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的标题只有一个字:勇。现代汉语中,“勇”很少单独使用,得加上“敢”,谓之勇敢。
勇可以伪装,即虚张声势。据我观察,四川人吵架,一般都比较勇,就是不大敢。
张三不小心撞了李四一下——很轻,严格地说只能算擦,还来不及道歉,李四已经毛了:
“眼睛喃?眼睛喃?眼睛瞎啦!”
张三也不是吃素的:“你龟儿才瞎了!你们全家都瞎了!把你的嘴巴弄干净点。”
李四:“嘿,你龟儿撞了人还有理了!你再撞一下试试,老子弄不死你!”
张三:“癞蛤蟆打呵欠,好大的口气!有本事你娃来弄,看哪个弄死哪个!”
李四:“你娃敢过来?”说着便后退一步,开始挽袖子,大约是以退为进。
张三:“有本事你娃过来!”说着也后退一步,袖子挽得还要高些,大约也是以退为进。
眼看就是一场要弄死人的流血事件,不过你放心,看热闹的人都晓得,随便你咋个劝他们“弄”,而且告诉他们弄死当睡着,劳改当工作,他两个就是不弄。骂了半天,且一退再退,最后扔下一句“你娃二回才认得到我”,然后各自得胜走人。这二人,从此相忘于江湖,再也没有二回。
由此可见,这世上很多人都是勇而不敢,他们的勇是假的。
在这一章,李敬泽又把孟子他老人家请来了,介绍了三个真正勇敢的人。
一个是北宫黝,这位先生是受不得一点儿委屈的,“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别管你是布衣百姓还是大国君主,惹了他他都跟你翻脸,“恶声至,必反之”,怎么骂过来的,原样骂回去,或者索性就拔刀相向。遇到这种连国君都不尿的人,千万不要说“你娃敢过来”,他娃一旦过来,你娃就惨了。
另一个叫孟施舍的可能是武士或将军,他的勇比较简便:不管对方是小股来袭还是大军压境,一概“视不胜犹胜也”,打得过打不过先打了再说。这种人不消说也惹不得,就算是打不赢你娃,也要咬你娃两口。
第三个勇者的来头就大了,打死你也猜不出是哪个。
——是孔子!
图:网络孔子之勇是:“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矣;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认为,孔子的勇才是真正的大勇。
李敬泽解释道:“缩”不是畏缩之“缩”,而是古时冠冕上的一条直缝,也就是说,摸着心口想想,如果直不在我,自己没理,那么对方就算是个草民,也别欺负人家,但如果想的结果是理直气壮,那么,“虽千万人,吾往矣”。孔子与前两位的不同在于,他使勇成为一个伦理问题:勇不仅体现一个人的力比多(荷尔蒙),它关乎正义,由正义获得力量和尊严。
由此想起了梁山好汉李逵,仗着一身蛮力,提了两把板斧,不分男女,不论好坏,一路排头砍去,那不是勇,是流氓加恶棍。还有鲁提辖智深,遇到打不过自己的镇关西,因为不爽对方的绰号,便将其活活打死,浑不把人命当回事。照他二人这种“勇”法,遇到小股敌人还好说,若是遇到强敌,恐怕逃得比兔子还要快。
什么是勇敢,台湾作家张大春说:勇敢可不是逞意气、斗蛮力,而是一种全面的、坚决的价值感,那是理想的官人(卿大夫)所应该具备的特质;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孟子所说的那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如今网上的勇者很多,他们成群结队,动辄代表千万人代表大多数,要呐喊一起呐喊,要起哄一起起哄,要冲锋一起冲锋。一旦风向变了,对不起,他们决不会逃跑,而是朝另一个方向发起新的冲锋。
何为勇?再看张大春从字面上给的解释:在金文中,“勇”是一只手拿着一支短兵器——这兵器的形体就像是一个顶上缺了那一横划的“用”字——持短兵以临敌,表示近身接战,你说勇敢不?
何谓敢?张大春说:甲骨文的“敢”,两只手相持,前趋而争取。左下角看似“耳”的字符其实是个“甘”,算是这个字的声符,并不具备字义。由原初的“尽力争取”之义逐渐演化,敢字就有了“行为坚决”的用意。
近身接战,行为坚决,这,才是勇敢。
而网络上的勇者,行为之坚决,没有二话可说,因为不需要近身,不需要“来将通名”,不需要抛头露面。而且,他们用不着对“勇”造成的后果负责,亦即用不着像鲁智深那样杀了人赶紧跑路当逃犯。
评说当今的勇者,李敬泽可谓一针见血:
三千年过去了,网络时代了,到网上看看,似乎是勇者遍地了,比如在网上向着八竿子打不着的什么东西怒发冲冠把键盘拍烂,但转过脸被上司喷一身狗血有理也不敢还嘴,或者走在大街上碰见流氓急忙缩头,这样的勇不要也罢,因为它是藏在人堆里的勇、免费的勇,它就是怯懦。
最后,李敬泽提到了孔子说的另一种勇:
“知耻近乎勇”。
2021年8月17日
*作者简介:
魏治祥,1953年出生于成都金堂,资深媒体人。曾在《四川文学》,《青年作家》,《山花》,《文学青年》等期刊发表过中、短篇小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