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系里,你是否有过被误解,也总会担心自己被误解呢?
在有些人的经历里,经常感受到被误解。比如和弟弟妹妹一起做游戏时,有弟弟妹妹哭了,家长会以为是他们欺负了弟弟妹妹,因此而责备他们。在学校里老师在追查一件事情时,总是会先被满脸通红十分紧张的他们吸引注意,而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大家以为罪魁祸首就是他们了。慢慢的在所有关系里他们都小心谨慎,不敢表达自己的任何想法。关系里,常常是你越怕什么,就越会出现什么。
正是因为一直担心被误解,所以就想着要努力做的好一点,然而恰恰是这样的努力和谨小慎微,让他们没办法专注于事情的本身,反而更容易招来别人的误解。就好像用尽所有努力去避开一个大坑时,注意力反而被这个大坑吸引,结果就掉入了旁边一个类似的坑里。
或许真正关系的建立,是从被误解开始的。在关系里没有一个人愿意被误解,但我们也没有办法避免被误解。每个人对另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你做出的每一个反应,对方也自然会形成一个对你这个行为的理解。这些过程是自然发生的。这些看法是存在于对方的主观世界里的,其实跟客观世界里你是怎样一个人没有关系。
每个人曾经经验过的世界,都会影响和决定这个人的主观意识,只要你这样做,对方就会这样想,换一个人这样做也是一样。于是我们自己可以做一个区别,把对方的看法和自己的真实区别开。从而不因为别人的说法而否定和怀疑自己,并且勇敢大方的做出澄清。
这也是人格独立和不独立的区别。人格的独立就是对自己有清晰地定义,当别人的定义跟自己的定义不同时,感受到的不是委屈或愤怒,而是清楚的澄清自己。因为你很清楚别人的定义影响不了你。如果人格还没有足够独立,虽然可以独立的做很多事情,但别人的认同和定义就会一直影响着自己,遇到被误解时,就会退缩、无助,甚至灰心丧气。
被误解是每份关系都会发生和经历的,这也可以看成是建立关系的时机和开始。在被误解时,通过自我成长和支持去确认,去清晰坚定的表达自己,澄清彼此理解的偏差,就有机会更多的被理解和看见,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加深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