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请选择去看《生门》而不是《我在故宫修文物》

请选择去看《生门》而不是《我在故宫修文物》

作者: 枇杷阿姨 | 来源:发表于2016-12-16 17:38 被阅读145次

    如果你喜欢记录片的话,这个周末请选择去看《生门》而不是《我在故宫修文物》。

    我算是个伪纪录片爱好者,就像是个伪博物馆爱好者一样。有很多词汇本来是很好的,于是大家都往自己头上安,装逼用。装逼的一大准则是展示自己优于别人的部分,但是用的人多了也就没有那么优于别人了,渐渐就被嫌弃了,纪录片和博物馆之流大概还没沦落到被人嫌弃的地步,不过很多人以此来装逼,大家都心知肚明了。

    真正已经沦为被嫌弃被厌恶甚至被抵制的词汇,“情怀”和“匠人精神”应该谁也逃不开,这两个词汇又恰恰都和这部《我在故宫修文物》联系在一起了。

    在知道这部电视专题片要出大电影的时候,我还挺疑惑的。要知道纪录片和电影不一样,纪录片是要在事件发生时才能获取第一手素材,这部电视专题片的诞生时机是故宫成立90周年对馆藏文物的一次大修,合时合景,但是红了之后要拍大电影,就算故宫的工作人员依旧每天都在从事着文物保护的工作,但是几个月的时间拍摄一部电影的素材怎么也觉得不太够。直到前天我才知道,这部所谓大电影居然是用着当时拍电视片的素材重新剪辑的,连几个月的重新拍摄都没有,恍然大悟,然后生气到不行。

    昨天这部片子的导演居然自己出来发了一篇题为《别人说我们卖情怀,但情怀什么时候成了罪过?》的文章,大抵是说纪录片能上院线很不容易,自己在很认真的做这部电影,只是出于情怀之类吧。当然导演的文笔还是很好的,但是选取的角度实在让我不能认同,有一句说:“我们花了很多心思打磨电影版,不想让观众觉得只是三集纪录片的压缩。”但是并没有说是如何打磨剧本的,重新剪辑的依据是什么,有什么新的想法构思,有什么电视中看不到的内容。这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说这部电影就是三集纪录片的压缩吧,要说诚意,连原始素材都不是重新拍摄的,我真的看不到诚意在哪。

    情怀已经受过太多次伤了,我佩服所有能调动起观众情怀的人,因为情感实在是太难驾驭的东西,而情感的联想升华简直是神迹,但是情怀是去调动别人而非生给自己安上啊,对着全天下说,我就是有情怀,你不来看我电影就是没文化,这我真的难以买账。

    看到一位很喜欢的电影人波米在微博上说:

    我所知的华语纪录片导演,是在永定门站趴了12年拍出上访秒被和谐的赵亮,是和底层同吃同住拍出游民人生的徐童,是在铁西用镜头纪录工人阶级“上天堂”全过程的王兵。这些人从没提"情怀"二字哪怕一次。今天,一个花几个月把三集片混剪一下的小丑讲起了情怀,一群人前呼后拥。嗯,这就是我们的匠人精神。

    至于什么叫匠人精神呢,不知道这个观点跟这个词有没有什么关系,我一直觉得真正优秀的有用的东西就会流传下去,至于我们传说中的很多东西失传了,要么是成本太高,要么是没啥真正作用,要么(这个是可能性最大的)从头到尾都是谣言。匠人精神的关键是用密集的手工劳动去创造一件精致的物品,那么这个物品的价值就远远高于其使用价值,所以我们期望的匠人制造出来的东西是只有富人才用得起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所谓的匠人精神缺失,是因为中产阶级群体在历史中的集体断层,精致的手工劳动品失去了其对应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他没用了现在这个词汇又重新火起来大抵是因为中国人真的富起来了吧。

    匠人精神的实质是做好一份工作,不计名誉,不为利益。大约比较类似心理学家米哈利提出的“福流”的状态,专注眼前,不以成功为目标。其实这种状态的结果是希望每个人的内心获得满足感,而非对外传递出的什么精神。

    我认同故宫工作人员耐心的付出,也尊重文物保护工作的价值,他们可以算作情怀和匠人精神的代表,但是用电视纪录片的素材剪个电影上映的人不是,恶意消费文化价值,只会让文化价值更加无人问津。

    还是说《生门》吧,大概一年前我看了陈为军导演的《请为我投票》,这大概并不是陈导最优秀的作品,却是最广为人知为大家所喜爱的作品,因为实在太有趣了,听说有西方电视台将其美国大选之后的播放。这次的《生门》选取的医疗题材我也非常有兴趣,还是在武汉这个我好像还有点熟悉的城市,略略期待一下。

    一天上映两部纪录片,还是在大片云集的12月,也算是纪录片市场发展的好事吧,我这样安慰自己。毕竟我是非常支持装逼的,只要装逼的结果是逼着自己去靠近那个希望别人看到的样子,装逼就能成为进步之源。

    请大家继续来用纪录片装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请选择去看《生门》而不是《我在故宫修文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ion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