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二三年级,我就加入拾草大军。
那时候,文革刚刚结束,家里吃穿都很困难,就连锅底烧的柴草也不够用,每到秋冬季节,学生放了学,首要任务就是到野外拾草。
那时候村里有初中,放学以后初中小学的学生按照临近居住组成一个小队伍,一般都是初中的大学生当头儿。初中学生在前,四五年级的学生在后,很少有二三年级的学生,偶尔有一两个,大学生也不愿意领。小孩子又不敢单独行动,只有跟在大队伍的后边。
临出门,搬饭(现在叫加餐)是不可少的一件事,好像出来拾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搬饭一样,因为放学在家里什么事儿都不做,你要想搬饭,那是不可以的。所谓搬饭,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从秫秸编的盖顶上拿一个折叠好的煎饼,从咸菜碗里抓一把切好的辣菜疙瘩,均匀地铺在煎饼中间,再掐一个大葱叶,铺在辣菜疙瘩上,三下两下卷成一个卷儿,这就成了那时的美餐了,卷好了。赶紧挎起篮子,拿着小镢头就往外走。如果慢了,没有人会等你的。
每到一处有野草的地方,第一批学生先收拾一遍,四五年级的学生再收拾一遍,等到我们想收拾的时候,就只剩下一些拔不动的了。当你想使出浑身的力气把一些草时,大队伍又出发了。还得赶紧跟着队伍往前走。所以每次等大学生的提篮拾满草的时候,我们的篮子里往往只有很少的小半篮子。好在大学生拾满篮子并不急着往回走,还要在野外追赶打闹一会儿。我就趁这段时间,赶紧把一些野草。有时候,我们的篮子还不满,天已经黑了,我们就赶紧跟着队伍往家赶。如果你走晚了,或者走慢了,大孩子会拿鬼或者是狼来吓唬你。你就得赶紧往前跑,往往会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篮子不满怎么办?主要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当将要到家时,把已经沉得比较实落的草,用手再往上抓一下,显得满篮子的感觉。不过这很难逃过母亲的眼睛。母亲发现了也会装作没看见,照样可以顺利坐到桌前吃饭。第二种办法更妙一些,有时候大孩子玩,我也想跟着玩,或者在一边看,那就这能拾到半篮子草,只有找几根小木棒撑在草的下面,也会造成满篮子的感觉。不过我做得没有大学生高明,经常被母亲发现,一旦没发现,要想吃晚饭,那就只有就着唠叨了,严重时,还会吃到一个巴掌。
即使吃到巴掌,也只好默默忍着,不好再辩解什么,如果辩解后果会更严重。好在母亲的巴掌从来就不怎么疼,那时不知道为什么不疼,现在为人父了才明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