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语周语·中·第5则
温之会,晋人执卫成公,归之于周。(从地图上看,卫国与晋国交界。)
晋侯请杀之,王曰:「不可。夫政,自上下者也。上作政,而下行之不逆,故上下无怨。今叔父作政而不行,无乃不可乎?夫君臣无狱,今元咺虽直,不可听也。君臣皆狱,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而叔父听之,一逆矣。又为臣杀其君,其安庸刑?布刑而不庸,再逆矣。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余惧其无后。不然,余何私于卫侯。」晋人乃归卫侯。
春秋,周王朝的封建制就是这么在诸侯斗争间逐渐解体的。周王朝所直接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少,本来是两京之地,结果把咸阳区域让给了秦国。

温是晋国的河阳。卫成公是卫文公之子姬郑。晋文公征讨不服的诸侯,卫国仗着有楚国的支持而不从,没想到晋楚城濮之战楚国大败,卫成公害怕了,出逃到楚国,派遣元咺和他的弟弟叔武参加践土之盟。
维基百科记载:践土之盟是于践土(在今天河南原阳西南,武陟东南)召开的一场盟会,于前632年冬召开,由晋文公主导,邀集诸侯参加,参与的诸侯国包括齐国、陈国、鲁国、宋国、蔡国、郑国、卫国等。周天子也参加。
该会盟是晋国同年在城濮之战打败楚国之后,与各国约定要求尊重周王室,是晋文公霸业的代表事件。
有人向卫成公告发元咺立叔武为君,卫成公杀了元咺的儿子角。元咺奉叔武守卫国。晋文公帮助卫侯复国,卫侯先入国境,前驱射杀叔武,元咺逃到晋国。元咺向晋文公与卫成公争讼。结果卫成公辩护失败,被晋文公逮到了京师洛邑。
原文
晋侯请杀之,王曰:「不可。夫政,自上下者也。上作政,而下行之不逆,故上下无怨。今叔父作政而不行,无乃不可乎?
笔记
晋文公向天子请求杀卫成公,周襄王说:“不可。政令,自上而下,应当由天子发出。上出政令,下属施行不悖,那么君臣就不会相互埋怨。如今晋侯你主持政事却政令不行,那怎么行呢?
周襄王的理由是啥子呢?
原文
夫君臣无狱,今元咺虽直,不可听也。君臣皆狱,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而叔父听之,一逆矣。又为臣杀其君,其安庸刑?布刑而不庸,再逆矣。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余惧其无后。不然,余何私于卫侯。」
笔记
君臣之间没有是非曲直打官司的做法。现在元咺虽然有道理,但是不可听。如果君臣都打起了官司,父子之间也将会兴起诉讼之风,这就没有上下尊卑了。而晋侯你听从了元咺的申辩,这首先违背了礼义。又为了臣子杀他的君主,这哪里遵照了刑法?有刑法而不用,再次违背了礼义。刚刚与诸侯会盟却有二处违背礼义,恐怕我今后难以号令诸侯。不然,我何必给卫侯特殊照顾?”
结果是晋文公把卫成公放了回去。
周襄王的说法在今天的国家与企业当中就不那么合适了。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