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写了一个叫东方朔的人,他是在武帝下发在全国范围内举荐贤才的诏书后自荐脱颖而出的,他的脱颖而出凭借的就是他的高能自荐书。
这是一份毫无避讳的自荐书,在自荐书中,东方朔说:“我叫东方朔,少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养长大成人。我十三岁开始读书,经过三年的刻苦,读的书籍已经够用;在十五岁时学习击剑;十六岁学《诗》、《书》;阅读量达到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又开始学习兵法和做战常识,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贲,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这样的人,应该能够做天子的大臣吧!”
武帝读后认为东方朔气概不凡,便命令他在公车署中等待召见。
我们看了以后,看到的是一个自吹自擂的东方朔,一反为人谦虚的原则,把自己说的完美无缺。他一个读书人,难道不懂得我们传统中国人是要为人谦虚的吗?难道不懂得为人谦虚更让人喜欢吗?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他凭什么又断定武帝一定会通过这份自荐书相中自己呢?
这不是恶搞,而是有原因的。首先,他的自荐书详细地列出了一个书单,让武帝看到自己的学习读书经历。其次,把自己和古代杰出的人做了比较,勾勒出了一个灵活敏捷、高大英俊、用于威猛的形象,而且讲明自己讲信用。
这样的自荐书在武帝所有看过的自荐书当中绝对是独一无二,独一无二就是奇特,就容易吸引眼球,容易让人记住。一般的人才写自荐书,对自己的介绍往往简单说几句以示谦虚,更多的是写对国家的治理,如何治国安邦,如何天下太平。这种自荐书很难有突破,皇帝看的时候就像老师改作文,字体差,看的头疼,改着容易眼急,突然出来一个字体优美的,就容易让人眼前一亮,产生一种欢愉的情绪。
武帝看着看着,突然来了这么一份自荐信,那就很容易产生兴趣,引发好奇,就容易记住。
这就是高能的自荐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