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受邀外出讲学。这一天,讲学结束的孟子,也没给家人发个微信,就静悄悄地一个人回家了。他的老婆一个人在家,所以就有点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孟子静悄悄地走进家门的时候,老婆正“踞坐”在地上。什么叫“踞坐”?大概就像青蛙那样,两腿像八字似地蹲坐着。孟子一看见老婆这副坐姿,马上暴跳如雷,并声称要把老婆休了。
深明大义的孟母听说后,赶紧找个胳膊箍,跑过来调节。孟母反问孟子:“你回家前也不发个微信,进门时又静悄悄地,这都是你的不对,怎么还好意思提出离婚呢?”一句话把孟子问得哑口无言,也最终让他“离婚未遂”。
就这样,孔子的徒子徒孙们不但离婚,而且还根本不遵守离婚的七项“基本原则”,把离婚的理由搞得个花样百出。
人们不但把离婚的理由搞得花样百出,离婚的形式也“鬼花样”不断。甚至,一份休书,都能写得花团锦簇。
有人曾经在敦煌出土的官私文书中,发现了一份唐宋时期的休书。休书中写道:
盖说夫妻之缘,伉俪情深,恩深义重。论谈共被之因,幽怀合卺之欢。凡为夫妻之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夫妻。夫妻相对,恰似鸳鸯,双飞并膝,花颜共坐;两德之美,恩爱极重,二体一心。
三载结缘,则夫妻相合;三年有怨,则来仇隙。若结缘不合,想是前世冤家。反目生怒,故未相对。妻则一言数口,夫则反目生嫌。似猫鼠相憎,如狼羊一处。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以求一别,物色书之,各还本道。
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蝉鬓,美扫蛾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弄影庭前,美效琴瑟合韵之态。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三年衣粮,便献柔仪。伏愿娘子千秋万岁。
这休书写的,不但文笔俊逸,而且感情真挚。如果不仔细读完的话,还以为是情书呢。这种既冷静又浪漫的离婚形式,与现代人离婚时那种千般诅咒万般计较的表现,简直是天壤之别。

是的,现代人离婚,既没有古代人那样奇葩的理由,也没有古代人那种浪漫的形式。但是,这并不代表现代人离婚没有新的“鬼花样”。而现代人发明的离婚的“鬼花样”,最有技术含量的,莫过于假离婚了。为了在拆迁时多得一点票子,为了在限购时多买一套房子,为了响应号召多生一个孩子,为了反腐倡廉多坐一会儿位子,人们都可以选择假离婚。

而反观中国古代,虽然离婚的人层出不穷,但假离婚的却绝对是凤毛麟角。但古代人虽然不会假离婚,但他们却知道假不结婚。
南北朝时的北齐,有一项令人费解的政策,就是光棍们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政策规定,只要是没结婚的光棍,只需按照正常人家的一半纳税就可以了。于是,很多人为了逃避税收,要么不结婚,要么结婚了也不履行手续,也就是假不结婚。结果,在阳翟这个郡,竟然大部分人都是光棍。
孔子侍坐于鲁哀公,哀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三者正则庶物从之。”孔子的意思是说,只要把夫妇之间讲尊重、男女之间讲亲情、君臣之间讲信义这三件事办好了,天下治国理政的大事也就迎刃而解了。显然,孔子把婚姻男女之事,上升到了政治的高度来认识。但反过来也可以说,如果一个社会诞生了大批假不结婚和假离婚的人,那就说明,这个社会的某些政策,一定出了问题。
来源:杨德华 借历史的坡下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