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笔记读书
读书的接收与反思——读《三国史话》

读书的接收与反思——读《三国史话》

作者: Lewisbase | 来源:发表于2017-08-04 15:04 被阅读33次
三国史话

这阵子一直沉迷于电视剧《一代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初看到这个剧名时不免觉得有一股浓浓的网页游戏的廉价感,还想着约莫又是一部粗制滥造的网络剧。瞟到师妹看的几集,竟意料之外的精细。就拿剧中几个下围棋的镜头来说吧,棋盘是十七路的,落子也遵从古时需先座子的规定。可见剧组制作之精良,几位演员也都用心,尤其是于和伟老师扮演的曹操,那份气质与威严俨然要穿透屏幕扑将过来,真是入木三分。闲话休提,因为这电视剧勾起了我对三国历史的兴趣,便去图书馆借了吕思勉先生的这本《三国史话》,虽说这只是吕老先生的一本通识类作品,但其中对于读书治学的态度与认识,不免让人合书长叹,肃然起敬。

因为是面向大众的文史普及读物,所以不是很厚重,由一系列的小品文组成。篇幅虽短但内容详实,读过以后也能将汉末晋初整个三国时期真正的历史了解个大概。只可惜我读的这版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书籍似乎是少了许多篇章,深感遗憾。

除了谈历史,吕老先生在书中更多谈到的便是读书时的接收与反思。吕老也是主张“尽信书,不如无书”。即便是正史,也要思辨其中的合理性。读书之人不能被书中的信息所支配,而是要时刻对其进行反思,做出合理的甄选。正如书中《袁绍和曹操的战争》一文中所云:

《三国志》上所说的兵谋,大都是靠不住的。这大约因军机机密,局外人不得而知,事后揣测,多系附会之谈,而做历史的人所听见的,也不过是这一类的话之故。

以及文中对“劫乌巢孟德烧粮”部分合理性的推断,都表明即便是当时撰写史书的人,也不过是通过听闻揣摩来还原历史真相,而我们后世的读书人,则更需仔细地去辨别事物的真伪,而不是读了两页就跑出去卖弄,遭人遗笑。

但我们往往极易犯这种错误,我觉得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所了解的,所见识的知识实在太少,少到很难形成一个合理的观点,自然在读书时容易马首是瞻,奉书中一面之谈为圣典。所以在读书的接收与反思中,首当其冲的应是接收,在一个问题上多去了解不同的观点,才能合理地对各类观点进行恰当地反思。但光是去接收多种不同的观点就已需要辽阔的见识与胸襟,很难做的到,更不用轻言去反思了。不过我想,这也应当是我们读书学习的终极目的之所在吧。也希望自己能时常以此自审,切莫骄纵轻狂。

书中还有许多吕老先生对当下以及历史中的诸多社会问题的思考,其设身处地的思辨与见识独到的观点皆非寻常学者所能媲美。总之,这本书确是本值得反复咀嚼的好书。

相关文章

  • 读书的接收与反思——读《三国史话》

    这阵子一直沉迷于电视剧《一代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初看到这个剧名时不免觉得有一股浓浓的网页游戏的廉价感,还想着约...

  • 读《三国史话》

    花了大约一周时间读了吕思勉先生的《三国史话》。这本书创作于1940年代,在那个特殊的背景时期,吕先生的一些观点应该...

  • 《三国史话》读书笔记

    从前论史的人,多说史事是前车之鉴。其意以为一件事办好了,我们就当取以为法,摹仿他;一件事办坏了,我们就当引以为戒,...

  •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该篇读书笔记,分三个逻辑层次:读前自我读书方式的反思,书内容摘录及思考,读后反思。 在读这本书之前,反思了自我的读...

  • 读史,是人一生最大的修为!

    最近读的两本书,一本是易中天的《品三国》,另一本就是吕思勉的《三国史话》。 大多数人看古装历史剧,特别爱把角色进行...

  • 2019.07.21

    读《相对论史话》理解引力,空间,时间的关系。

  • 读《三国》的感觉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4

    读《三国》的感觉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14 这次共读的栏目是“经典漫读”,用十个月的时间细读漫品《三国演义》。...

  • 三国史话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是中国史学界泰斗吕思勉先生,他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先生一生的著作超...

  • 拨开三国历史的重重迷雾

    拨开三国历史的重重迷雾 近百年的三国历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近,由东营人黄其军撰写的《三国史话》正式出版发行。...

  • 4.2-设计师yoyo3篇

    1,想清楚,下决心,读书,认真做事,验证与反思。 2,读书帮助你思考,但不能依赖。具体怎么读(yoyo) 3,对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的接收与反思——读《三国史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nv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