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待在一边?太奇怪了。”
“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不大合群。”
“周末你一个人待在家不无聊吗?都干些什么呢?”
“听说性格内向的人心理都有点问题。”
“多出去结交朋友,经常一个人你都不憋闷吗?”
“性格太内向了不是好事,你得学着让自己变得外向一点。”
……
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老妈还是一直认为我话少,不和别人沟通,有时候搞不清楚那些无意义的社交能给自己带来什么,遇到个什么话什么困难都找别人说找别人帮忙,需要你找话说才能维持的交情,那样的社交有什么意思。
我想,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那么以上这些话语你可能会在生活中无数次听到。
在我们的文化里,“内向”一直是被当成一个人性格的某种缺陷。
如果你“有幸”生而外向,那你必然从小到大赢取赞许无数。大人们会纷纷对你竖起大拇指:这孩子性格阳光开朗,惹人喜爱。
如果你“不幸”生而内向,那你必然会从小到大赢取“劝导”无数。大人们看着你总在皱眉:“你什么都好,就是这性格太内向了,为什么你就不能变得外向一点呢?”
“你应该向谁谁谁学习,你看他们多么开朗大方。”
外向变成了优点,内向则成为了“必须要被改掉”的缺点。因此,很多天生内向的人,为了迎合他人,为了更好地在群体中生存,他们开始强迫自己变成一名“彻头彻尾”的“外向者”,并坚决地向外界宣称,他们一点也不“内向”,而是毫无疑问的“外向者”。
苏珊·凯恩曾写过一本书《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在其中提到:
其实内向也不过是与外向相对的一种性格特质,而不是一个需要改变或能够改变的心理问题或性格缺陷。就像男女的性别是天生的一样,内向和外向的性格也都是天生的。
内向者更像是一个思考者,而外向者更像是一个行动派。这两种性格就其本身来说,其实很难分出孰优孰劣,并没有哪一种性格是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
但为什么总是内向的人遭受更多的误解呢?
其实是因为很多人并不理解内向者。他们对内心世界更感兴趣,习惯在一个时间只专注于一件事情。他们喜欢一对一更深入的交谈方式,不喜欢同时和多人交流。
我就是这样,对于某些认可的关系我也是个话茬子,所以不能因此而决断我话少。而且越长大越历练,我已经不再是那个担小怯懦的自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