不能搞柴火了。备柴过冬的重要性,好比收割稻谷。有粮食,没有柴火烧煮也吃不到嘴。
上山砍柴常常要走远路,因为自家的山舍不得砍,要跑到更远的林场去,半天才能砍一担柴回来。上午一担,下午一担。我总记得,妇女们挑着一担担的柴,快步精神的从老屋门前的大路上走过。耙柴也是这样,一担松毛,耙子支挂在两头,挑起担来,闪闪悠悠,风风火火。
我们都喜欢松毛柴。冬天大早上起来,烧锅点火松毛最宜。一根火柴点着,滋滋的燃烧,仿佛能闻到松油的香味。煮饭时,饭差不多熟了,得提前撤掉大柴火,这时改烧松毛,松毛的火力柔和,不会把饭烧焦。利用松毛的这个秉性,早餐店用它来煎饺子。
等到冰冻雪下来后,我们坐着火炉,晒着暖洋洋的太阳。家家屋檐下堆的都是柴,松毛柴最打眼。如果那一年松毛耙得多,可以想象得到,一定会过一个开心祥和的年。因为,家里松毛柴多,表明人有心力有劲头上山去耙柴,柴备得多,相应的收成也会好,可以联想到手头边也宽裕。
耙柴,烧柴,是跟点煤油灯联系在一起的。到后来通了电,开始出现煤气灶,柴火逐渐退出了我们的生活。刀耕火种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
如今,若见到搭灶烧柴,感到是十分亲切的事,是值得让我们回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