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左右,宝宝们会经历人生发展的一个高峰,独立意识不断提升,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但表达能力还没那么强,于是有时候会出现哭闹不止,无法沟通的情况。但这是宝宝成长的一个过程,我们要帮他们顺利度过。而两岁只有terrible 2 这样的记忆吗?不不不,两岁还是特别可爱的年纪,随着角色扮演意识不断增强,他们会有很多很多可爱的名字。身为老母亲的我,借机会梳理下大宝的2岁名字记忆。
2岁记忆=terrible 2? 不,那是因为你没记住这个七宝已经28个月了,是家里的大宝,不知不觉,她已经可以单独玩耍了。在我带小宝宝睡觉的时候,在我做饭的时候,在爸爸做家务的时候,她经常翻一翻书,玩一玩积木或者拼装车之类的。宝宝的独处能力在加强,自我意识觉醒得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在这里,作为麻麻,我想替宝宝记住那些可爱的名字,哪怕是一小部分。
———是记
自我意识萌芽
无厘头“滴滴妹”
1岁半以后,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模仿能力进步的都很快,宝宝有时候会拿着新书的导读手册,或者一些玩具的说明书,自己煞有介事地读起来,虽然经常是倒着拿,但两只手一起端着,好像看书是那么回事,而且她还会边看着边念:“滴滴妹,滴滴妹”,这个发音我还真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可能和平时磨耳朵的英文童谣有关,麻麻观察不够仔细,但“滴滴妹”这个名字,足足在宝宝脑海里存在了三个月之久,也算是很喜欢了。
“大与小”意识下的大公主 大宝宝
18-19个月后,宝宝对“大”和“小”的概念越来越清晰,而且偏爱“大”,总觉得“大”代表一切好的事物,就连傻瓜这样的名字,也都要做“大傻瓜”。
在小宝宝出生以后,也就是大宝宝22-23个月左右时,宝宝自己取名为“大公主”,即使在只有她一个宝宝时,她也会很坚持自己的“大公主”。
见到起床下楼的大宝宝,外婆说,“我们家的公主今天起床的这么早啊?”接下来则是大宝宝的据理力争,“我不是公主,我是大公主,小公主是小宝宝,小公主在睡觉,我是大公主”…“对对对,大公主,我们的大公主”,我赶紧打圆场,因为,强迫症期间的宝宝,坚决不要惹…
自我意识觉醒
随着宝宝自我意识越来越强,那些以前看过的,正在看的,尤其是喜欢的绘本,宝宝都能从中找到模仿学习的对象,甚至百变其身。这里尤其要提到两本绘本《小蓝和小黄》和《会说话的点点》。
人见人爱的小蓝
变身“小蓝”绘本中的小蓝每天和小黄一起玩儿,即使蓝妈妈出门了,小蓝还是会出门去找小黄玩儿,这里找找,那里看看,终于找到了小黄,情节从孩子年龄出发,满足孩子的好奇心,透露出孩子贪玩的本性,同时也句式整齐明了,后面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变成小绿,回到家,粑粑麻麻不认识他们,一种似乎可以理解的委屈流露在宝宝脸上,似乎,那种委屈,孩子能懂。
蓝色是宝宝最喜欢的颜色,而看完这本书后,宝宝变身“小蓝”;书里“小黄是小蓝最好的朋友”,很荣幸,麻麻成了“小黄”;当问她,粑粑是谁时,书里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变成了“小绿”,因对粑粑的爱,粑粑光荣地变成了“小绿”;而小宝宝则是“小红”,这也是看到家里的一个玩具上面有三种颜色,当时刚好在给小宝宝起名字,于是大宝宝突发奇想,小宝宝就变成“小红”了。
每次看完绘本,宝宝都会强调说,我现在是小蓝,麻麻你是小黄,粑粑是小绿,小宝宝是小红。红黄蓝是三原色,玩具和绘本上出现的频率很高,于是,家里的海洋球立马可以按照“红黄蓝绿”可以分门别类,各自都有归属,好不热闹。
而在玩颜料,或者画笔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宝宝都会按照每个人的名字来分颜色,一人一支,一人一色画画,罗辑思维清晰明了。
会说话的蓝点点“哦”
变身“会说话的蓝点点O”《会说话的点点》这本绘本很早就种草,作者用最简单的元素,几种颜色的圆点点,会说话,蓝点点会说“哦”,红点点会说“啊”,黄点点会说“哇哦”,来讲故事,把这些点点拟人化,孩子化。
果然,到手的那天,带宝宝看了一遍之后,宝宝说,麻麻,我现在是“会说话的蓝点点”。是的,宝宝改名字了,每次喊大宝宝,喊小蓝,喊塞勒斯,不对不对,宝宝都会纠正说,我现在是会说话的蓝点点。后来,宝宝又进一步改名为“哦”,小宝宝小红则是“啊”,麻麻小黄是“哇哦”,而绿点点在书里没有呈现,在封面上有的,我们一起取名为“额”,于是一家四口变成了“a o e ”和“哇哦”。想想这样的角色扮演真丰满而且有趣,同时可以顺便把拼音都学了,我这当妈的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这些日子里,宝宝就在“a o e”和“哇哦”之间自如地切换使用,强迫症宝宝表示,一次也不能错,比如,“o和哇哦在餐桌上吃饭呢”,“e抱着a在玩儿呢”,“a不能吃饭,因为a还没有长大”,“e去公司上班了,6点钟,e就要下班啦”…每次我这老母亲表示脑袋里要转一下才想明白,而o则沉浸在这样的代词切换里,不能自拔。
不得不承认,在宝宝们的完美主义强迫症面前,我失败了,每次说错了都要被宝宝教育一通,于是,粑粑每天下班回家第一句话就问,“宝宝,你现在是谁啊?”“粑粑,我现在是o ”。接下来则可以进入到正常的对话和交流,不然宝宝一定会在叫什么名字这个问题上犯轴。
自我意识高涨期--角色切换自如
前阵子宝宝还会抱着一个名字不放,连着两三天叫小蓝,连着一个星期叫会说话的蓝点点o,慢慢地,宝宝的名字切换地越来越多,每个使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角色切换地越来越快。
比如看绘本的时候,随便看哪本,只要有喜欢的角色,她会马上说,“麻麻,我是***”。“***,你好呀”,这就是我们对话开始的方式。
变身“毛毛虫”毛毛虫简直是宝宝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宝宝的好朋友,宝宝一开始很好奇毛毛虫吃了那么多食物,只要毛毛虫喜欢的,她都喜欢,因为自己随时就会变成一只喜欢在地上爬呀爬的毛毛虫。“毛毛虫,你好啊”。
变身“蝴蝶”毛毛虫慢慢长大,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宝宝用手掌打开做成翅膀拍打的样子,飞来飞去,像极了那在空中飞舞的蝴蝶,那样地欢快,那样地欣喜。“蝴蝶你好啊。”
变身“小铲雪车”小铲雪车,你好啊。根据书里的内容,爸爸变成自卸车,妈妈是垃圾车,小宝宝是小小铲雪车。
变身“猪妈妈”猪妈妈,你好啊。此时,爸爸成为了猪粑粑。猪粑粑和猪妈妈玩的不亦乐乎。
变身“太阳公公”太阳公公,你好啊。特别喜欢太阳公公,每天睡前都要期待一下太阳公公,“明天,太阳公公起床的时候,粑粑就带宝宝去玩沙子……明天…
变身“塞勒斯”塞勒斯,你好啊。(一看到各种绘本上的外星人,她就自动重启“塞勒斯和卡梅利多的故事”)。
变身“卡蜜儿”卡蜜儿,你好啊。
变身“蛋黄粽”/小粽子蛋黄粽,你好啊。因为特别喜欢吃蛋黄,看到各种粽子,自己第一个要变的身份是
变身“香肠”香肠,你好啊。
变身“小火车”小火车,你好啊。
生活中的玩具,食物等也会成为宝宝变身的对象,比如车,比如吉他,比如苹果等等。
变身“出租车”出租车,你好啊。此时,爸爸是赛车,麻麻是小汽车,小宝宝是公公卡车。
变身“吉他”吉他,你好啊。
宝宝每改一次名字,我们都需要和她打个招呼才行,似乎,那是对她新身份的认可。
大宝宝的名字还在持续更新中,尤其是当别人喊她“小七”,“俞珈”,这些是我们给她取的名字时,她会极力维护自己的新身份。
“不不不,我不是小七,不是大宝宝,不是俞珈,我是小蓝”。大宝宝反驳到。看来,小蓝这个名字是宝宝的最爱。
多身份而又有强迫症的宝宝,每天都让人哭笑不得。每个宝宝都有这样珍贵的成长过程,你们家的宝宝有几个名字呢?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2岁的宝宝,脑部海马区发育还不成熟,不能记住长期记忆,尤其是2岁以前的记忆,更是不能记住。2岁前后的日子,虽然让人头疼,但也是很珍贵,不是吗?让我们一起替宝宝记住这个自我意识觉醒期宝宝们可爱的名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