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开始,我用kindle买书看书,进行了大量阅读。阅读的内容里面就包括了“指导如何阅读”的书籍。我发现对于阅读方法这件事,也没有统一观点,甚至矛盾观点不少。于是我又陷入了“天人交战”,本来已经知识焦虑的我,突然有点怀疑人生。
好像听着都有道理,究竟是哪里出错了。
所以这篇文章不止是写给读者,还是解决我自己疑问的一次思考。今天是第一部分的内容。
一般人的阅读习惯
我们大部分人的阅读习惯,都是线性的从头到尾逐字阅读,通常会不自觉的加快速度可能会理解力跟不上阅读速度,而且阅读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在心里默读每个字的发音。总结起来特点是:
线性、默读,慢、心急。
速读党
“速读党”日益强大,现在有各种速读的培训、速读的方法也有点差异但都说的很牛,颇有点像健身操市场,时不时来一个速读达人,就创建了一种他的速读方法,可见这一块市场非常大。比如以下的方法:影像速读法、全脑速读法、王者速读法、精英速读度、速度速记……各种速读法稍有不同,但大部分速读法基本原理是:
省略了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这两个中间环节,将文字图像直接映入记忆中枢,通过左右脑协调进行文字的复述和理解。是一种单纯运用视觉的阅读方式。
大部分速读法都宣称速读改变人们默读的习惯。当然也都宣称提高速度的同时还提高了理解力。提倡“速读”的人认为,书不要从头到尾的看,要先把握大体框架、然后先迅速的用眼睛不思考的过一遍,才决定看什么,看书效率更高。
跟速读相关的书籍举例:
-《王者速读法》
-《博赞学习技巧》
-《越读者——如何阅读一批书》
只字不差党
以李笑来为代表的”只字不差党“则认为,好书就应该只字不差的阅读,对于理解困难的地方甚至要反复阅读直至读懂,甚至为了提高理解力,可以调用多种感官,比如一边看一边朗读。这种阅读理念则更接近于一个古语: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这派的观点认为:阅读的目的是提高认知,那些能提高认知水平的书通常不会容易读,只有仔细的读,反复的读,才能理解的书,才是好的。不值得这么读的书就别读了。从理念来看,它是复古的,甚至跟现在兴起的速读党显得完全背道而驰。
两种阅读理念的思考
我认同只字不差党的部分理念
好的东西通常是你踮起脚尖才能够得着的东西。因此好书是值得认真的从头到尾的反复阅读和琢磨的。阅读真正的益处在于提高认知、为提高认知去阅读意味着我们会读那些比较吃力的书、如果读起来不吃力可以一扫而过,那种书可能确实帮助不大。
我们身边不乏那种,痴迷于阅读网络小说的人,他们的阅读量也是很大的,但是阅读之于他们,只是图爽、却没有带来真正的益处。
我也认同速读党的部分理念
因为多数时候我们无法一开始就确认一本书的好坏,为很多了解决问题的阅读、主题阅读、资料搜集是必须功利的。所以我们常常需要找同类书籍,快速对照阅读,从中找出有帮助的内容。换言之
这种大量的、对照式主题式阅读、如果只字不差的读、会死人。
读书也有它必须功利的一面,因为不功利的图爽是没帮助的。
没有目的的阅读,其实就像漂流在书海,找不到方向。
虽然我无法确认速读的科学依据是否完全靠谱,但对于用视觉提高速度,去快速了解全书概和线索,我认为是必须的。
结语
于是通过以上思考,我总结自己目前认为正确的阅读理念:
不要从头到尾的看书,通过速读先了解书籍和文章的整体结构
对书籍作预判:是否符合目的、阅读难度和重要性(会提高认知?)、是否有部分内容需要、重要内容是否需要前后上下文联系才能读懂……
通过预判,是只读自己需要的部分(上下文联系不紧密),还是不读(不符合需要)、还是扫读(虽不需要、但可以通过扫读发现意外的需要)、还是只字不差的阅读(经典或者意义深远或者极度吻合阅读需求的好书)
重要的书、重要的部分内容、有价值的部分,都要只字不差阅读、搞懂。
这就是我对于速读党和只字不差党的理解和自己的思考。我想对于大部分人的需求来看,也应该是这样:
对书籍和自己需求做预判!
大部分时候、目的性不强的阅读用速读法;
对于部分重要的书、重要的内容,要只字不差读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