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文字哲思国学与传统文化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 假如没有1587年的那个决定,明朝会怎样?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 假如没有1587年的那个决定,明朝会怎样?

作者: 墨行说 | 来源:发表于2019-06-28 22:24 被阅读1次

题记

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而是要求我们明白它的,从镜子中看见过去,和未来。

西方讲究共和法治民主自由,以“”治国;

东方讲究仁义礼智信,以“”治国。

“一源三流两足五经”的中华文化精髓在于“阴阳中和”,以礼儒为长。

历史主题阅读书目

1《话说明朝》(《明朝那些事儿》)

2《西洋史》

3《两汉两罗马》

4《二十五史》

5《世界通史》

6《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笔者按:文字笔记以明朝为主,中西方全线笔记见文末思维导图。

01历史上的明朝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又一个强盛的中原王朝,也是最后一个汉人所建的封建王朝。

明朝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论军事,明朝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比起军事力量强大的汉唐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论经济,明朝比商品经济繁盛的宋朝更为发达。

在明朝强盛时期,综合国力傲视全球,特别是军事实力,更是秒杀当时世界上所有国家。

在那个年代,有着卷帙浩繁的《永乐大典》,有着天下无敌的庞大舰队,有着传统理学与心学交相辉映的文化氛围;在那个时代,郑和下西洋开辟新航道,戚继光抗倭,李时珍尝百草,徐霞客游历天下......

02一个词概括一帝

从一介布衣朱元璋打天下,到盛世繁华,再到由盛转衰,再到改朝换代,每一段都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每一朝都有丰富多彩的内心戏。大浪来了任何一个人都如沙子尘埃一样被受历史的碾压,统治者也不例外。

先总后分,用一个词来捋一下明朝的各代皇帝。

1、明太祖(朱元璋)洪武,31年——布衣和尚的皇帝。

2、明惠帝(朱允炆)建文,4年——下落不明的皇帝。

3、明成祖(朱棣)永乐,22年——天助篡位的皇帝,开创“永乐盛世”。

4、明仁宗(朱高炽)洪熙,1年——儒雅仁爱的皇帝。

5、明宣宗(朱瞻基)宣德,10年——能文能武的明君,开创“仁宣之治”。

6、明英宗(朱祁镇)正统,14年+天顺,7年——当过囚徒和太上皇的皇帝。

7、明景帝(朱祁钰)景泰,8年——力挽狂澜的皇帝。

8、明宪宗(朱见深)成化,23年——懦弱的皇帝。

9、明孝宗(朱佑樘)弘治,18年——励精图治的皇帝,开创“弘治中兴”。

10、明武宗(朱厚照)正德,16年——最能折腾的皇帝。

11、明世宗(朱厚熜)嘉靖,46年——玩弄群臣于股掌之中的皇帝,开创“嘉靖中兴”。

12、明穆宗(朱载垕)隆庆,6年——让权文官的皇帝。

13、明神宗(朱翊钧)万历,48年——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开创“万历中兴”。

14、明光宗(朱常洛)泰昌, 1年——在位不到一个月的皇帝。

15、明熹宗(朱由校)天启,7年——木匠皇帝,文盲皇帝。

16、明思宗(朱由检)崇祯,17年——非亡国之君而有亡国之运的悲情皇帝。

03一句话概括一朝

每一代都有各类重要历史事件和明争暗斗的剧情,事项太多,在过阵子再去回忆就会陷入一片迷茫之中。

所以我在每月写“成长月记(复盘)”时,都会做次剧情回顾,再用一句话去概括本月的剧情。一来作为记录的总结,二来方便日后的看字起忆。

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关键剧情:

从一介和尚被动起义到鄱阳湖之战看天定局,尔后斩杀群臣的朱元璋(洪武)

从削藩不成因心软反被削到仓皇出逃隐姓埋名的允炆(建文)

从多次奇迹天助篡位到迁皇城、修大典、下西洋、平安南、驱北元,开创“永乐盛世”的朱棣(永乐)

从短命的矮胖残缺仁政朱高炽(洪熙)到与文官集团势力对峙而允许宦官登上历史舞台参与拔河的朱瞻基(宣德)共同造就的“仁宣之治”;

从听任宦官掌权遭遇土木堡之变差点断送大明气数,到奇迹返家苟延残喘却在夺门之变中复辟的朱祁镇(正统+天顺)

从无心权势到力挽狂澜,却在北京保卫战后迷恋权势而软禁兄长的朱祁钰(景泰)

从因父北猎不得归活而从小活在叔阴影下的史上最悲催太子,到自卑软弱无所依造成恋母情节的朱见深(成化)

从侥幸逃脱死亡深知百姓疾苦,到励精图治造就“弘治中兴”的超级超级好皇帝朱祐樘(弘治)

从追求自由解放却生不逢时,到离京出走排兵布阵应州大捷凸显才干,却在鄱阳湖上重抓宁王爱瞎闹无子嗣的朱厚照(正德)

从走大运上京,到“大礼议”扳倒权臣,将宦官打回原型单枪匹马对峙文官集团的权术高手,开创“嘉靖中兴”而又迷恋金丹的朱厚熜(嘉靖)

长期生活在霸道总裁他爹嘉靖阴影下而养成不争性格,导致皇帝、文官和太监的拔河游戏又再次回到文官手中为日后“张居正改革”埋下伏笔也为言官毁大明运数埋下伏笔的朱载垕(隆庆)

从励精图治瞬间变成懒名一著,开创“万历中兴”而因国本之争看透人心选择怠政,让国运由盛转衰的朱翊钧(万历)

从被万历嫌弃而缺少教育,到终在国本之争后涅槃却因“红丸案”而短命归天,没机会重整朝纲的朱常洛(泰昌)

从国本之争被连坐嫌弃而鲜读诗书却迷恋木匠,到年幼丧母而产生恋母情节导致的阉党专权,以及随之而来的东林党覆灭和辽东之乱的“文盲皇帝”朱由校(天启)

从临危受命、励精图治、焚膏继晷到命运弄人、天灾人祸、内忧外患,欲扶大厦于将倾却困于党争而断命数的朱由检(崇祯)

再之后,就是走一枪换一炮的南明政权。

04我最敬佩的皇帝

崇祯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南明为政权,不算),虽有亡国之运,但根本不是亡国之君。

只能说,运气太差!

背了个烂摊子走马上任,干掉魏忠贤后准备恢复大明气数。

没想到西北灾荒,百姓揭竿起义;

镇压同时,东北传来后金号角;

对峙东北,没想到又来大旱,百姓再次起义。

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如此循环,只能说造物弄人。

但即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面对年年灾荒、遍地起义、边陲危机,以及言官内部无休止的争吵、暗斗和各怀鬼胎,崇祯没有选择放弃,没有选择和万历一样的看破人心而选择怠政。

相反,焚膏继晷、夜以继日是他的常态,在位17年,勤于政事、节俭度日、心怀天下

城破之时,他断其女一臂,以免其遭辱,尔后煤山自缢,以明其志!

他用行动表示了收复故土的希望,用行动表示了重振超纲的希望,用行动表示了不屈服不易志的希望!

我敬佩他的勤俭务实,我敬佩他的不愿放弃,我敬佩他的一路坚持,我敬佩他的以死明志。

我最敬佩的,是即使知道最后没有结果,也依然选择尝试的勇气。

如果他不是生在这个时代,他必定能把明朝带向辉煌。

如果没有前面的怠政者,他必定能力缆狂澜挽救明朝。

如果他生在明朝初期,他必定能像朱棣那般把明朝带入一个新的高度。

如果他生在明朝中期,他必定是个像朱佑樘那般励精图治的中兴之主。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05千古流芳的那些人

历史会让我们铭记,那些铮铮铁骨的人,那些知行合一的人,那些为社稷 、为黎民、为国运鞠躬尽瘁的人。

记得在明朝局势危急的时候,力挽狂澜,拯救了整个大明朝的于谦。

记得朱棣篡位割下铁铉的耳鼻塞入他口中,铁铉一身正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记得徐阶卧薪尝胆,忍耐十余年,除掉明朝第一奸臣严嵩。

记得历经无数腥风血雨、宦海沉浮之后,依然坚持改革,不顾一切的张居正。

记得被敲碎肋骨,铁钉入耳的杨涟,他留下的血书震撼人心:“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记得即使穷困潦倒也怀揣梦想,最后悟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之理的王守仁。

记得游历祖国山川,一人前行,留下地理学著作的徐霞客。

记得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甚至拿自己的钱出来充当军饷的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尽管明朝气数已尽,他仍一路坚持,即使知道最后没有结果。他在自缢书写道:“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我们这辈子,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其实,张居正不全是书本里的张居正,海瑞也不全是书本里的海瑞,戚继光也不全是书本里的戚继光。

教科书教给我们的,只是希望我们所知道的那一面。

而另一面通常需要我们自己去查阅,让我们知道人性的缺陷和真实

但即使知道了真相,我们也依然敬仰。因为人性本就不完美,何必以完人自居亦或者要求别人。

只要知道,他们在经历了苦难沧桑后,到达顶点后,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依然保持上下求索的精神,依然希望寻找到一种适当的方式,让国家能纳入他们所设计的政治规范之内。

理想还在,良心还在,心怀天下心系百姓的心犹在,便已足够。

而现实中的我们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你常常发现这不是你想要的。

生活常逼迫你捡起脚下的六便士,忘记天上的月亮;逼迫你直面眼前的苟且,忘记诗和远方。

在那时,你会像他们一样,依然记住你的良心和理想吗?

06改变历史的那个节点

翻开历史的篇章,看风云涤荡,看沉渣泛起。

我们去宏观审视,历史的节点,哪里出了问题?

如果一言以蔽之来概述明朝从兴盛到没落,那就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所有的一切,都是以立储(国本之争)中的1587作为转折点。

权力,本身就是一个利益的拔河游戏。游戏者是皇帝、文官和宦官。

剧情回顾:

从为了与文官分庭抗礼而让宦官登上历史舞台的朱瞻基,到"可以一个打100个"让宦官"哪来回哪去"的朱厚熜,再到让权文官把持朝政的朱载垕,这个权力与利益的拔河游戏,在万历年间,已经彻底偏向文官一方。

而拔河的偏向是由于朱载垕长期生活在霸道总裁朱厚熜的阴影下,所以养成了不争的性格。一方太弱,又不联合,所以力量势必偏向文官,拔河游戏便又再次回到文官手中。在几段腥风血雨的交替之后,张居正同志得以号令天下。

心怀天下的张居正虽给年幼的万历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但却因为“某些方面的知行不一”在死后被原本崇拜他的万历所清算,给万历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也是引发后来怠政心理的要素之一。

又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励精图治的万历突然工作态度翻转,沉溺酒色,因为一个女人纠结于国本之争,还开始了20多年的不上朝。

国本之争让万历在前期特别是张居正的“明暗对比”下积累的种种不满得到了一个消极的释放窗口。

从此,拔河成了所有人的弃赛,权力的游戏成了真空这一切都为明朝的没落和后金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从此,原本可以尧舜的万历以“无为”怠政,而其子朱常洛也因国本之争被嫌弃,这份嫌弃也转嫁到了其孙朱由校身上。朱常洛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随着红丸案(国本之争的衍生物)而归天,因被嫌弃而鲜读诗书(所以不理朝政而好雕木)且年幼丧母(国本之争的衍生物)让朱由校产生了恋母情节——客氏,而客氏又带来了催化剂——魏忠贤。而后有了东林党的覆灭和辽东之乱。

欲挽大厦于将倾的崇祯,即便有孙承宗和袁崇焕的辅佐,但在无事生非的言官和腐朽的制度面前,关宁锦防线依旧被后金突破。

崇祯之难,表面是起义和后金之乱,实则言官“只说不做,瞎说瞎做”所酿之祸。

而党争之乱,源于制约的失衡。

制约的失衡,源于万历年间拔河失衡后的文官偏向,以及明朝后期缺少张居正级别的首辅却多小人带来的无所畏惧。

万历死后24年,明朝灭亡。

而这一切,都源于1587年的,那一个决定。

抽丝剥茧看问题,造成这个态度翻转的决定,就是源于立储的博弈。

从拥有高拱、张居正、申时行、李成梁、戚继光等典型,到东林党的派系,到三大征,到资本主义萌芽,再到国本之争,再到怠政不上朝,再到萨尔浒之战。

万历从励精图治瞬间变成懒名一著,其心理是经历了多少惨痛的感悟和叹息。

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分条缕析到源头,明朝转折点的源头,就在于1587的国本之争及前期张居正的“明暗对比”给万历留下的心理伤痕。

而现实中的我们,通常只看到了结果,而忽视了生成结果的原因,以及原因的原因,纠结在表象之中。

其实我们可以在历史中对比自己,也可以在很多事情中找到自己的规律,把握住源头,把握住方向。

因为,“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07如果没有那个决定,历史会如何演变

我们都经历过年少时的高考,而教科书里的练习题通常是这样的:

而纠结于记性的我通常是靠理解去推测。如果是简答题,那就用自己的话去翻译书里的意思,同样也能考出想要的分数。

可是,这样的一答一问是否真的对我们学习历史、理解历史、复盘历史有帮助呢?

或者说,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万事万物都是互相勾连的,比如说我在看《西洋史》的时候,对比同期东方史,可以发现一些逻辑点:

如果没有东汉的北驱匈奴,匈奴就不会搬家西迁,日耳曼就不会入侵罗马,就不会东西罗马帝国,十字军就不会东征,文艺复兴就不会出现,也就不会有资产阶级革命和反踢国门的命运。

这样的思考,会不会很好玩?

同样,我们不妨假设,假如没有1587年的那个决定,明朝会怎样?

假如万历没有喜欢上那个女子,就会按祖制传位长子,就不会有国本之争;

没有国本之争,万历就不会产生怠政情绪,有尧舜之心的万历就会继续“万历中兴”;

没有国本之争,朱常洛就会自幼读书,想重整朝纲的他就不会因为“红丸案”而一命归天;

没有国本之争,朱由校也不会因为年幼丧母而产生恋母情节,就不会迷恋上乳母客氏;

如果没有客氏的参与,就不会拉进魏忠贤来搅局;

如果没有魏忠贤,就不会有东林党的覆灭和阉党的一手遮天;

如果没有党争之乱,关宁锦防线没有被后金突破的可能;

如果关宁锦防线稳固,大明就能继续安心发展社稷;

如果社稷昌盛,“万历中兴”带来的资产主义萌芽会在后期开花结果;

如果资本主义兴盛,中国可能就有了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过度;

如果过度顺利,就不会有百年后的屈辱、连绵不绝的战争和百姓的哀嚎;

那时的中国,可能依然会像盛时的明朝一样,傲视天下。

可惜,历史没有假如。

不过,在假如的想象中,各种串联起来的逻辑是多么的美妙。

而现实中的我们,在满足了眼前的苟且后,连给自己“假如”的勇气都没有。

如果那样,你还会有“诗和远方”吗?

08权力和利益,良知和理想

在权力和利益的面前,良知实在太过脆弱,理想也太过骨感。

那我为什么还要继续?

因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几千年来,一直有人走在这条孤独的道路上,无论经过多少折磨,他们始终相信规则,相信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尊严和价值,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公理与正义,相信千年之下,正气必定长存

只有岁月的沧桑,才能淘尽一切污浊,扫清人们眼帘上的遮盖与灰尘,看到那些殉道者无比璀璨的光芒,历千年而不灭。

我们也在其中感受历史的规律和人性的善恶多面

历史的真相又残酷又现实,几千年来,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朝政,烽火连天的朝代变迁,但让人最为震撼又感动的是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动荡不安,无论你处于怎样的困境里,世间一定仍有善良和正义,永恒不灭。

我们这辈子,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每当浮躁的时候,每当想不开的时候,每当不知道如何做选择的时候,都来翻看一下历史,在历史面前,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而公道自在人心。

权力和利益,金钱和地位,声名和荣耀,博弈的,只不过是最后的微笑。

(中西方全线对比思维导图)

今日话题

你最喜欢的明朝历史人物是哪位?

相关文章

  •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 假如没有1587年的那个决定,明朝会怎样?

    题记 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而是要求我们明白它的,从镜子中看见过去,和未来。 西方讲究共和法治民主...

  •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在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里,女主是国际顶尖时尚杂志主编的助理,看着自己女上司在一堆看起来都差不多的裙子里挑不出一件...

  •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一 在上次的【视频号】我说,微小的事件,在表面来看虽似细致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

  • 九朵荷:风起于青萍之末

    风起于青萍之末 “风起于青萍之末”。 出自战国·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释义: 风从地...

  • [译]智能手机的广告拦截服务会兴起吗?

    Shine, but not rise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剧透一下结论: Ad-blocking may not ...

  • 诗Ⅱ火

    文/人淡如菊 “风起于青萍之末,” ...

  • 2020

    风起于青萍之末,你好,2020!

  • 4.14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 青萍之末,风舞蹁跹

    风起于青萍之末,舞于松柏之下。 ——题记生命...

  • 青萍小记

    开始注册用的网名是“清萍之末”,系统显示已经有人再用,就把名字改为“末青萍”,取自“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 假如没有1587年的那个决定,明朝会怎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ey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