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心》随感

作者: 天元_ae03 | 来源:发表于2019-09-22 00:54 被阅读0次
读《文心》随感

今天风雨大作,特适合宅在家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打开微信读书,恰好推荐过来由夏丐尊与叶圣陶二位合著的《文心》一书。这部采用故事小说的形式,将如何学习语文(国文)的知识,描述的更加浅显易懂。把阅读与写作的知识点,放在二个中学生与国学老师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娓娓道来,趣味性与可读性很强。能让初学者更容易掌握语文读写的要点。
《文心》成书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间,散文大家朱自清在序言中写道:“它不单是中学教师的书,还是学生的书。”教育家陈望道在序言中更是直言:“我想中学生得到此书,一定好像逢着什么佳节得到亲眷特为自己备办的难得的盛馔。”
而我更想说:除了这些而外,任何年龄段的创作者都可以按书中的方式去学习。《文心》自身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创作精华。
其中对人物描写灵龙活现;每一章节以对话方式表达出读与写的方法,让学习国文变得更易掌握;语言精练不失风趣;环境安排恰到好处。在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聊天模式中,将国文教育内容融入进去,达到令读者不得不读下去的效果,从而把读书与写作的方法印在读者脑袋之中,加强了记忆。

最后借朱自清先生,在序言所述的一段话来与诸位朋友共勉:“第一,无论是读是作,学生不容易感到实际的需要。第二,读的方面,往往只注重思想的获得而忽略语汇的扩展、字句的修饰、篇章的组织、声调的变化等。第三,作的方面,总想创作,又急于发表。不感到实际的需要,读和作都只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了敷衍、游戏。只注重思想而忽略训练,所获得的思想必是浮光掠影。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中学生读书而只取其思想,那便是将书里的话用他们自己原有的语汇等等重记下来,一定是相去很远的变形。这种变形必失去原来思想的精彩而只存其轮廓,没有什么用处。总想创作,最容易浮夸、失望;没有忍耐而求近功,实在是苟且的心理。”虽然朱自清先生在序言中是针对中学生说的,但我认为对任何一位文字创作者都适用。
作者:天元
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凌晨

相关文章

  • 读《文心》随感

    今天风雨大作,特适合宅在家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打开微信读书,恰好推荐过来由夏丐尊与叶圣陶二位合著的《文心》一书。这部...

  • 读文随感

    红楼为什么这样红[疑问] 分享给与我一样的红迷好友们,希望能够喜欢。 怀念在京城的日子,四处疯狂去听免费课。与西山...

  • 读文随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余光中:我是这样爱上读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 读文随感

    由虎泉张氏家族有名望的老前辈们策划编辑出版了我们家族的家谱。主要记载了家族的历史,也编辑了家族一些亲人们写...

  • 读文随感

    半夜醒来,习惯性的打开了简书随意浏览,看了几篇文章,也又一次的看到了世间百态,心情冷暖,他们自己的生活状态,内心独...

  • 读文随感

    今天逛微博的时候,随意读到了一篇关于墨茶的报道,写的很平实,虽然字句没有太多煽情,更多的感到的是一种克制,但却真实...

  • 读文随感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作者写得是她初恋时的故事。 初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非凡。但又有几段恋爱是初恋就修成正果,能顺...

  • 【七七在读文题诗】纵然一切转瞬逝,仍待余生共君痴

    读文题诗 无题随感 文:红炉印心•七七 谁知何故凉意出 夜阑人静身影孤 偶向灰帘凝望去 却是瑟风入吾屋 转...

  • 随感三则

    随感三则 1 偶读《穷亲戚》一文,不觉潸然泪下。 唉!也许,曾经我们都...

  • 《文心》,读文,读自己

    这几天在看有关写作的书。 写作是我们从小就开始练习的,好像谁都可以写上那么一两篇文章。看看今天的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文心》随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jryuctx.html