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故事摄影
桂林的自然美与人文美交融在一起,成就了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

桂林的自然美与人文美交融在一起,成就了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

作者: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 来源:发表于2021-05-25 17:07 被阅读0次

    桂林不仅以甲天下的自然山水名闻遐迩,同时也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桂林先民早在三万年前就已在洞穴中谱写自己的历史,当步入文明社会后,秦始皇以一道灵渠把五岭化为坦途,中原文明沿漓江而下,与当地质朴的百越文化相融汇,创造了两千年与山水辉映的桂林历史文化。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在一起,构建出桂林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旅游。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名城的民族习性的不同,文化特征的差别,加以历史的沉淀,形成了自己城市的鲜明特色和风貌。这些独具特色的风貌,就是城市的个性。桂林和所有的历史文化名城一样,既有共性,又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自古以来,桂林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处于荆楚之地与百越之地的交汇之处,成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结合部,是中原文化、儒家文化与岭南百越文化的杂交之地。桂林以她的山奇水绿引来了多少诗人的咏叹、讴歌和赞美。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黄庭坚的“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已成为评价桂林山水的名句。

    (一)以甄皮岩为代表的史前历史文化丰富多彩。

    桂林宝积山发掘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两颗人牙,证明距今三万年前桂林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更为丰富,有甄皮岩、轿子岩、丹桂岩、穿山岩等六十余处。其中甄皮岩土的文物更为丰富,是目前全国最丰富、最完整的洞穴遗址。在百余平方米的遗址中,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磷屯斧、凿、矛等石器,铲、刀、勺、蚌饰等蚌器;锥、链、针、异等骨器;罐、豆等陶器。这些丰富的遗迹、遗存证明了甄皮岩的先民们用自己的双手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发掘出土的石器中,有打制磨制石器,证明了原始人类已成功地使用石斧等复合工具;猪骨,猪牙的发现,将野猪的驯养追溯到九千年以上,桂林可视为家猪饲养的发祥地。

    在甄皮岩火堂灰坑周围,出土了十八具人骨,其葬式有母子合葬,有男女老幼亲近丛葬,这些葬俗部分地保留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特征。大约在距今四、五万年前,我国原始社会进入到母系氏族公社阶段,而在距今约六、七千年的时候,我国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逐步进入繁荣时期。甑皮岩遗址表明,当时桂林已有母系氏族公社存在。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居住在桂林的原始人,和全国其它地区的原始人一样,以顽强的意志与辛勤的劳动,在开拓壮丽的河山。墓葬中特殊的“曲肢蹲葬”,反映了太古人类起死回生的原始信仰。甄皮岩的科学发掘,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的空白,最近在临桂二塘洞穴遗址出土的大量遗物,更丰富了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遗存。

    目前,桂林史前文化尚处在拓荒阶段,一些重大问题亟待我们去论证、研讨。从宝积岩先民到甄皮岩先民,其间二万多年的历史还是一个谜,需要进一步发掘,才能揭示远古人类与大自然的搏斗、奋进的生活历程。如能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对描述我国上古史将是一个伟大的贡献。

    (二)以灵渠为代表的水利历史文化壮举空前。

    秦朝和唐朝先后在桂林南北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人工运河一一灵渠和相思棣。相思棣又名桂柳运凤又称“陡河”。由于时代衍进,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灵渠的水运已不敷用,必须开挖新的运河航道以补灵渠水运之不足。于是便于唐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开凿了相思棣运河。使之上通漓江,下达柳江。

    相思棣的修建,对我国岭南和西南的开发与发展,以及经济、文化的繁荣有过积极的贡献。唐代人工新凿的运河,史籍记载不可多见,相思棣实属幸存的佼佼者。它的存在,有力地说明了唐朝国力的强大,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展。灵渠始建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劳动人民用自己智慧、勤劳的双手塑造了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碑,并孕育了古代岭南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它与郑国渠,都江堰同被称为我国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郑国渠是古代关中著名的大型水利工程,至今虽仍能折射出历史文化的光环,但名声远不及灵渠响亮。人称“天府银河”的都江堰,无论是设计思想,或是布局规模,可谓达到了秦代人工运河的顶峰,灵渠与之比较:从宏观上说灵渠工程不如都江堰雄伟、壮观。从微观上说,灵渠的科学设计比之都江堰难度更大,结构布局更为审慎、周密、精细。

    从中不难看出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同时可以发现内中蕴藏着继承和发展,不断革新的无穷创造力。灵渠设计之科学,结构之灵巧,工艺之精当,被誉为“世界奇观”。灵渠的开凿,沟通了湘漓二水,接通了长江与珠江水系,对发展水运与水利,开发岭南,繁荣经济,促进南北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曾起过重要作用,并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然而,有别于漓江、胜似江南水乡的相思棣人工运河,至今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如睡美人一般蜿蜒于桂林市东南,长期不被人们发现与利用。大溶江与灵渠交汇的三角洲上的秦城遗址,凤凰山与狮子山之间的古严关,灵渠上架设的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十三座古桥,以及华南等一峰苗儿山的原始森林中的活化石一铁杉,都是灵渠古代文化风景线王一串闪光的珍珠。同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以秦以来桂林郡的古郡历史地理文化

    自商周以来,岭南地区已与中原经济文化有所交往,秦统一岭南后, “徙中县之民南方三郡,使与百粤杂处”。这是一次较大规模地矗移民"行动,客观上促使岭南地区广泛地得到中原先进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桂林郡为秦始皇于岭南地区设置的桂林、南海、象郡三郡之一,初设于公元前214年,行政中心设于布山县(在今贵港市,根据最新的资料也有可能在来宾市象州县罗秀镇的军田村)。桂林郡于秦末为南越朝所辖,西汉元鼎五年(前112年)汉武帝因南越国内乱派路博德率军南下,翌年南越灭亡,改置郁林郡,郡治仍为布山县。统辖布山、安广、河林、广都、中留、桂林、谭中、临尘、定周、领方、增食、雍鸡等县。即现今南宁、贵港、百色及柳州大部分地区,玉林北部地区,河池东部和南部地区。 秦汉时期,祖国南疆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原地区的一些汉族人民,取道湘江,经灵渠,下漓水,移居岭南,从而加强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便于彼此学习。那时,内地的铁器、耕牛以及科学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源源南下,与日俱增;岭南的象齿、犀角、玳瑁、翡翠、珠玑、银、铜、水果,也行销内地,誉驰中原。位于南北交通通道上的桂林,进一步得到开发,桂林地区的社会经济形态,也逐步由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

    (四)以靖江王陵、王府为代表的明代藩王历史文化宏伟壮观

    由于桂林历来是广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西南的军事重镇,故历代都十分重视桂林的城池建筑,而且一代比一代扩大。宋城比唐城大,明城又比宋城大。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统治之后,建立了更为严密的中央集权统治。的封建统治,在强化君主专政的同时,南、山东、山西、陕西、湖广、四川、为维护大明帝国实行了分封制,把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侄孙分封到河征西等地。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袭封靖江王。由此,桂林开启了作为广西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时代。直至近代才将省会迁到南宁。

    总之桂林是一座具有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城市,其历史地理方面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值得研究与深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桂林的自然美与人文美交融在一起,成就了举世闻名的桂林山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dcs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